识得芳菲入花径


俺们夫妇离得仙人洞景区,便有两个选择:一是乘景区班车,折返仙人洞景区入口处,直接去花径与如琴湖;二是乘景区班车去往大炮台景区。俺们夫妇见景区乘车点的司乘人员,正在用午餐,班车要待司乘人员用完午餐后才运行。在询问景区工作人员之后,得知往下走的一条山径,是通往大炮台景区的捷径,大概走十来分钟,就可抵达大炮台景区,俺们夫妇便等不及班车发车,自行沿山径寻向大炮台。
谁料想,随意听了景区工作人员的话,便是一番错误。俺们夫妇在山径上,下行走了近个把小时,才到得大炮台景区班车换乘点。到大炮台的游客稀少,故此处班车也是稀少,若前往大天池景区,必得步行,尚有个把小时才能抵达,俺们夫妇决然放弃了,前往大炮台与大天池景区,便搭乘刚刚抵达的景区班车,折返如琴湖与花径景区。
所至花径,实则就是一个人文小公园。资讯讲:其位于庐山牯岭街西南2公里,海拔仅高1035M,曾是庐山历史上,有过的西林寺、东林寺、大林寺,三大名寺之一的大林寺所在地。在唐代,这里被人们誉为“匡庐第一境”,花径则曾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咏《大林寺桃花》的地方。
相传唐朝元和十年,大诗人白居易,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任江州司马,曾于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这天,和庐山东林寺法寅大师及17位好友,从他新建好的遗爱诗草堂出发,一同到庐山顶山的大林寺游玩。当他们一行人,踏上大林寺地界时,就强烈的感觉到此处气候,与山下截然不同。
这个时候已到暮春时分,庐山下面的桃花都已凋谢,而此处的桃花却含苞欲放,仿佛又回到了早春二月的光景。白居易被眼前的春色,深深的吸引住了。他感慨万千,像遇到知音一样,随口便诵出七言绝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欣赏桃花兴致大发,随后又提笔留下了“花径”二字,此后人们便将白居易当年赏桃花的地方,叫做“白司马花径”。
下得景区班车,近得景区,便可看到花径的大门。大门旁书“花径”,两旁刻有“花开山寺,咏留诗人”的对联。里面有书法家胡献雅书写的巨幅石刻“白司马花径”。草地上有座伞状红顶的圆亭,这就是花径亭,在花径亭中的石刻板上刻有“花径”二字,相传是白居易手书。
相传此为1929年,湖北汉阳人李风高,游大林寺时发现的。李风高在此石刻迷失了一千多年之后,重新发现了它很高兴。于是他邀集在庐山上的社会贤达、名流集资捐款,在此建造了景白亭、花径亭,并补种了五百多棵桃树,再现了昔日的桃花胜景,亦使花径称为文人雅士的聚会之所。
景白亭,系一尖顶方亭,坐东朝南,木石结构,铁瓦飞檐,亭前立陈三立撰《景白亭记》石碑,详细记述了建亭的始末。
花径公园中,还有白居易草堂陈列室。它建于1988年,完全按照白居易的《庐山草堂记》“五架三间草堂,石阶挂柱竹编墙”的建筑形式复建。坐北朝南,木结构,草顶。它向有人展示了草堂的变迁经过。由著名的雕塑家王克庆于1996年雕刻成的2m多高的白居易塑像伫立在白居易草堂前。这座草堂占地65㎡,再现了竹篱茅舍风光好的诗境。另还有一处现时的盆景展区,汇展着多盆形态各异的盆景,古朴沧桑着花径景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