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4@365见识渔梁坝

标签:
365渔梁坝杂谈 |
分类: 未羊之春华夏腹地行 |
渔梁坝位于歙县城南1公里处的练江中,是新安江上游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古代拦河坝,距今已有近1400年的历史了。它横截练江,使坝上水势平坦,坝下激流奔腾。渔梁坝被称为“江南第一都江堰”,据考证早在隋朝,人们就曾在此垒石为坝;现在的古坝为明代重建,有明万历三十三年修坝记事碑可考。
渔梁坝南端依龙井山,北端接渔梁古镇老街。顺老街窄窄的青石板路,往河边走侧许多叉口,拾级而下,便下到渔梁坝。
站在石坝上,举首四望,气象万千,尽收眼底。坝上水位落差很大,坝下河床乱石嶙峋,练江由此飞流直下,形同瀑布,浪花如雪,涛声如雷。坝上碧波如镜,鱼翔深潭,小舟拨浪,激起涟漪,恬静安闲。坝下乱石嶙峋,浪峰咬石;西岸巍然屹立的紫阳山,林木葱郁;建于明代的紫阳桥,宛若彩虹横卧清波,此桥长140米,高14米,宽10米,在歙县城的三座古桥中最高、最宽,因桥的上游即为徽商行舟的码头,所以桥孔建得比一般桥要高大得多,以便行舟过帆。
所至渔梁坝,尚可见李白的足迹,即“李白问津亭”。据《太平广记》载:许宣平是歙县人,隐居在阳城山南坞,结庵而住。那里云雾缭绕,谷深林茂,幽静闲逸。许宣平就在那里钦酒吟诗,有时挑点柴禾进城出卖,担上挂着酒葫芦和拄杖。卖了柴后,痛钦一醉。回到山中,独自吟哦:负薪朝出卖,沽酒日西归。借问家何处?穿云入翠微。
李白为访许宣平到了练江边,只见江上有一破船,船头有一老翁,丰姿飘洒,仪态俊逸。李白临近相问:“请问许宣平家在何处?”老翁略微一笑,便吟诗两句:“门前一竿竹,便是许公家。”李白听后,点头前往。走了一会,忽然想起:“‘门前一竿竹’,不就是船头插立一竿竹篙么?那么许宣平当是老翁了。”于是,李白立即回头,然而老翁已经不见了。李白好不懊丧,便找到许宣平的茅庵,在壁上题诗一首:我吟传舍诗,来访真人居。
李白访许宣平虽未能如愿,但歙县的秀丽景色,却已使他十分陶醉。他游了兴唐寺,晚间在练江浅滩下放舟钦酒,诗兴大发,挥笔展纸,酒墨成诗一首:天台国清寺,天下称四绝。我来兴唐游,与中更无别。卉木划断云,高峰顶参雪。槛外一条溪,几回流碎月。秀丽的山川,到了大诗人的笔下更加增辉生色。“槛外一条溪”,就是汇丰乐、富资、布射、杨之四水而流入新安江的练江。它们交汇之处,砂石成滩,为练江第一滩。后人即根据李白诗句命名此处为“碎月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