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54@365见识渔梁坝

(2015-12-20 05:04:26)
标签:

365

渔梁坝

杂谈

分类: 未羊之春华夏腹地行

                        见识渔梁坝

 
             

    354@365见识渔梁坝渔梁坝位于歙县城南1公里处的练江中,是新安江上游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古代拦河坝,距今已有近1400年的历史了。它横截练江,使坝上水势平坦,坝下激流奔腾。渔梁坝被称为“江南第一都江堰”,据考证早在隋朝,人们就曾在此垒石为坝;现在的古坝为明代重建,有明万历三十三年修坝记事碑可考。

 

    354@365见识渔梁坝渔梁坝南端依龙井山,北端接渔梁古镇老街。顺老街窄窄的青石板路,往河边走侧许多叉口,拾级而下,便下到渔梁坝。渔梁坝起着蓄上游之水,缓坝下之流,使练江无论灌溉、行舟、放筏、抗洪,都可兼而利之。坝长 138米,底宽27米,顶宽4米,全部用清一色的坚石垒砌而成,每块石头重达吨馀。

    渔梁坝垒砌的建筑方法科学、巧妙,每垒十块青石,均立一根石柱,上下层之间用坚石墩如钉插入,这种石质的插钉称为“稳定”,也称元宝钉。这样,上下层如穿了石锁,互相衔接,极为牢固。每一层各条石之间,又用石锁连锁,这样上下左右紧联一体,构筑成了跨江而卧的坚实渔梁坝。坝中间有开水门,用于排水。国家著名古建专家郑孝燮先生说:“渔梁坝的设计、建设和功能,均可与横卧岷江的都江堰相媲美!”

 

   354@365见识渔梁坝站在石坝上,举首四望,气象万千,尽收眼底。坝上水位落差很大,坝下河床乱石嶙峋,练江由此飞流直下,形同瀑布,浪花如雪,涛声如雷。坝上碧波如镜,鱼翔深潭,小舟拨浪,激起涟漪,恬静安闲。坝下乱石嶙峋,浪峰咬石;西岸巍然屹立的紫阳山,林木葱郁;建于明代的紫阳桥,宛若彩虹横卧清波,此桥长140米,高14米,宽10米,在歙县城的三座古桥中最高、最宽,因桥的上游即为徽商行舟的码头,所以桥孔建得比一般桥要高大得多,以便行舟过帆。

 

 

 

 

 

 

  354@365见识渔梁坝所至渔梁坝,尚可见李白的足迹,即“李白问津亭”。据《太平广记》载:许宣平是歙县人,隐居在阳城山南坞,结庵而住。那里云雾缭绕,谷深林茂,幽静闲逸。许宣平就在那里钦酒吟诗,有时挑点柴禾进城出卖,担上挂着酒葫芦和拄杖。卖了柴后,痛钦一醉。回到山中,独自吟哦:负薪朝出卖,沽酒日西归。借问家何处?穿云入翠微。
   相传,唐代天宝至德年间,李白誉满京师,声闻天下,当他告辞唐玄宗,离开长安,东游越中时,沿途不止一次地看到,题在驿站墙壁上,许宣平的留诗。在洛阳同华传舍的墙壁上,又一次也到许宣平的诗:隐居三十载,筑室南山巅。静夜玩明月,闲朝钦碧泉。樵夫歌垄上,谷鸟戏岩前。乐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后李白初游新安,感慕许宣平的“仙诗”,于是欣然来歙县寻访许宣平。歙县人为纪念李白的歙县之行,其后便把矗立在歙城太平桥头的一座幽雅的双层楼阁,命名为“太白楼”。
   354@365见识渔梁坝李白为访许宣平到了练江边,只见江上有一破船,船头有一老翁,丰姿飘洒,仪态俊逸。李白临近相问:“请问许宣平家在何处?”老翁略微一笑,便吟诗两句:“门前一竿竹,便是许公家。”李白听后,点头前往。走了一会,忽然想起:“‘门前一竿竹’,不就是船头插立一竿竹篙么?那么许宣平当是老翁了。”于是,李白立即回头,然而老翁已经不见了。李白好不懊丧,便找到许宣平的茅庵,在壁上题诗一首:我吟传舍诗,来访真人居。
烟岭迷高迹,云林隔太虚。窥庭但萧索,倚杖空踌躇。应化辽天鹤,归当千岁余。

   354@365见识渔梁坝李白访许宣平虽未能如愿,但歙县的秀丽景色,却已使他十分陶醉。他游了兴唐寺,晚间在练江浅滩下放舟钦酒,诗兴大发,挥笔展纸,酒墨成诗一首:天台国清寺,天下称四绝。我来兴唐游,与中更无别。卉木划断云,高峰顶参雪。槛外一条溪,几回流碎月。秀丽的山川,到了大诗人的笔下更加增辉生色。“槛外一条溪”,就是汇丰乐、富资、布射、杨之四水而流入新安江的练江。它们交汇之处,砂石成滩,为练江第一滩。后人即根据李白诗句命名此处为“碎月滩”。
    李白题完诗,好不懊悔地来到练江北岸,复上新安古道。在渔梁与新安关之间,有一座单孔石桥,李白在此恋恋不舍地隔江遥望。因为这里是李白回首望仙处,石桥便被后人名为“望仙桥”。过了望仙桥,便是“新安关”了。新安关傍山临水,石势磊落,襟山带河,扼控水陆通道,被称为“新安第一关”。如今,站在望仙桥和新安关一带眺望,别有一番风味:下看渔梁码头,石壁高耸,樯桅林立;北望渔梁坝,浪花翻滚、气壮山河;南观紫阳桥,静卧江上,烟树葱茏。354@365见识渔梁坝

 

354@365见识渔梁坝
354@365见识渔梁坝

354@365见识渔梁坝

354@365见识渔梁坝




354@365见识渔梁坝

354@365见识渔梁坝



354@365见识渔梁坝

354@365见识渔梁坝

354@365见识渔梁坝

354@365见识渔梁坝

354@365见识渔梁坝

354@365见识渔梁坝


354@365见识渔梁坝

354@365见识渔梁坝

354@365见识渔梁坝

354@365见识渔梁坝

354@365见识渔梁坝

354@365见识渔梁坝

354@365见识渔梁坝

354@365见识渔梁坝

354@365见识渔梁坝

354@365见识渔梁坝

354@365见识渔梁坝

354@365见识渔梁坝

354@365见识渔梁坝

354@365见识渔梁坝


354@365见识渔梁坝

354@365见识渔梁坝

 

354@365见识渔梁坝

354@365见识渔梁坝

354@365见识渔梁坝

354@365见识渔梁坝

354@365见识渔梁坝

354@365见识渔梁坝

354@365见识渔梁坝

354@365见识渔梁坝

354@365见识渔梁坝

354@365见识渔梁坝



354@365见识渔梁坝

354@365见识渔梁坝

354@365见识渔梁坝

354@365见识渔梁坝

354@365见识渔梁坝

354@365见识渔梁坝

354@365见识渔梁坝

354@365见识渔梁坝

354@365见识渔梁坝

354@365见识渔梁坝

354@365见识渔梁坝

354@365见识渔梁坝



354@365见识渔梁坝

354@365见识渔梁坝354@365见识渔梁坝

354@365见识渔梁坝

354@365见识渔梁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