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9@365马草河畔草马群

标签:
365草塑群马图杂谈 |
分类: 在行摄中快乐 |
若马先则便是供坐骑之用,对马的体质和速度求不高,故常以“马”或“骑”谓之。“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诗经:绵》“
入诗的有郭茂倩写下的《木兰诗》:“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相传最广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林则徐《驿马行》更是写实写真:“
综上可见,马在古人生活中,有着相当主要的意义和作用,和“舟、车”成为古代交通工具的“三大件”,故常有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舟车劳顿、人仰马翻、船到码头车到站等说法。它们载着古人走过了几千年,华夏文明是舟行、马驰、车载的文明。随着现代交通工具如轮船、火车、汽车、飞机的相继问世,舟、马、车已经完成神圣的历史使命,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人们出行进入了机械化时代。诗歌则记录了历史的轨迹,给我们研究古代交通工具提供了珍贵的资料,诗歌不愧是时代的另一种摄影机,给人重温文明的同时,又感受了古代生活的神秘与真实。
古人因马的重要,还有单写养马的诗词:唐太宗《咏饮马》极其形象:“翻似天地里,腾波龙钟生”,李白《天马歌》将马骄骄之:“天马来出月支窟,背为虎纹龙翼骨”,杜甫更是:“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则李贺形神备至到:“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等。足以看出马在唐代诗文中,所占的位置是何等的重要。有人阅遍唐诗,见专门咏马的就有150多首,涉及到马的就更多了。
古代诗人,通过对马的描写,多是来表达诗人自家,对人生感受和情趣,抒写自己的理想和志向。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卖骆马》写道:“五年花下醉骑行,临卖回头嘶一声。项籍顾骓犹解叹,乐天别骆岂无情。”这首诗描写跟随自己五年的骆马,在临卖的时候,它回头向主人长嘶一声,表达了马对主人的依恋,抒发诗人对马怜惜之情。魏晋诗人曹操的《龟虽寿》写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诗人借助老马卧伏在马厩里,却有奔驰马千里的志向,表达诗人自己虽然年老了,却怀有奋发有为的远大志向。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天马歌》写道:“天马呼,飞龙趋,目明长庚臆双凫,尾如流星首渴乌,口喷红光汗沟朱。”这首诗描写天马的非同凡响。它在天空驰骋,连在云雾中飞行的龙,也只能跟在它后边。李白《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则是一首爱情诗。每个人都有过儿时的生活,也都保存着对于儿时生活的美好回忆。折枝花儿,骑匹竹马,学大人的样子弄饭,都是最寻常不过的。正是这些寻常不过的“儿嬉”,过后大抵都忘掉了。然而一经诗人的筛选、提炼,仿如从沙里淘出精金,晶光夺目,立即勾起了人们美好的回忆,陶醉于儿时的温馨旧梦之中。于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化为成语,不胫而走,一直流传至今。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杜甫《前出塞》)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辛弃疾《青玉案》)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好山好水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岳飞《池州翠微亭》)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古诗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李煜《望江南》)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李白《送友人》)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马寅识路真疲路,蝉到吞声尚有声。(黄景仁《杂感》)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王绩《野望》)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王翰《凉州词》)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南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竹马踉跄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陆游《观村童戏溪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