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365公园虽小祈万寿

标签:
365北京万寿公园 |
分类: 在行摄中快乐 |
公园,以百度搜得的定义是:古代是指官家的园子,而现代一般是指政府修建并经营的作为自然观赏区和供公众的休息游玩的公共区域。《公园设计规范》中定义:“公园是供公众游览、观赏、休憩、开展科学文化及锻炼身体等活动,有较完善的设施和良好的绿化环境的公共绿地。”具有着改善
北京这种公园,由于人们日益重视生态的恢复,日渐增多,在市区也不乏见。在俺外孙孙读书的学校北去,俺偶然间见到一个:万寿公园。昨日送罢外孙孙上学,在返家的途中,顺便行摄了这个类似街心公园。一是自家保持晨练的健身,二则为俺亲家公祈福万寿、康寿!
万寿公园原为万寿西宫,是明代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建的关帝庙,园内遗存的殿堂建筑和碑刻。万寿公园占地面积4.7万平方米,是北京市第一座以老年活动为主题的公园,同时为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立足高科技和以人为本,万寿公园拓展公园功能,建成了中国首家节能型公园和全面的公园应急避险指挥系统,成为公园又一特色。万寿公园是全国首家节能型公园,也北京市防灾避险设施最完善的公园。
北京万寿公园位于宣武区白纸坊东街北侧,盆儿胡同西侧,白纸坊东街甲29号,占地面积4.7公顷,建筑面积4370平方米。北京市第一座老年人公园。位于白纸坊东街路北。原址为关帝庙。关帝庙俗称“万寿西宫”。始建于明万历八年(1580),庙内祭关羽、孔明、吕祖。其东原有宏仁万寿宫,俗称“万寿东宫”(已毁)。解放后经不断植树造林,美化环境,使这里的面貌焕然一新。1956年6月园林部门先后在此征地5万余平方米,辟建公园,名万寿西宫公园。1995年投资1380万元,建成为老年人服务的规范化公园。北京万寿公园遗留的庙堂建筑和碑刻,为保持原有古建风格,并体现老年公园特色,公园特开辟了以遗留建筑为主的景区,如“绿竹园”老年活动中心;“沁芳园”京韵风俗、观赏花鸟之地;“保健疏林”老年门球场所等。
万寿公园小巧别致,绿树遮荫,是城市居民休憩、避暑、社交功能的园林绿地,是人们娱乐休息的理想之地。万寿公园围绕“老年活动”突出“康乐”主题,有八个景区:老年活动中心(绿竹苑)、京韵风俗、观花赏鸟(沁芳园)、保健疏林(老年门球)、儿童活动(童趣同乐)、疏林大草坪、练功区、文化娱乐(露天舞池)等。园内植有枣、柿子、银杏、侧柏、雪松、杨、柳、臭椿、国槐、冰槐、五角枫、桧柏、栾树、合欢以及丁香、迎春花、榆叶梅、黄栌乔木灌木花卉。品种约30多种,共计1万多株,绿化覆盖率达90%以上。园内除原有近千株树木外,新植松、柏、槐、银杏及各种灌木6800余株,栽宿根花卉6600余株(丛),铺草坪2.5万余平方米,三季有花,突出秋色。有30多位书法家为各景点题铭。
在此基础上,公园还为突出康乐主题,在东、南两门各建造了一组不同风格的仿古牌楼,背面的题字分别为“长乐永康”“晚晴”。并修建了“童趣乐”“露天舞池”“疏林大草坪”和“练功区”等景点,并聘请书法名家为景点题匾、撰联,处处洋溢着一种文化气氛。北京万寿西宫万寿宫坐落在宣武区白纸坊东街,盆儿胡同西侧,半步桥路北,即现在的万寿公园。
据史料《京师坊巷志稿》记载:万寿宫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名曰:宏仁万寿宫,为道教式建筑。万寿宫分东西两院,东院在盆儿胡同东侧,叫万寿东宫。宫院内设有文昌殿,殿中供奉着文昌神像(文昌又名“文曲星”,在中国古代神话里是主宰功名禄位的神),旧时宣武区南部会馆较多,各地上京赶考的举子们常到万寿宫进香,求拜文曲星君,期盼能金榜题名、光宗耀祖,好一派香火旺盛的景象。然而好景不长,到了清乾隆时期,万寿宫“遗址仅存,无椽矣”。可士人仍将原址呼为万寿东宫。距东宫以西四百余步之遥便是万寿西宫,宫院内有两座神殿,分别是关帝殿和吕祖殿,即在万寿公园内的土山上。
万寿西宫几经变迁,到了清末,成了蒙古旗贵族“奚公子”的家庙。“奚公子”他儿子是名冠菊坛,京剧“四大须生”之一的奚啸伯。到了民国时期,奚氏家道中落,将家庙万寿西宫,租给了以赶大车运黄土为生的赵德山与赵世海父子。
万寿西宫还有一个民间典故。在晚清同治年间,一次,年轻的同治皇帝微服到南苑猎场出游,回宫的道上途经南城半步桥一带,时值仲夏,天气十分炎热,主仆们倍感口渴,见眼前一片菜地,有父女俩在那里打水浇菜园子,同治帝与侍从前去寻水,菜园女从桶里舀了瓢水递给了同治主仆。
同治边喝着水边打量着姑娘,但见这姑娘一身旗人装束,约十六七岁的年纪,亭亭玉立、面目俊秀,真是个绝色女子,心中顿生爱慕之意,当即催促侍从向姑娘父亲去提亲。同治皇帝虽是便装打扮,但风流倜傥、气质非凡。姑娘父见状便爽快地答应了婚事,同治忙解下腰间的玉佩送给了姑娘当做定亲信物。同治皇帝回到宫中,把此事告诉了自己的生母慈禧太后。不成想没多久,同治得暴病早逝,这件事就耽搁了下来。
一日,慈禧到南苑鹿圈去看鹿,返城途中,忽然想起这事,便到半步桥看了看菜园女和她的居所,并敕封姑娘居所为“万寿西宫”,以表示把同治帝生前的心愿封在了西宫。此后,这位姑娘虽然每年享受着双份钱粮,却没有得到真正的名分,落了个“不得再嫁”而独守终身。新中国成立后,万寿西宫成了人民公园,公园内土山上的宫殿得以重新翻建,为区老年活动站,晨练和游园的人们络绎不绝。北京万寿公园园内其主要景点有万寿西宫、神宗御制碑、古柏、花架等。
其中,万寿西宫为明万历年间建,原有关帝殿、吕祖殿和三层高四五丈,后建的斗姥阁。现存关帝殿三间。北京万寿公园园内其主要景点有万寿西宫、神宗御制碑、古柏、花架等。其中,万寿西宫为明万历年间建,原有关帝殿、吕祖殿和三层高四五丈,后建的斗姥阁。现存关帝殿三间。北京万寿公园园内其主要景点有万寿西宫、神宗御制碑、古柏、花架等。其中,万寿西宫为明万历年间建,原有关帝殿、吕祖殿和三层高四五丈,后建的斗姥阁。现存关帝殿三间。
南门:
绿竹苑:又称园中苑。园内主景区,位于园中心高埠上,为封闭式景区。占地面积72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510平方米。原址为关帝庙殿堂旧址。按“修旧如旧”原则,殿堂落架重建。埠四周青石砌叠,旁有曲径,拾级而上,碧松森郁。进入殿门为第一进院落,院内为四合院布局,两座正殿各为3间,坐北面南,东为“岫云殿”,西为“绮霞殿”。殿前有明万历年间御制碑。东西各有3间配殿,与主殿有回廊相连。6间倒座为附属用房。院内以“海墁”砖质小径互通。第二进院较前院豁亮。院内有一座7间连体二层楼阁,坐北朝南,高雅庄重,西有配房封闭,东有一组石质大假山,形成一闭一开之势。阁东有六级叠廊,假山中亦有曲径通上下。阁后有俗称“明开夜合”的卫茅树,树龄已有300多年。
北京万寿公园京韵风俗景区: 园内一处独立敞开式景区。位于南门内西侧。占地面积188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平方米。有坐北面南仿古建筑4间。房东有廊联接方型框墙式花架;西有8开间环廊向西南延伸。廊端有一方亭,亭两面封闭,留有景窗。院中有突出圆型小舞台,为歌迷、票友活动及品茗之所。

东门和沁芳园: 东门为二柱单牌楼,门前辟有小广场,门内为6米过渡通道。迎门有景石二方,一高一矮。矮石上托一绿色、铜质、直径2米的“福”字,与牌楼上“晚晴”相对映;高石上书有“沁芳园”题铭。迎面是一排棚式花架,顶为菱形装饰。其南北各有一组坡形架。沁芳园西为开阔大草坪,其间散植各种花卉。

童趣同乐景区: 位于公园东南部,是一片开阔草坪。其西有一奇石,上书“童趣同乐”,其后有数组儿童活动器械和电动碰碰车场。
舞场和水景区: 位于绿竹苑东侧。其东、北植大片银杏、玉兰树。北为门球场,占地面积240余平方米,是老年门球爱好者竞技之处。南有3间建筑,坐北面南,是登绿竹苑爬山叠廊的起点。山侧溪上有一平板石桥,上书“知音瀑”。
密林景区: 位于公园西北部。四周高大白杨挺拔,中有成片的松柏和洋槐,共有300余株,皆为20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