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记场庆盛典花絮(二)
— 情到浓处便是醉

此次赴马场参加场庆庆典,是我离开工作岗位后,第三次回到原山丹军马三场。前两次回马场的详情,已在我前面《青春洒落的地方》系列博文《情系甘泉》中,进行了郑重的描述。我只感到自己笔墨浅薄,绝对未能将马场人,对我们老知青的深厚情谊写透。
我们每次回到马场,受到的热情款待,绝非是一支笔,能用言词表达得淋漓尽致的。只有感受,亲身的感受,才能在心底,感受到强烈的震撼。

此次赴马场,同样不是我在博文中,能够把马场领导、职工,对我们的深厚情谊述尽。在此,仅列几个小例佐以明证:
一、场领导对接待,我们几十个人的物质准备,细致到洗漱用具、脸盆脚盆、厚厚的驼绒被、直到中间派医生给我们做体检;
二、场长尚红军,在我们到来之前,亲自到我们下榻的中学,检查准备情况。他试着在床铺上躺了一下,感觉铺的两层褥子薄,又让加厚了一层;
三、饮食安排,极具突出营养搭配,再无了大鱼大肉油腻,十分迁就我们这些年近花甲的饮食需求;
四、一改不醉不休的敬酒习俗,饮酒随意的恰到好处;
五、凡是能够看到的旅游景点,都由场里负担相关费用,让我们尽览尽兴;
六、安排的各项活动,都是相商相量,尽随我们意愿,绝无强求;
七、我的老牧长杨生秀,不顾八十岁的高龄,专程从张掖赶到甘泉。让自己的孩子,搞到几十斤牛奶,吩咐自己的老伴赶制酸奶。在三场场部前,等了我们近一天的时间,直到我们从一场回到甘泉,看到我们每个人喝了酸奶,才开心地离开我们;
八、在这里不用说我们这些老知青的感受,就是随我们一同前往马场的亲友们,都是回到北京,还感叹不已:马场待你们太亲了,即使热泪盈眶,也不能表达那一份质朴浓重的亲情;
九、我们马友李兆桐随行的儿子说:“从马场回到北京,就感到再没吃过马场那样一顿饱饭”;
。。。。。。
例子枚不胜举,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 — 情到浓处便是醉。
换而言之,每次到马场,都是不醉不归。
敬爱的三场各位领导、马友们:要说个谢字有些俗,那就告诉您们,我、我们都醉了。
醉得回到北京,还未能醒过梦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