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9@365美在随处

标签:
365随行随拍杂谈 |
分类: 在行摄中快乐 |
行,是老年人每日余暇必做的功课,让腿脚动起来,是勤的保障,是天道的戒律,动不了了,也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
俺是“糖”人,“糖”人基本功就是迈开腿,要坚持迈开腿,不就得行吗?故行,俺是时至离开人世,只要腿脚利索,就不得不为的事。而摄,是俺就自家的情趣,给自家选的利于行的爱好。摄,既不定专的高预期,便是爱好了。那就自家被社会额定为“穷人”后,将就自家的经济条件,选用了“穷人”使得起的,傻瓜级的数码相机,便将自家认为美的景象,用数码相机的镜头,记述下来贴在博园,以自娱。
1、主观论。主观论强调人的因素,认为美是观念,对客观事物来说,无所谓美丑,那都是人们的主观感受。这个观点很明显是混淆了美与美感的两种情况。
2、客观论自然说。客观论强调美的客观性,认为美在物自身,是典型的,美是可以脱离人而存在的,是一种自然性。但它混淆了现实美与艺术美的两种典型情况。
3、主客观统一论。这个理论是把上述两者加以综合,强调审美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认为美是客观方面的物,可以与主观方面的意识相融合,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形象的特殊体。苏东坡有诗云: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这可算作这种观点最好的证明了。但它混淆了物质美与艺术美,这两种美的创造形态。
4、客观论社会说。这个观点与客观论自然说不同。它不认为美仅仅是自然性的,在更为本质的意义上,美是社会性的,是实践的产物。从它的观点上看,就知道美是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统一,在现实生活中对那些社会发展的本质、规律和理想等用感观进行直接的感知而形成的具体的社会和自然的形象。但是客观论社会说还是没有摆脱一个弊病,它把自然美的本质和形式性加以了模糊,这是一个缺憾。
美是一条白色的丝带,在形形色色中若隐若现,将自己的飘渺妩媚演绎。
美是儿童泪中纯洁的晶莹;美是日月星辰自然的莫测;美是恋人脸上羞涩的迷人;美是朋友心中无暇的依赖。
美也可能藏身于一处景致,是春风细雨里的漫步,是炎热难耐后的电闪雷鸣,是天高云淡下的瓜果飘香,是灰暗冷寂中的雪花满天飞舞。
美更在心灵,《红楼梦》里的“冷美人”薛宝钗,尽管容颜美丽,又“随分从时”,但给人的感觉是冰冷中带着一点阴森。
心灵美,是一种纯洁的美,它容不得半点虚假,掺不得一粒沙子,任何粉饰装潢都无法使丑恶的灵魂变美;任何歪曲、诽谤、诬陷也无法使美的灵魂变丑。
爱因斯坦说过:“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是美、是善、是真。”让我们在五彩缤纷的生活中,去追求纯洁高尚的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