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55@365信步归来话蟾蜍

(2014-06-07 05:04:26)
标签:

365

天鹅

青蛙

蟾蜍

娱乐

                                                  信步归来话蟾蜍

 155@365信步归来话蟾蜍

   续写《川滇贵渝长江行》,需先整理此行所摄图片,再按分类,“反刍”所获取的相关信息,得以慢慢消纳个中滋味。

   在整理接续的青城山图片时,看到一张不甚清楚的图片,一时间竟想不起为何物?稍放了放,才醒过神:蟾蜍。

   那是俺登顶青城山上清宫,路过一座小石桥,其桥柱柱头,分别雕塑着十二生肖。俺按自己人的生肖寻过去,竟然在桥头发现一只残缺,难识的动物形态,稍一留意,原来是只蟾蜍。

    当时很是纳闷:怎么在道教的圣地,会有人将蟾蜍,留塑在十二生肖之间,不得其解。在随后的行程中,形态各异的蟾蜍身影,也不断地出现在不同的场合。

   见此蟾蜍的图片,为解疑惑,便将蟾蜍二字,敲进百度的搜索栏,便知蟾蜍,这为人所不齿的小动物,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竟是一只吉兽。

   155@365信步归来话蟾蜍蟾蜍,仅此二字,会读的人恐怕不多,会写的人就更为稀少了。但提起俗名,便妇幼皆知了:癞蛤蟆。

    背着一身癞疙瘩,一直为人嫌恶的癞蛤蟆,没成想在网络资料中,所见到的却是令俺汗颜的说道:

   古人视蟾蜍为祛病毒、助长寿、主富贵、呈祥瑞、辟五兵、镇凶邪的吉祥图腾符号。

   见此,俺便闲来无事,辑得有关吉兽蟾蜍的更多信息,希冀得以为身负恶名多年的癞蛤蟆正名,以达到:人不可貌相,小兽也不可小觑诋毁。

   资料云:

 

     155@365信步归来话蟾蜍“蟾”,亦称蟾诸。硕大的嘴,暴突的眼,背负满身的蟾钮,以及喜气洋洋的神气,给人平添了一缕喜兴与情趣,萌生一种寓意财源兴盛,生活幸福美好的寄托。

  古代纹饰中,蟾蜍并不少见,殷商青铜器上亦有蟾蜍纹,故在古代神话中,被视为吉祥之物。传说三足金蟾更为灵物,所以民间流传有“刘海戏金蟾,步步得金钱”之说。

   战国乃至魏晋,蟾蜍一直被认为是神物,有辟邪功能。

  155@365信步归来话蟾蜍许多文人亦以蟾蜍为造型做砚滴,但并不是意在辟邪,而具有另一番意味:相传月居蟾蜍,月即蟾宫;蟾宫植桂树,故文人便得蟾宫折桂,科举及第之愿。

  

 

 

 

    如此得文人之青睐,竟查得古人将蟾蜍入诗也并不鲜见:

   李白就在《雨后望月》诗中称:“四郊阴霭散,开户半蟾生。”

   杜甫也在《八月十五夜月》诗之二言:“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

   唐代褚载《月诗》美誉:“玉蟾蜍耀海东头。”

    唐元凛在《中秋夜不见月》:“蟾轮何事色全微,赚得佳人出绣帏。”

    唐夏侯审《咏被中绣鞋》:“云里蟾钩落凤窝,玉郎沉醉也摩挲。”

     唐代许昼《中秋月》:“应是蟾宫别有情,每逢秋半倍澄清。”

     唐代曹松《中秋对月》:“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

    唐无稹《纪怀赠李户曹》:“华表当蟾魄,高楼挂玉绳。”

    唐常衮《晚秋集贤院即事寄徐薛二侍郎》诗:“缀帘金翡翠,赐砚玉蟾蜍。”

    155@365信步归来话蟾蜍宋代张先《少年游漫》词:“昼刻三题彻,梯汉同登蟾窟。”

    明代汤显祖《牡丹亭·闹殇》:“海天悠,问冰蟾何处涌?”

    明刘基《水龙吟·夜闻铜瓶汤响作》词:“玉釭开尽丹葩,画檐深宿蟾蜍影。”

    清金农《东冈卧病》诗:“蟾蜍两岁照秋林,忽忽奚堪百感侵。”

    清赵翼《汪水云砚歌》:“想当搦管濡墨时,蟾蜍滴泪和墨砚淋漓。”

    清陈维嵩《虞美人·端午闺词》词:“灵符颭上香云腻。绣虎钗头睡,守宫蜥蜴粉蟾蜍,还剩玄绡半捻裹蜘蛛。”

    最值得称道的是,《汉书·张衡传》云:“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衔之。”即,张衡将蟾蜍装具在名震中外的地震仪上。

 

    155@365信步归来话蟾蜍为古人如此推崇的吉兽蟾蜍,不知何时,何因,让何人,任凭空捏造的一句“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便将蟾蜍吉祥于世的荣耀,遮掩的荡然无存。

 癞蛤蟆的癞字,词典词义:其一古称麻风病的专指,再是癣疥等皮肤病,三是泛指表皮凸凹不平或有斑点的物品。

    蟾蜍,其表皮肤粗糙,头部、上眼睑及背面,密布不等大层层叠叠的点,学名称之为疣粒,文人赋予其雅号为蟾钮,远非一癞字可诋毁得了的。

    在现实间,蟾蜍行动迟缓,虽不似自家的近亲青蛙能跳跃,似青蛙般善鸣叫。又背负着满身的蟾钮,致使其它容颜丑陋,不时地在田埂、道边钻来爬去,只是默默无闻地做着自家该做的事情 — 在大田除害。

    蟾蜍平时栖息在小河池塘的岸边草丛内或石块间,白天藏匿在洞穴中不活动,清晨或夜间爬出来捕食。它捕食的对象是蜗牛、蛞蝓、蚂蚁、蝗虫和蟋蟀等。

    尽管人们不理解它,蟾蜍是农作物害虫的天敌,据科学家们观察研究,在消灭农作物害虫方面,它要胜过漂亮的青蛙,它一夜吃掉的害虫,要比青蛙多好几倍。

     由此可见,蟾蜍背负的疣粒可产蟾酥,入药解病痛于人类;其以农作物害虫为食,如此有益于人类的小动物,又何必冠之“癞蛤蟆”以丑化与交恶呢?

    155@365信步归来话蟾蜍由此看来,“癞蛤蟆想吃天鹅肉”,除了未能客观真实地评介蟾蜍外,其就是世俗“以貌取人”的翻版与延伸。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广义上就是一些心底晦暗的人,以“羡慕嫉妒恨”的心态,挖苦抨击哪些有胆量、有自信,追求“门不当,户不对,才貌不足取”的婚恋的人。

 

    155@365信步归来话蟾蜍就婚恋而言,“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一语,就断断少了婚恋内在的魂——爱,并且是大爱无疆。

   只是想吃天鹅肉,吃是只有索取,哪来的爱,而爱是要付出的,大爱是要绝对的付出。

    所以,常常把“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一语挂在嘴边的人,内心除了晦暗的妒忌心态,就是一个极其自私不懂得爱的人。

    当指斥别人如何如何时,往往恰恰是将自己心底深埋的龌龊,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天鹅之美,人人爱,你内心偷偷地爱,就自恃自己是“青蛙王子”,而别人有爱表达出来,就被贬斥为“癞蛤蟆”,不是猥琐是什么?

    生活中的许多名句,把它们的原意变换角度,就会是另一种让人耳目一新的意境,“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一语亦如此。

    殊不知:癞蛤蟆雅称蟾蜍,无谓龌龊咒疣粒;

            自古就是吉祥兽,久居月宫为蟾轮;

            冰蟾美誉入诗文,蟾窟深处蕴蟾魂;

            梦有多远行多远,羞做金蟾才气绵。

 

 155@365信步归来话蟾蜍

 

 

     题外话:

     文发后,再审文,突得另一文意,即“尊重别人,怡悦自己。”

     若:道边见一小动物,背负着一身疣粒,行动迟缓,你自己嫌弃它,便称它为癞蛤蟆。它还是它,就是一只生活在天地间的小兽,可你自家心头,便生成不可轻易抹去的不快阴影;可你同样以心底厚道的心态,去审视它,关注它,却发现它的优点:满身的疣粒,谓之蟾钮,其容是治病救人的蟾酥;行动不如青蛙般快捷,但在田间地头扑捉害虫不次青蛙等等益处后,您自己便称其为金蟾,您自己先收获了,见到蟾蜍的怡悦。

    明明是可令商人步步拾金钱的金蟾,明明是可令文人折桂登科的蟾桂,明明是可令古人驱邪避祸的吉兽,你却偏要自己,生生编造出“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意念,除了压抑自家内心“羡慕嫉妒恨”的龌龊外,没得半点快意。

    蟾蜍客观地存在,尊重它,它就是吉兽,怡悦人自己的主观;诋毁它,它就是污物,败坏自家的情致;所以,尊重别人,怡悦自己,是此文给人带来未深究的伦理。

     网络讯息,央视原主持人李咏自爆:“对,我就是一癞蛤蟆,就是想吃天鹅肉,怎么了。 同是一个其貌不扬的男人,成功了就不是癞蛤蟆,不成功就是癞蛤蟆,岂不是客观的存在,与主观的认识在纠结吗?

    由此推开去:癞疙瘩也好,蟾钮也罢,疣粒就在蟾蜍的表皮。自蟾蜍处得益,还是获恶,那只是你个人主观的善恶情趣,在自己内心博弈而已。

    另,天鹅再白,也只是鹅;鹅颈再仰,也仅是池中物。

    既是飞禽,当以翱翔广宇若鹰,搏击长天似雕为傲。

    有天鹅,那想吃天鹅肉的,就不仅是癞蛤蟆!

    癞蛤蟆若真想吃天鹅肉,也就是癞蛤蟆仅仅把天鹅,认作可以果腹的食物而已;为对“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而“羡慕嫉妒恨”的主来说,天鹅才有附加景仰的臆念。

    若是癞蛤蟆已然尝过天鹅肉了,那对“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而“羡慕嫉妒恨”的主来说,是否还嫉妒恨到,自己找个阴暗的角落撞墙去?

    尊重别人,怡悦自己,才是为人的地道。

 

155@365信步归来话蟾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