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漪桥


相传乾隆十分赏识刘墉的文采,就钦点不曾谋面的刘墉做了宰相。当他见到了刘墉,只见刘墉鸡胸驼背,独眼长短腿,竟是一个相貌丑陋的猥琐男。乾隆想,这回钦点走了眼,堂堂大清朝怎能用丑陋之人,做当朝宰相呢?
于是乾隆给自家找个台阶,含沙射影当朝吟出诗一句:“独点岂登龙虎榜”,本意是想戏弄,并试探这个所谓“一代才子”的刘墉。金殿之上大臣们自然会意,都笑而不语。刘墉一听,这不明摆乾隆寒碜人吗,于是他略一沉思,顺口接道:“半月也能照乾坤”。乾隆一听,果然答得天衣无缝,不动声色地显露了刘墉的才学和志向。于是乾隆转怨为喜,对刘墉说:既然你这么自信,那就以你自己的身子骨写一首诗,诗作得好,必定有赏。刘墉提笔写道:胸高满经纶,背驼负乾坤。一眼辨忠奸,单腿跳龙门!
乾隆一听大喜,果然是不俗之辈,于是对众大臣叹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刘墉果然是胸怀博大、志向高远之人啊,这样的臣子做了宰相一定是国家的幸事也。由此恩准刘墉在御河通向颐和园的入口处,修一座桥梁,作为这次殿试的纪念。
刘墉为向后人证明:人的相貌平庸无所谓,只要有有经韬纬略的真才实学,胸怀为国为民谋利的拳拳之心,貌丑又有何所惧!于是他将这座桥设计修成了一个半圆形拱度极高的模样,以象征他的鸡胸驼背,并自嘲地给它命名为罗锅桥。这座罗锅桥,乾隆正名为绣漪桥。
绣漪桥,地处颐和园南如意门内,位于昆明湖与长河、东堤与西堤交界处。实则是:清帝后来颐和园时,要从西直门外倚虹堂,或乐善园上船,经长河进入昆明湖。为满足行船的要求,绣漪桥必得建成高拱形单孔桥,北京人习惯称它为“罗锅桥”。
绣漪桥建造于1750年,其处昆明湖最南端,素称昆明湖第一桥。绣漪桥的造型与玉带桥相仿,桥身长32.2米,全长44.8米,宽5.8米,桥堍外口宽19米的高拱石桥。桥边沿有30对祥云飞鹤,望柱和镂空浮云宝瓶护栏。
绣漪桥桥身,有汉白玉石刻桥联二幅,二联均为乾隆御笔亲书。南面桥联:螺黛一丸银盆浮碧岫,鳞攸千叠壁月漾金波。北面桥联:路入阆风云霞空际涌,地临蓬岛宫阙水边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