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善,死也善
— 读报札记
某日,接某老学友电话,没成想几句久未得见的寒暄之后,得他的第一句问话竟是:“咱们班同学谁死了”?一句问话,俺语塞,一时间竟不解其意。俺稍事慎思,随口答道:“某某死了”。他说:“俺知道。最近谁死了”?俺答到:“不确切”。事后俺似乎明白,我辈已然到了,揣摩生与死的人生阶段了。尤其是吾辈一生,坎坎坷坷,蹉蹉跎跎地一路走来,确属不易。但万万没想到,老同学间的攀比,竟然到了要攀比谁能活得长些,实属意外。
读报,见《死亡的智慧》一文,笔者对人之生死,有很深的见解,读来受益匪浅。每当人们说到死,人们自然而然地想到一句话:“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那文天祥旷世持久的名言。死是不足惧的,就取决于人的人生价值观。
《死亡的智慧》一文,谈到美国生物学家刘易斯.托马斯的重要发现:动物比人类,更会与这个世界告别,从不随便各处留下自己的尸体,大哭大闹地张扬自家的死亡。所以春天来了,到处是生机勃发,而见不到任何动物横尸遍野。
《死亡的智慧》一文,谈到世界发展到今天,人类已然存世达六十忆之众。若人类存活地球数万年之久以来,都能长生不老没得死,这颗宇宙间的蓝色星球,还有得人类生存发展的空间吗?
故人类就该为,能够自然死亡而庆幸,是人类自然的消亡,才延续了人类的生存与繁衍。生——死,死——生,不过不断地往复而已。死是必然,生也就是自然,懂得生的自然,死也就不足惧了。但凡畏惧死亡的人,往往都是自私的聪明人,惟恐死亡夺去自家一己之快乐。与其担忧着死,不如尽心着活,让自己的生命,在欢笑着前行。
《死亡的智慧》一文,列举到庄子待死亡之达观:
一则是庄子逝妻,庄子蹲地敲盆唱歌。众人怨之,庄子云:妻子安睡在天地间的大房子里,我若在旁边哇哇哭泣,就实在太不明白生命的演变过程了。
二则是庄子自己临死,众弟子相商要厚葬之,庄子不允,云:天地为棺木,日月做碧玉,星辰随葬珠,万物来送葬,多么之壮观,还有何求?!弟子们还据理力争:我们怕您的尸体被老鹰吃掉。庄子答:置于地,忧鹰食;埋于地,被蚁餐;你们把我从老鹰处,抢回来喂蚂蚁,不是对蚂蚁的偏心吗?
《死亡的智慧》一文,最后说:既以生为善,又以死为善。世界最平等的事,莫过于死亡。它待人类一视同仁,早晚都会轮上的上。只是自家死亡时间是无常的,很难预料的。
所以聪明的人,没得必要幸灾乐祸别人的死,还是把心思,趁着自家还有活着的时间,尽享与家人共处的愉悦,过好自家每日的精彩,欢笑着期待欣赏明天的朝阳更灿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