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消费
—
读报札记
读报,见一则笑话《高消费》,原文仅二十余字,但却道出了当今,困扰国人的最大难题。说是笑话,但读后一点都笑不出来。
报载原文:
“今天有人问我:去过高消费场所吗?我想了想问他:医院算吗?”
读文后,我毫不迟疑,就会斩钉截铁回答:算!
回想我自今年五月份以来至今,因为糖尿病、便秘、急性肠胃炎、声带息肉等病患,不停地周折在家与医院之间。将自家的时间、精力、钞票等,均高消费在医院中。
每次去医院,必须早起乘头班车,赶到医院尽早去排队挂号。虽然现而今北京相关医院,都有了较好的措施方便患者就医,但还是挡不住全国各地的患者,云集京城来就医,造成京城医疗资源的匮乏,人多就医难的困境。
全国医疗资源的不均衡,造成了兜里有了钱的人们,既然花同样钱看病消费,为何不赶到北京来看病。既能得到较好的治疗,又能让陪同来京看病的亲人,亲近一下首都北京。
等赶到医院,首次要先排队办各医院的就医卡,再排队至7点挂号。挂号后,要等到8点医院正式开诊。此时就要按号候诊。轮到自家看病,医生要根据病情,开具各种化验单。患者需先排队交化验单缴费,再排队等候化验,待不等的时间后,才能得到化验结果。再拿化验单去找医生确诊。医生确诊后,给开具用药处方。患者持处方还得排队缴药费,随后再到药房排队交处方,再排队取药。等到自家拿着药回到家中,已然是精疲力尽了。
一到医院,挂号收费,挂专家号另行收费,特约专家门诊号高达300元不等。化验、检验收费,治疗收费,医药收费。俺在华都中医院,一次开具14副中药,总共药费近1400余元,平均每日所用一副药近百元。
试问,综上所述,任谁能说,这不是高消费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