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08@365咏钱诗话 — 读报札记

(2013-11-06 05:26:26)
标签:

365

古诗

杂谈

分类: 读报札记

                        咏钱诗话

                        — 读报札记

   读报,见豆腐块文《咏钱诗话》,读来感触有之,札记如下

   钱,自生成之日,就是刀光剑影的结晶。交织着人们的爱恨情仇。对如此影响人们生存的东西,古人的诗词中,也断然不会少了对它们的感触。

   唐.徐夤所作七律《咏钱》云 多蓄多藏岂足论,有谁还议济王孙。
能于祸处翻为福,解向雠家买得恩。几怪邓通难免饿,须知夷甫不曾言。
朝争暮竞归何处,尽入权门与幸门。

   唐.李峤《咏钱》诗:九府五铢世上珍,鲁褒曾咏道通神;劝君觅得须知足,钱解荣人也辱人。

   宋诗《拾得破钱》:半轮残月掩尘埃,依稀犹有开元字;想得青光未破时,买尽人间不平事。

   明.画家沈周也有《咏钱》诗:个许微躯万事任,似泉流动利源深;平章市物无偏价,泛滥儿童有爱心;可怜别号为赇赂,多少苦难就此沦。

   清.袁枚•《咏钱》言:人生薪水寻常事,动辄烦君我亦愁。解用何尝非俊物,不谈未必定清流。空劳姹女千回数,屡见铜山一夕休。拟把婆心向天奏,九州添设富民侯。

   上述古诗,将古人对钱的认知,表述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时至今日,世俗的红尘,往往遮蔽了人的明目,贪婪占有金钱的欲望,使人们只看到钱的金光灿灿,却很难看清,隐含着让人家败人亡的煞气。

    钱,小篆:「錢」,从金,戔声,本义是农田器具,为插地起土之铁器,如铲形。故从金。又以戔从「二戈」,有会划伤之意,又古之铸錢,形如契刀,故从戔声。钱字,明显是最典型的象形字。「錢」由「金」与两个「戈」组成。「戈」是古代的一种兵器,也指战事。钱字,分明就是刀光闪闪的「金戈戈」,就是正为抢夺金银而挥舞的两把刀,正为占有錢财而进行着战斗。
   一把刀已然厉害,两把刀绞杀,结局必会争得你死我活,遍体遴伤,性命不保。尤其一个一切都向錢看的社会,商场如战场,多少人一心为攫取錢财,而被这两把无形的刀,博弈得伤痛累累,甚至将身家性命丧失在争夺錢财的沙场上。
   用錢是一种学问,赚錢也是一种艺术和学问。学会正确地用錢和赚錢,可免为錢财所伤,且可造福大众,确是我们人生的必修课。假使拼命钻在錢堆中,不懂錢财伤人之锐,免不了会出现下列的情形:
  求錢之伤:在商场上拼死拼活、尔虞我诈,重压之下身心俱损,甚至英年早逝;在家庭中以錢为中心,自然失去人伦亲情,在冷漠中积怨,在无情中失去和睦甚至陷入亲人对簿公堂的凄凉;更有迷者,不惜在刀头舐蜜,贪赃枉法,落得身败名裂、成为阶下囚……我们不难看到,周遭受錢伤害的实例不胜枚举。
  用錢之伤:有錢之后,沉于享乐挥霍,更有娇宠不肖之子替他败家,不要讲富不过三代,一代也不能保住,晚景凄凉的例子比比皆是;有錢之后,吃喝嫖赌,伤身败德,家道速衰……面对两戈的厉害,我们不能不省思,自己是否也是两戈的受害者?
  面对「金戈戈」的杀伤力,我们应该猛醒,不要再做錢财的奴隶,更不要伸着头颈任「金戈」所砍。回想《大学》中的「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的教诲,实在令人无比钦佩古人善用錢财发达自身的智举,而不会以身命为代价去追逐錢财和欲望。
  究竟该如何免除「金戈戈」的威胁,又能智慧地用錢财作利益之事呢?
  我们不妨看看古人的说法。「錢」据《司马贞索隐》:「錢本名泉,言货之流,如泉也。」取錢有流行周遍之意。故錢为通货,其性质如同活水。故谚云:「大去大来,小去小来,不去不来」、又云「舍得舍得,不舍不得,大舍大得」。而我们现代人似乎早已忘却了錢的本义,被錢所迷,执着地追錢、争錢、挥霍、聚錢、守錢、甚至一毛不拔。人生沉沦于錢财的追求,为錢所奴役,实在是毫无意义。
   我们仔细分析錢的由来。每个人所赚的錢,其实都是众人努力的结果。例如:公司老板能赚大錢,一定是公司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即使是靠个人力量挣錢,也是众人合力的结果。为什么呢?因为今天所拥有的才智,离不开父母的养育教导,离不开老师的教诲和同学朋友的启发帮助,今天的健康体魄也是父母照顾、家人付出的结果,因此不论何人所得之錢财,都是众缘和合而成的。
  是故,任何錢财都来自于社会,其流向也要用之于社会。独占、悭吝之念是违背常理、违背自然之道的。故自古就有「一家饱暖千家怨」、「为富不仁必自毙」的警戒。
  我们所得的錢财,除自己的合理花费外,还应该用于孝养父母、供奉师长、养育子女、周济亲朋等,如有余款,更要回馈社会、国家。中国古人在錢财处理上有许多人堪为我们的楷模,例如:
  春秋时期,越王勾践辅佐的大将范蠡,三聚錢财、三散錢财的故事告诉我们錢财要用于亲朋、民众共享,这不仅是生财之道,更是安身立命之道。故被誉为中国的财神。
  宋朝名相范仲淹,以自己的俸禄,购买义田,供养家族三百户,可谓是智慧义举,其德风承传后世,代代皆有贤人。范仲淹恩德遍施,是其家道三百代不衰的缘由。
  古德之举为我们证明:錢财要注重珍惜节俭,但也不要过度积攒,而忘却散财之义。多余的錢财要用于正当的社会教育、福利事业,则进入「越舍越多,越多越舍」的良性循环之中。錢财决定不能过度积聚,一积就会被錢割伤。
  世间有旦夕祸福,家境有起落无常,例如股票能令人一夜成为巨富,一夕化为乌有。诚如佛经上说:「錢为五家共有,除自己外,还有水火、官府、盗贼、不肖子孙」,基督教说:「贪财是万恶之根」,巴哈依教说:「你所拥有的不必喜悦,今晚它们是你的,明天别人就会占有它们」,犹太教言:「人有金子,却没有知识,他有什么呢?」
    从「錢」字的结构,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出,古人造字充满智慧,仅从「錢」字的结构,就看出古人深蕴其中警醒之义。

   愿世人莫为錢财所迷,莫被两把金刀所伤。錢财只是身外之物,即使我们能赚得全世界,赔上了自己的性命与家庭幸福,又有何意义呢?。

   文后,那些试图为子孙后代,积蓄财富的人们,最好在贪婪的获取钱财的空闲时,赶到山西的王家大院,扬州的个园、何园,北京的恭王府去看一看,这些庞大豪华的宅院、园林、官邸的主人是谁?又有谁知去何方?借改红楼梦的一句话做结尾:贪心反被聪明误,反误了卿卿性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