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朔西街

“陶潜彭泽五株柳,潘岳河阳一县花。两处怎如阳朔好,碧莲峰里住人家”。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诗人沈彬便对住在碧莲峰里的居民羡慕不已。
阳朔不仅田园风光如诗如画,文化遗产也十分丰富,古建筑
、古桥梁、名人纪念地摩崖石刻等,点缀于山水间。最有名的就要数,阳朔古老的石板街--西街。街中有众多的工艺品店、书画店、旅馆、咖啡厅、酒吧、中国功夫馆。
西街是一条散发着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的古街。这里曾是孙中山先生演讲的地方,这里曾居住过艺术大师徐悲鸿先生,这里曾是一百五十多个国家,成百上千的总统、总理、首相、部长流连的地方;克林顿、尼克松、基辛格、撒切尔夫人、胡志明、西哈努克等等,不一而足。西街那错落的讲台,那块块青石板印迹着,大师们多少的艰辛和辉煌,这是中国的印迹。
西街是阳朔县城内最古老的街道,有1400多年的历史,位于县城中心,全长1180米,宽8米。在隋开皇十年(590年)设置阳朔县时,县城就已有这条长约200米、宽约5米的街道。当时街上只有几家经营日用品的店铺,居民大部分是农民。
1000多年来,这条小街一直保持著“半是乡村半是店,可为生意可为耕”的半商半农状态。这种历史状态,使西街保持了,典型的南方村镇的传统风情和面貌;使西街人,形成了城里人,和乡里人的双重面孔。
现实间,西街上的饭店、餐馆、网吧、酒吧等等都是中西合璧的;几乎所有的招牌,都是中英文对照;从老板到服务员,到街边的小摊大妈,都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这里已经没有地域的差异了。闲散、悠闲的生活,让很多到这里旅游的游客,久久不想离去。“偷得浮生几日闲”,也许在这里才能感受到什么是生活。
中外游人川流不息,或购物,或观赏。街边餐馆的菜谱既有中式,也有西式。许多外国人围坐在此喝啤酒,品佳肴,兴致来时还要亲自下厨掌勺。这使西街成了名副其实的洋人街,它给阳朔小城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游人在这里可以尽情享受到小镇幽静的环境和独具情韵的休闲时光,体会浪漫的情调和异国的风情。
游览西街完全是一种体验——她浓浓的乡村氛围中流淌着纯正的小资情调,朴素的民风里包容着令人惊讶的国际元素,阳朔人爱吃的糍粑与米粉、正宗的意大利咖啡与西餐、古老的中国画、最前卫的休闲风尚、国语、英文、法语、意大利语乃至西班牙语……种种看似不可能的,全部柔合在长度不足1000米的岭南小街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