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365西南海疆行纪实(十七)=s
标签:
365永定土楼旅游洪坑村 |
分类: 在行摄中快乐 |
前文曾提到,闽景之要有三:武夷山、鼓浪屿、土楼。更有时下对旅游之概论:景不看遗憾,看了更遗憾。土楼即如此,人以至福建,不看实在遗憾,可明明知道土楼,也就是客家人适者生存的家居而已,千里迢迢专门跑去看看,这对有些人来说,确实是毫无意思的一件事。所以,要克服这种心态,唯以路过的方式为好。故俺们夫妇,选择了:自厦门坐头班公交车,直达土楼,再由
俺们夫妇,十分顺利地乘上了,厦门至洪坑土楼的头班长途公交车。此班公交车的司乘人员,就是洪坑土楼当地人,经咨询他们后,俺们选择了洪坑土楼游览。既节省了时间,又畅游了大同小异的洪坑土楼。赶在下午天黑前到了永定县城,顺利地登上开往广州的火车,完满地结束了福建的旅游。
永定客家土楼有高北土楼群、洪坑土楼群、初溪土楼群和衍香楼、振福楼,南靖县的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和和贵楼群、怀远楼,华安县的大地土楼群,主要分布在福建西部和南部崇山峻岭中,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著称于世。
不单是最常见的圆形土楼,还包括了方形土楼、交椅形土楼等,覆盖了完整的土楼群建筑样式。洪坑土楼群位于福建省永定县湖坑镇东北面的洪坑村。13世纪(宋末元初)林氏在此开基,2000年有638户2310人居住在该土楼群内。林氏先人在此开基时所建方形土楼崇裕楼、南昌楼已坍塌。现存明代建造规模较大的土楼有峰盛楼、永源楼等13座。清代建造规模较大的土楼有福裕楼、奎聚楼、阳临楼、中柱楼等33座。
土楼造型主要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五凤楼、半月形及其变异形式。此外还有以生土建造的天后宫、日新学堂、林氏宗祠、关帝庙等。奎聚楼、福裕楼、如升楼、振成楼为该土楼群的杰出代表,其中振成楼、福裕楼、奎聚楼,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定客家土楼建筑,闪耀着客家人的智慧。它具有防震、防火、防御多种功能,通风和采光良好,而且冬暖夏凉。它的结构还体现了客家人世代相传的团结友爱传统。试想几百人在同一幢大屋内朝夕相处,和睦共居当然是非常重要的,客家人淳朴敦厚的秉性,于此也可见一斑。一进入土楼,你立即就能感觉到,那种深沉的历史感,和温馨的气氛。
土楼属于集体性建筑,其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其造型大。无论从远处,还是走到跟前,土楼都以其庞大的,单体式建筑令人震惊,其体积之大,堪称民居之最。
从历史学及建筑学的研究来看,土楼的建筑方式,是出于族群安全,而采取的一种,自卫式的居住样式。在当时外有倭寇入侵,内有年年内战的情势,举族迁移的客家人,不远千里来到它乡,选择一种既有利于家族团聚,又能防御战争的建筑方式结聚,便被采纳下来。同一个祖先的子孙们,在一幢土楼里,形成一个独立的社会,共存共荣,共亡共辱。所以御外凝内,大概是土楼最恰当的归纳。
圆楼是当地土楼群中最具特色的建筑,一般它以一个圆心出发,依不同的半径,一层层向外展开,如同湖中的水波,环环相套,非常壮观。其最中心处为家族祠院,向外依次为祖堂,围廊,最外一环住人。整个土楼房间大小一致,面积约十平方米左右,使用共同的楼梯,各家风乎无秘密可言。
土楼结构有许多种类型,其中一种是内部有上、中、下三堂沿中心轴线纵深排列的三堂制,在这样的土楼内,一般下堂为出入口,放在最前边;中堂居于中心,是家族聚会、迎宾待客的地方;上堂居于最里边,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