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45@365西南海疆行纪实(十三)

(2013-05-26 05:04:26)
标签:

365

x厦门

植物园

旅游

分类: 在行摄中快乐

                    西南海疆行纪实

 

145@365西南海疆行纪实(十三)

              十三、厦门植物园,热带植物博

   厦门植物园,毗邻着烈士陵园,走出烈士陵园后门,便是厦门植物园的前门。

厦门园林植物园,是一座围绕万石岩水库,精心设计的植物园林。根据科研145@365西南海疆行纪实(十三)和游览需要,园内依次安排了松杉园、玫瑰园、棕榈园、荫棚、引种植物区、药用植物园、大型仙人掌园、百花厅、兰花圃等20多个专类园和种植区,栽培了3000多种热带、亚热带植物,其中有被人称为“活化石”的水杉、银杏。有世界三大观赏树--中国金钱松、日本金松、南洋杉,以及名贵的仙人掌等奇花异木,是一座秀丽多姿、四季飘香的游览园林。

万石山是厦门城市中风景名胜荟萃的一座天然山林,自古以来即为厦门人民登山踏青的好去处,从尚存的摩崖石刻可以追溯到明朝万历年间。醉仙岩的仙洞顶巨石上镌刻有“醴泉洞”三个大字,为万历十一年(1583年)所刻;在长啸洞东石壁留有万历戊申(1608年)年间施德政等三位抗倭将领登高望远,借诗言志相互唱和的诗篇。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奇山峥嵘,俯视市区的万石山也是厦门城市历史发展的不朽见证人。
145@365西南海疆行纪实(十三)解放后部分散落于万石山的个人花圃逐步收编隶属于“厦门市园林管理处“,1960年筹建厦门花圃,并开始从杭州、上海、广州等地引进花卉品种。派人常驻广州,引回数百个植物品种,极大地丰富了厦门地区的植物种类。当时花圃加大力度进行荒山绿化,取得极大成效,获得林业部的重视与表彰,与省林业厅合作建立“厦门树木园”。翌年,国家林业部派请北京林学院城市及居民区绿化系专家组专程来厦,设计构划了植物园的雏形,着重进行南亚热带、热带植物的引种及建园工作。“文革”期间,植物园惨遭破坏,处于混乱、停顿的状态,直到七十年代后才恢复引种工作,并根据国家城建局领导的意见将本园定名为“厦门园林植物园”,这也是福建省第一个植物园。
145@365西南海疆行纪实(十三)十余年来,植物园的科技人员、职工为建园做出了不懈努力。如引种和推广了速生树种南洋楹;为我省首次引种成功并推广了优质高产的栲胶植物黑荆树;为我国首次引进了香子兰、新西兰麻等园林观赏植物和经济植物。现已拥有相对优势的植物种群有棕榈科植物、仙人掌和多肉植物、南洋杉科植物、苏铁科植物、观叶植物、藤本植物等,为国内同行及本市绿化提供了许多珍稀品种种苗。
40年来,植物园积极参与国内多次大型花卉园艺、园林展会,代表福建省参加了第一、二、三届全国花卉博览会,在本园主办了第二届中国兰花博览会,'92厦门花博会等,以本园为主承担的'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福建馆展区的设计布置,取得大会的多项大奖、金、银奖。
145@365西南海疆行纪实(十三)植物园筹建后除了精心造园外亦非常重视对万石湖畔四周主要山头景点及摩崖石刻的保护,坐落于本园的“万笏朝天”、“中岩玉笏”、“太平石笑”、“天界晓钟”、“紫云得路”、“高读琴洞”这六景基本保护完好,从而使这座城市山林重新焕发出青春的魅力,成为厦门市旅游资源的核心之一。在新厦门二十景中,植物园的“万石涵翠”、“太平石笑”、“天界晓钟”三景入选其中。
 
145@365西南海疆行纪实(十三)

145@365西南海疆行纪实(十三)
145@365西南海疆行纪实(十三)
145@365西南海疆行纪实(十三)

145@365西南海疆行纪实(十三)

145@365西南海疆行纪实(十三)

145@365西南海疆行纪实(十三)

145@365西南海疆行纪实(十三)

145@365西南海疆行纪实(十三)

145@365西南海疆行纪实(十三)

145@365西南海疆行纪实(十三)

145@365西南海疆行纪实(十三)

145@365西南海疆行纪实(十三)

145@365西南海疆行纪实(十三)

145@365西南海疆行纪实(十三)


145@365西南海疆行纪实(十三)

145@365西南海疆行纪实(十三)

145@365西南海疆行纪实(十三)

145@365西南海疆行纪实(十三)
145@365西南海疆行纪实(十三)

145@365西南海疆行纪实(十三)

145@365西南海疆行纪实(十三)

145@365西南海疆行纪实(十三)

145@365西南海疆行纪实(十三)

145@365西南海疆行纪实(十三)

145@365西南海疆行纪实(十三)

145@365西南海疆行纪实(十三)

145@365西南海疆行纪实(十三)

145@365西南海疆行纪实(十三)

145@365西南海疆行纪实(十三)

145@365西南海疆行纪实(十三)

145@365西南海疆行纪实(十三)

145@365西南海疆行纪实(十三)

145@365西南海疆行纪实(十三)

145@365西南海疆行纪实(十三)

145@365西南海疆行纪实(十三)

145@365西南海疆行纪实(十三)

145@365西南海疆行纪实(十三)

145@365西南海疆行纪实(十三)

145@365西南海疆行纪实(十三)

145@365西南海疆行纪实(十三)

145@365西南海疆行纪实(十三)

145@365西南海疆行纪实(十三)

145@365西南海疆行纪实(十三)

145@365西南海疆行纪实(十三)

145@365西南海疆行纪实(十三)

145@365西南海疆行纪实(十三)

145@365西南海疆行纪实(十三)

145@365西南海疆行纪实(十三)

145@365西南海疆行纪实(十三)

145@365西南海疆行纪实(十三)

145@365西南海疆行纪实(十三)

145@365西南海疆行纪实(十三)

145@365西南海疆行纪实(十三)

145@365西南海疆行纪实(十三)

145@365西南海疆行纪实(十三)

145@365西南海疆行纪实(十三)

145@365西南海疆行纪实(十三)

145@365西南海疆行纪实(十三)

145@365西南海疆行纪实(十三)

145@365西南海疆行纪实(十三)

145@365西南海疆行纪实(十三)

145@365西南海疆行纪实(十三)

145@365西南海疆行纪实(十三)

145@365西南海疆行纪实(十三)

145@365西南海疆行纪实(十三)

145@365西南海疆行纪实(十三)

145@365西南海疆行纪实(十三)

145@365西南海疆行纪实(十三)

145@365西南海疆行纪实(十三)

145@365西南海疆行纪实(十三)

145@365西南海疆行纪实(十三)

145@365西南海疆行纪实(十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