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65 鸡鸣春 旭日升

标签:
365北京新春颐和园昆明湖摄影习作日出 |
中华民族的传统大节——
春节初一清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旧习尚有初一占岁的活动:即民间盛行,看新春正月,初几日的天气阴晴,来占卜预测新的一年的年成。其说始于汉东方朔的《岁占》,谓岁后八日,一日为鸡日,二日为犬,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伟人,八日为谷。如果当日晴朗,则所主之物繁育,当日阴,所主之日不昌。后代沿其习,认为初一至初十,皆以天气清朗,无风无雪为吉。后代由占岁发展成一系列的祭祀、庆祝活动。有初一不杀鸡,初二不杀狗,初三不杀猪……初七不行刑的风俗。
旧习还有贴画鸡的做法:即古时人们需在春节,往门窗上画鸡,已达到驱鬼辟邪的目的。晋人《玄中记》讲到,度朔山上有只天鸡。当初一太阳刚刚升起,第一屡阳光照到大树上时,天鸡就啼鸣了。它一啼,天下的鸡就跟着叫起来了。所以春节所剪的鸡,其实就是象征着天鸡。据说尧帝时,友邦上贡一种能辟邪的重明鸟,大家都欢迎重明鸟的到来,可是贡使不是年年都来,于是人们就在贡使不来的时候,刻一个木头的重明鸟,或用铜铸重明鸟放在门户,或在门窗上画重明鸟,吓退妖魔鬼怪,使之不敢再来。因重明鸟样类似鸡,以后就逐步改为画鸡,或者剪窗花贴在门窗上,也即成为后世剪纸艺术的源头。我国古代特别重视鸡,称它为“五德之禽”。《韩诗外传》说,它头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敌在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类,是仁德;守夜不失时,天明报晓,是信德。所以人们不但在过年时剪鸡,而且也把新年首日定为鸡日。
旧习还相传将正月初一定为扫帚的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一年的时运,会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这是至今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的旧习俗。一般都是老人们,在除夕夜将自家的屋里屋外,庭院门年前,仔细扫除干净,绝对在大年初一,不动扫帚,不倒垃圾;还要备一大空桶,以盛装废水,做到初一当日不外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