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罕塔拉印象

遥拍苏尼特右旗政府行政大楼
赛罕塔拉,即赛罕塔拉镇,是此次苏尼特右旗激情之旅的驻地。是内蒙古苏尼特右旗政治、文化中心、旗政府所在地。
赛罕塔拉,位于苏尼特右旗中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有208国道直通北京600公里,北至二连边城106公里。呼锡公路通呼市260公里,锡林浩特360公里,交通十分发达。
俺在赛罕塔拉镇的短暂时间里,匆匆行摄于它的主要街道,那种平和、质朴、简洁的风情风貌,立即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袭上心头:这个不大的城镇,成排的民居,自门窗的款式、布局、色彩,到屋顶那矗立的烟囱,都与俺曾工作过的,山丹马场的宿舍一般模样;街面或坐、或走、或停留的人们,从容貌、面色、着装,也与当年马场职工相像无二;这里所呈现的,内蒙北部风情,竟然与大西北河西走廊,有诸多的如此相似,还真令我有回到第二故乡的感同身受。
俺自网络下载了,相关赛罕塔拉镇的资料,汇总如下,以便同行的,日坛中学的各位学友,知其一二:
全镇土地总面积为3307.4平方公里,其中草场面积3294平方公里,辖7个嘎查、12个社区居委会、1个生态移民示范园区和1个种畜场。人口相对集中,是全旗建制较完整、人口最多、发展潜力最大的中心城镇。总户13932户,总人口40041人;其中牧业户835户,牧业人口2809人,分别占总户和总人口的6%和7%。
产业比较密集,2006年度牲畜总头数为73047头(只),其中大畜1862头、小畜70197头只。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7865元和2248元。
自06年起,按照“拆迁改造、提升品味,打造自治区西部草原精品明星城镇”的思路,本着“一年一街”,“一街一景”的改扩建目标,近三年来,苏尼特右旗共投入资金1.4亿多元。先后延伸了都仁路及杭盖路,拓宽了赛汉大街、脑穆根街和宝力嘎街等主街道。改造道路总长23公里,拓宽道路面积5.2万平方米,并新建了镇内6条街路。现在赛罕塔拉镇柏油路总里程达到49公里,已经形成7横4纵道路框架。
更换主街道路缘石3.3万米,完成人行道硬化3万平米,使主街道的硬化达到80%;亮化率54%,城镇绿化面积达到29公顷,绿化率4%,城镇化率达到53%。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配套开展了供排水,路灯等工程。
供水管线达到26.5公里,年供水能力达到292万吨,自来水供给普及率99%。建成2座排污泵站,年排污能力达到36万吨,排污管线26公里,排污覆盖面20%。
针对赛罕塔拉镇一街一景的特色,统一制定了临街亮化工作方案,在主干道两侧安装风格各异的路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路灯景观。总投资4100万元,建成了南北两个供热源点的建设项目,使镇内集中供热面积达到50万平方米。
2004年开工建设的2.25万平方米的火车站广场和占地6万多平方米的乌兰牧骑文化广场,共投资2400万元。为各族群众提供了娱乐、休闲的活动场所,使城市的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
由此,赛罕塔拉,这北疆边陲草原的城镇,镶嵌在原始神奇、美丽迷人的苏尼特大草原中。它到底是个啥样的草原城镇,俺贴图,您自己从贴图中,感受它的魅力吧。

乌兰牧骑文化广场





上述三张图片为乌兰牧骑文化广场周边小景






































俺与苏尼特右旗政协,博名苏尼特牧人的高永厚先生合影。高永厚先生就是苏尼特土生土长的蒙古族人。此次苏尼特右旗激情之旅,自始至终地陪伴着俺们,为俺们尽心尽力地,诠释着苏尼特的风土民情。
借此博文,俺深深地说一声 :"塞淖" (talarhelaa)!谢谢!
,

博文尾,设一谜面图,敬请惠顾博园的博友,猜一猜,当地在街道旁的地下管道的井盖上,用石块压一方红纸,是为了啥?
猜到谜底,必得重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