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
后


2012年7.21的第二天清晨,俺们夫妇到北京天坛晨练,顺便想看一看,昨夜大雨给北京留下的景象。
俺们在天坛北门下车,进入天坛,沿途未见任何灾象。
尤其天坛北门的西侧,正是名闻遐迩的,大雨危害百姓最甚的老龙须沟的所在,也并未见雨后灾象。
当俺们进入天坛,更是景象如常:偌大的降雨,惟见地面湿滑,雨水踪迹全无;偶尔林间空地,少有片片浅浅的积水;足以鉴证,天坛的排水功能,足以抵制六十一年一遇的大雨。

正当现时间网络坊间,骤起一股又是自不如人时,俺所见到的雨后情境,说明:那些好说,好挑毛病的,面对大灾大难,最好就别,动不动国外长国外短;把心态放端正些,脚踏实地做一些调研,哪些是自己的好,哪些是自己的不足;具体地看,好,好在哪?孬,孬在哪?扬长补短,继续过好自己的日子。
龙须沟,旧日里,逢雨避灾,旧社会百姓时常被害;现而今,如此大雨过后,毫无灾象,市民度日如常,怎么咱们自己就做的不成呢?
7.21当晚,唯立交桥下,地铁口前,楼宇地下室,才是受灾的重点。这些地区受灾,有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低洼易积水,或注水。骤降的暴雨,关键是一个骤字,骤就是突然与不可预知性,让骤降的暴雨,瞬间排空流畅,当然是人们期盼的好事。可这好事是有条件的,再好的城市排泄工程,其最后的容纳归处,就是海平面。北京城区,大部分地区,雨后并未成灾,排水正常,说明北京的排水功能,还是良好的。唯成灾处,低于北京城排水系统的整体接纳水平,低才是7.21成灾的关键。
由此,7.21过后,没必要谴责声一片,指责声不断,西方的月亮又亮起来。
人的嘴,闲着也是闲着,嚼舌头根的事,本就是闲人的正常爱好。可那些不着边的妄议,还是少些为好;多做些贴近实际的,务实的议论为好。

俺看北京7.21后,针对北京城市此次成灾的现状,实事求是的做一番调研,针对具体情形,采取相应的有效地措施,做到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一则,北京的交通枢纽,自规划设计,到施工建设,万不可再以省钱为限定。而是以如何着眼防积水为重点,不再做低洼的过街通道,多耗费些银子,以高架桥为立交桥主体交通,若三环桥、四环桥,虽是交通枢纽,都未积水成灾。能否将低洼的少数过街通道填平,都改建成高架通过立交桥,多费不了几个银子;较比将北京挖个底朝天,仿效巴黎重新做一套城市排水系统,来的容易;就算您的巴黎排水系统,要在北京得以实现,可您要挖多深,哼不能挖到海平线以下,那样的话,渤海的海水,不就倒灌进北京了吗?
二则,清查一下有哪些工程建筑物,低洼易积水,最好防灾的修缮工作。
三则,此次暴雨成灾,大白天的竟造成死伤多人,真的是令人心碎与不安。这里有公共的原因,但不可否定的也有个人因素:太平久了,忧患意识淡薄了,逢灾便手足无措、惜财不惜命的现象,还是有的。由此泰平勿忘忧患,是人之常态:战争随时而至,灾害没得决绝,防患于未然是本能。自卫成意识,就会养成为反映的本能;逢灾更是需要技能加才智,才会有司马光砸缸的自救成效。
四则,逢灾万不可自轻:早有报导:故宫排水系统良好。俺亲眼目睹天坛未见水涝,臭名昭著的龙须沟已然是历史。俺们中华民族,面对自然灾害,并不是一无是处,只是到与不到。多些忧患,少些安逸;多些防范,少些懈怠;多些尽心,少些敷衍;多些尽责,少些免责;多些百年着眼,少些急功近利;将人民挂在心上,将千年大业重在心头,就必定会: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