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识香山(五)

(2012-03-13 15:56:20)
标签:

北京

香山

静宜园

英法联军

侵华罪恶史

火烧圆明园

摄影习作

原创

杂谈

分类: 在行摄中快乐

                      再识香山

                       (五)

 

再识香山(五)

 

   再识香山(五)                                                             

 

《再识香山》系列文的撰写,使我感到,对青少年时就游乐过的香山,竟如此的陌生。陌生到我相信:就在现实间,那些似乎天天登临香山,来进行健身的,所谓老北京人中的香山通,也是对香山曾有过的辉煌,知之甚少。

    香山就是静宜园,静宜园曾是恢宏瑰丽的皇家园林,而这座皇家园林,在鼎盛时期呈现的极致二十八景,是个什么样儿的,任谁也没见过,任谁也说不清了。

   

 

                        理由很简单:它没了!

    再识香山(五)

  现实的香山,虽说还是名胜京城,但无论是北京人,还是慕名而来的国内外游人,没有多少人会理会,湮没在历史尘埃中的静宜园。因为那个静宜园,唯有残垣断壁,渣土台基,静寂在林森草掩中。即使原有的,部分二十八景的遗址前,尚都矗立着一面展示牌,标注着这里曾是什么景致的遗址,也很少有人会问津详情。

    再识香山(五)这些展示牌上,都标注着相同的一句话:1860年遭英法联军焚毁。这轻描淡写的十来个字,就交代了一座,耗倾国民脂民膏,穷华夏园林景致,尽工匠绮思妙手,累几代王朝兴盛的皇家园林,就消失殆尽的原委。任谁看此展示牌后,都会同这句话一样,无关个人痛痒般,潇洒而来,飘然而去。任谁都不会驻足稍虑一下,其间演绎的民族痛处。

 

                                                             再识香山(五)  

 

  香山,春色泫然,夏日清凉,秋红灿然,冬白晴雪;招致游人如织,车涌塞道,笑声荡漾,欢歌回响;真的是没人会关切,这里曾经就是皇家园林 静宜园。更没得人关切,这座皇家园林损毁。

    惠顾网络,百度搜索,很轻易地就看到:远在欧洲,远在雨果在世,作为著名诗人的雨果,却胜过彼时的国人,胜过此时的国人,对静宜园焚毁的关切。

   

 

 

 

再识香山(五)  雨果以极其愤懑的笔触,写下了以下沉痛镌刻在历史上的话:“东方的夏宫,是一个令人震惊,无比拟的杰作,我们教堂的所有财富加起来,也无法和这一东方巨大的、且又漂亮的博物馆相比较。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进行洗劫,另一个放火焚烧;一个胜利者把腰包塞满,另一个赶紧效法把箱子全部装得饱鼓鼓;两个人手挽着手,心满意足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那两个强盗的历史。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在历史的审判台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再识香山(五)                                                        

 

  雨果的话,十分清晰、明确、痛彻地诠释了,静宜园遗址展示牌上,“1860年遭英法联军焚毁”,这轻描淡写的十来个字。

 

 

   

再识香山(五)

 

  静宜园没了,消失殆尽在英法联军的入侵,消失殆尽在英法联军焚毁。偌大的一座皇家园林,灰飞烟灭在英法联军残暴的劫掠中。

 

   

再识香山(五)    火烧圆明园,国人皆知。但国人并不清楚,火烧圆明园仅是一个通俗的提法。火烧圆明园的真相是:那火烧圆明园的一把火,烧遍了北京的海淀镇,烧透了北京的西山,彻焚了那著名的三山五园。这三山五园是:万寿山玉泉山、香山三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静明园、静宜园五园。

                                                             再识香山(五)   换句话说:大多数国人,都为“火烧圆明园”的电影所局限,并不知道火烧圆明园的同时,列强的魔爪,将劫掠的烈焰,焚毁了三山五园,就包括其中的静宜园。

 

                                                              再识香山(五)

 

 

 

   1860年,英法联军以自己无耻、贪婪、残暴、野蛮、肆孽的强盗行径,诠释了伟大诗人雨果的谴责。

   

 

 

 

 

再识香山(五)

 

    现在我把从网络搜集,并整理的静宜园,遭英法联军焚毁的详情附录于后,希冀自己、自己的家人、自己的后人,及国人、华人,及世界上所有有良知的人,刻骨铭心地铭记这段历史。

   

     再识香山(五)怀着沉重的心情,激荡愤懑的情仇,清醒牢记: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有过这样一段屈辱史。警示: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道理。铭记雨果的话:“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在历史的审判台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再识香山(五)  

 

 

   当人类文明史,演绎到大清咸丰十年时,也就是文明世界的纪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了北京。正当清政府对侵略者屈膝退让,答应接受全部议和条件后,已然要择日签约时,英国侵华头目额尔金、格兰特,为了给其侵华行为留下赫然严厉的印象,使清政府惕然震惊,竟借口其清政府逮捕公使和劣待战俘,悍然下令要火烧圆明园。

   

 

 

 

 

    再识香山(五)在丑行欲施前,强盗欲盖弥彰,额尔金则在北京全城,张贴如下英文公告:任何人——哪怕地位再高——犯下欺诈和暴行以后,都不能逃脱责任和惩罚;圆明园将于(186010)18日被烧毁,作为对中国皇帝背信弃义的惩罚;只有清帝国政府应该对此负责,与暴行无关的百姓不必担心受到伤害。

   

再识香山(五)    暴行实施史实:英法联军绕经北京城东北郊,直扑圆明园等地。法军先行,于当天下午经海淀106日傍晚,侵略军首闯进圆明园大宫门。此时,在出入贤良门内,仅有二十余名,圆明园技勇太监同敌人接仗。

  遇难不恐,奋力直前,但终因寡不敌众,圆明园技勇八品首领任亮等人以身殉职。至晚7时,法侵略军攻占了圆明园。管园大臣文丰投福海而死,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

                                                             再识香山(五)

 

 

 

 

  107日,英法侵华头目闯进圆明园后,立即协派英法委员各三人合议分派园内之珍物。

   

 

 

 

 

 再识香山(五)                                                           

 

   

 

 

   法军司令孟托邦当天即函告法外务大臣予命法国委员注意,先取在艺术及考古上最有价值之物品。予行将以法国极罕见之物由阁下以奉献皇帝陛下(拿破仑三世),而藏之于法国博物院。

    英国司令格兰特也立刻派军官竭力收集应属于英人之物件。

   

 

 

 

 

 

 

                                                             再识香山(五)

 

 

  法英侵略军入园的第二天,就再不能抵抗野兽般的贪婪诱惑,军官和士兵们,都成群打伙冲上前去,抢劫园中的金银财宝和文化艺术珍品。

   

 

再识香山(五)

 

 

 

 

  1011日英军派出1200余名骑兵和一个步兵团,再次洗劫圆明园。

   

 

 

 

 

 

 

                                                             再识香山(五)

 

 1018日,3500名英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

    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本意是将其夷为平地,但是由于圆明园的面积太大,景点分散,而且水域辽阔,一些偏僻之处和水中景点幸免于难。

   

 

 

                                                             再识香山(五)

 

  据一个英军目击者称:这些皇家园林里,可抢的东西实在太多。在整个法军营帐内满堆着很多装潢异常华丽的各色钟表,在士兵的帐篷周围,到处都是绸缎和刺绣品。

    

 

 

再识香山(五)

 

    据参与劫掠、及目击当时现场的,许多英法军官、牧师、记者描述:军官和士兵,英国人和法国人,为了攫取财宝,从四面八方涌进圆明园,纵倩肆意,予取予夺,手忙脚乱,纷纭万状。他们为了抢夺财宝,互相殴打,甚至发生过械斗。因为园内珍宝太多,他们一时不知该拿何物为好,有的搬走景泰兰瓷瓶,有的贪恋绣花长袍,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玉的挂钟。有的背负大口袋,装满了各色各样的珍宝。有的往外衣宽大的口袋里装进金条和金叶;有的半身缠着织锦绸缎;有的帽子里放满了红蓝宝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项圈。有一处厢房里有堆积如山的高级绸缎,据说足够北京居民半数之用,都被士兵们用大车运走。

    再识香山(五)-个英国军官从一座有500尊神像的庙里掠得一个金佛像,可值1,200英镑。一个法国军官抢劫了价值60万法郎的财物。法军总司令孟托邦的儿子掠得的财宝可值30万法郎,装满了好几辆马车。

   一个名叫赫利思的英国二等带兵官,因在圆明园劫掠致富,享用终身。其一次即从园内窃得二座金佛塔,均为三层,一座高7英尺,一座高6.4英尺。他抢得其它大量珍宝,就找了7名壮夫,替他搬运回军营,得了个中国詹姆的绰号。

   侵略者除了大肆抢掠之外,被他们糟踏了的东西更不计其数。有几间房子充满绸缎服装,衣服被从箱子拖出来扔了一地,人走进屋里,几乎可遮没膝盖。工兵们带着大斧,把家具统统砸碎,取下上边的宝石。一些人打碎大镜子,另一些人凶狠地向大烛台开枪射击,以此取乐。大部分法国士兵手抡木棍,将不能带走的东西全部捣碎。   再识香山(五)                                                            

   英法侵略者究竟抢走了圆明园等地多少宝物,由于园内的陈设什物及其帐目都一并被抢毁一空,所以已永远无法说清。以下资料或许可藉以管中窥豹。

   清室史料表明:仅圆明园内,当时仅陈列,和库存的欧洲各式大小钟表即达441件,劫后幸存的只有一件大钟。事后查缴被土匪抢走和侵略军委弃道途的一部分失散物件即达1197件,这充其量只不过是园内物件的千分之一二。

   

 

 

 

再识香山(五)

 

  据当时《泰晤士报》一则通讯称:据估计,被劫掠和被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600万镑。实际上,被英法侵略军抢走和破坏的物件,有很大一部分实属无价之宝。这摧残人类文化的滔天大罪,实在令人发指!                                                             再识香山(五) 

 

     109日,法国军队暂时撤离圆明园时,这处秀丽园林,已被毁坏得满目狼疮。

   1018日、19日,三四千名英军在园内到处纵火,大火三昼夜不熄,烟云笼罩北京城,久久不散。这些举世无双的皇家园林杰作,都被一齐付之一炬。  

    据有关材料记载,1018日,英国侵略军烧毁安佑宫时,因他们来得突然,主事太监又反锁着安佑宫的大门,所以,当时有太监、宫女、工匠等共300人,被活活烧死在安佑宫。

  

再识香山(五)

 

  圆明园等皇家园林,陷入一片火海的时候,额尔金得意忘形地宣称:此举将使中国与欧洲惕然震惊,其效远非万里之外之人所能想象者。放火的主使者,把这自己的强盗行径,看作了不起的业绩,而全世界的正直人们,却为这野蛮的罪行所激怒。

     再识香山(五)当圆明园还在熊熊燃烧之时,奉命留守北京的恭亲王奕忻全部承诺了侵略者的一切条件。不久即分别与英、法、俄诸国交换了《天津条约》文本,签订了《北京条约》。

     时至清光绪二十六年,也就是公历的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再次放火烧圆明园等处,使这里残存的皇家园林的宫殿建筑,再遭掠夺焚劫。

     静宜园被焚毁殆尽的事实表明,一个贫穷落后、弱小的国家和民族,只能处于被压迫、被剥削、被凌辱、被掠夺的地位。现存的静宜园残,以自己的残垣断壁,焦土瓦砾,寂然无声地表达着一个强音:国家贫穷、落后、软弱就要挨打。

 

                                                                                    再识香山(五)    

 

 

 

 

 

     偌大的皇家园林静宜园,灰飞烟灭于英法侵略者之手,更是毁于大清王室的腐败与无能。静宜园的毁灭,既是西方侵略者野蛮摧残人类文化的见证,也是文明古国衰亡没落挨打的明证。

     

 

 

 

 

 

 

 

 

 

 

 

再识香山(五) 

  

 

 

 

 

 

   当人们现今来到香山,无论是踏青,还是健身;无论是呼朋唤友,还是携孙带子,都有必要前往静宜园,乾隆皇帝御题的二十八处景致遗址处,逗留、驻足、详查、静思一点时间。

     

 

 

 

 

 

 

 

 

 

 

 

 再识香山(五)                                                                                  

 

 

  追忆淡去的国耻,

  铭记殆尽的情仇,

  似岳鹏举般,面对帝国主义列强的残暴、野蛮的行径,激发起爱国、报国、卫国的激情: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再识香山(五)

 

再识香山(五)

 

再识香山(五)

 

再识香山(五)

 

再识香山(五)

 

再识香山(五)

 

再识香山(五)

 

 

 



























































再识香山(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留  白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