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往昔情谊今更浓

(2012-01-30 00:41:44)
标签:

北京

马场马友

聚会

情感

分类: 甘泉骥友

                         

 

                              往昔情谊今更浓

 

往昔情谊今更浓

   受马友刘亚茹之托,现将其参加壬辰年初六,在原马场老领导,徐稀星

之女徐荣玲家聚会,所拍聚会图片,发在本博园,以示追记。

   至徐荣玲家的诸人,均系原曾与徐稀星,一起在山丹马场,工作过的北京知青。根据图片追记,似有:徐稀星、杨维迅夫妇、李彬夫妇、胡伟夫妇、包建楠夫妇,及包建东、刘亚茹、李素美、朱安生、曲向阳、徐荣玲等。

   因博主系受人之托,故详情不解,不得妄叙。但毕竟都是,过去曾在原甘肃山丹军马三场,一起工作过的老同事、老领导,相聚于过年,那有一点是可以断定的,这就是:“往昔情谊今更浓”!

 

往昔情谊今更浓

 

       图前排左起:杨维迅、徐稀星、李 彬、曲向阳、胡 伟

        图后排左起:包建东、侯建群、胡伟爱人、朱安生

 

往昔情谊今更浓

 

              图前排左起:杨维迅、徐稀星、李 彬

                    图后排左起:侯建群、刘亚茹

 

往昔情谊今更浓

 

   图左起:李彬爱人、李素美、包建东、侯建群、朱安生、刘亚茹、胡伟爱人

 

往昔情谊今更浓

  

往昔情谊今更浓

 

 

   

     后附博主用汉王速录笔,扫录徐稀星同志,于2003年在成都,为自撰、自编、自出的书《奋蹄集》,所作的“自序”:

                                  自  

   民国十八年,我出生在浙江西部常山县的一个小山.原名徐德昌,现名是19495月高中毕业业后参加解放军时自己取的。在报刊发表文章亦曾用“旭阳”、“旭星”等笔名。

   参军后随十八军五十二师参加中南战役、大西南战役,解放成都后又进军西藏,赶过牦牛、修过公路,更多的还是办《战线》油印报。

   也许由于长期和文字打交道的缘故,无论是在西藏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工作7年还是转业到兰州军区山丹军马场工作26年期间,一直从事宣传文化教育工作。

   然而,真正舞文弄墨曇,能在报刊上发表一些文章的还是在1984年离休回到成都之后。这应该感谢《四川工人日报》和《四川经济日报》的领导和同仁们,是他们聘请我为报社举办新闻培训班,在聆听专爭家、学者、教授们的精心授课后,又和学员们一起去采访写作,经过编辑们的砌磋指教,我写的稿子竟连篇累牍地发表在各种报刊上,据不完全统计达数百篇之多。

   还要感谢原西藏江孜地区的老领导,是他们曾聘请我为编写《西藏江孜革命史》和《西藏江孜革命回忆录》达3年之久。成都市青羊区政协,从1990年至今,聘请我编撰《少城文史资料》。青羊区老年大学,又聘任我当了5年副校长。这些对我提高编写能力,无疑创造了良好的客观条件。

   本集除在马场收集到20篇文稿曾发表在《甘肃日报》、 《兰州晚报》和《马场生活》场生活》之外,其余均在《四川工人日报》、 《四川经济日报》、 《晚霞报久》、成都晚报》、《生活科学报》、《成都老年教育报》、《青报》以及《老年教育》、 《老龄论坛》、 《成都老年》、《成都老干部》、《少城文史资料》等报刊上发表。其中有些稿件,还在四川人民广播电台,和成都人民广播电台播送。

    现选择130篇汇编成册,考虑到这些文字绝大多数是离休后写的,故取名《奋蹄集》。

    我的一生平淡无奇,本书亦属平庸之作,故未请人作序。

    出书目的,主要是留给亲朋好友,和子女后代,了解我的一生。因为我相信,从宇里行间,是可以看出我的兴趣、爱好,与生活轨迹的。

                                             徐稀星

                                           200351

 

        注:此文所发图片,均系刘亚茹所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老友过年
后一篇:西堤日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