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浅析自由风

博客,主要的功能,就是展示参与其间的博友,各自学习并实践的成果。
学习,是人生以一生要做的事。
就摄影而言,无论是专业的,还是业余的,学习是无止境的。换句话说:就是摄影的水太深,不学习,就不可能有更深的造诣。
自业余爱好摄影以来,深知学习摄影,不只是烧钱那样容易。若灵气的天赋,美学的素养,光影的认知,摄影的原理,设备的了解,软件的掌握,技巧的运用等等,太多的知识集萃;才有可能拍出一张,让自己满意,让受众认知,经得起历史“蹂躏”的作品。
我是个业余的,极其业余的摄影爱好者,由于经济的困顿,就连对摄影发烧,都发不起来。以前拍片,纯属跟着哄,所以自己拍片都拍不好,就别说是品评别人的摄影作品了。
但自上个月,一个博名为“自由风”的博友,走进了我的博园。礼貌性的回访,立马就感到这真的是一阵风,来自草原,并带给我震撼的自由风。
自由风,自今年10月11日开博至今,仅仅发表了才12篇博文,都是摄影作品。从其发表的摄影作品看,开博是新人,但涉足摄影,明显早已是个令人仰视的摄影人了。
按说俺一个门外汉,真的无需去品评一个,几乎专业级的摄影人的作品。可每每进到自由风的博园,就由不得想对其作品,赞美几言。与其想,干嘛不把它写下来,于是就敲下了,这篇所谓的《浅析自由风》的博文。由于是首篇品评摄影作品的文字,所以只可称习作。再换而言之:品评别人的作品,也就是学习摄影的一种形式。
自由风自开博以来,其文字有如他的摄影作品般的简洁,非常吝啬使用文字。故对其人、其作品,都知之甚少,故后续所做评述,都是我自己的感知与揣测,若有差池,敬请众博友,与自由风谅解。

自由风开篇之作,就是令人刮目的《美丽的阿隼MM》。
正如作者自己所言:清晨,岗更湖畔;桩头,一只美丽的阿穆尔隼,婷婷玉立;阳光,帮她抖落昨夜的寒露;披散的羽毛,似一件华丽的新衣,光艳夺人。
从其首篇博文中,任谁也会感到:美丽阿穆尔隼,来自草原。那广柔的草原,不仅仅生息着骏马与牛羊,同样还有着不为人知,更多的美丽。
当美丽阿穆尔隼振翅高翔时,它驾驭的就是,那阵生命源于草原,清新得让人耳目一新的自由风。

自由风,自己言道:辽阔的草原,生我养我的地方。由此可见,草原,不仅仅赋予了自由风的生命,更是赋予了他创作摄影作品的灵性。

他有限的几篇作品,就有近乎一半鹰隼的健影。鹰隼,可谓之草原之魂。正是我曾在草原牧马的经历,才能够深刻地体会到,自由风对鹰隼的钟爱。当您身处广柔无际的草原上,仰望着蓝天,唯见一只雄鹰,或苍隼,翱翔在白云间,任谁都会浮想,自己若是那鹰,那隼,那般自由多好。

最另我难以忘却的是,他的那篇《草原•故乡》的博文,集结了他从草原带回的行摄作品。也正是我曾生活在西北草原的经历,拉近我与自由风的心触。
当我看到了他的这组摄影作品,才知道:一个影人,即使有着最好的摄影装备,有着最完备的摄影知识。若没有对草原的爱,没有对草原的深情,你也不会领悟到:草原,那一景、一物映现出的情感深邃。

上图,简洁,简洁到只有浓云遮蔽着的晨阳;还有一座土屋,草原常见的以土,用干打垒的方式,构造的简陋的土屋;土屋前,在荒草间,横列着两个拴马桩。浓云下,一片草原,无遮无拦地延伸至天垂。
自由风,没有做任何的文字说明,只在图下留下了......。给博友留下了,无限遐想的空间。
就是我这个,曾在西北焉支山草原,牧放过军马的人,也只能尝试着揣测作者的心境:朝阳驱散了乌云,那就是草原艳阳高照的壮美;乌云遮蔽了朝阳,那就是草原风霜雪雨的酷劣。牧人的土屋,以及空置的拴马桩,非常清晰地表明:远牧的牧人,在朝阳升起的时候,就早已远离了自己简陋的居所,与骏马、牛羊一起,走进了草原的深处。去沐浴,属于自己,绝不可妥协与回避的,那怕是再惨烈的风霜与雪雨。

我最唯美的一图,就是下面的这幅,我给此图命名《苍凉》。

整幅图面极其简洁,简洁到您看到的,不是一幅风景画,而是一幅静物写真。
右侧下角,矗立着一根,几乎与地面垂直的木桩。厚薄不均地淡裹着雪花,若牧人坚毅在残酷的冰天雪地间。远处升腾的寒雾,笼罩着被冰雪倾覆的孤山。冬日的蓝天,在雪后的晴空,通透湛蓝,不失冰冷的残酷,尚存草原的壮美。即使是茫茫寒雪,掩复了曾经的漫漫绿草。
这就是草原,这就是自由风的故乡,这就是浪漫牧人的家园:美丽与惨烈并存。

自由风深情地,把自己拍到的玛尼堆上空,五彩缤纷随风飘扬的风马经幡,放在了此篇博文的最后,作为结尾。彰显了作者对家乡,对草原,对牧人的祝福与祈盼。并使人去联想,并未出现在画面中的玛尼堆,展示自己在人生的行旅中,新的追求、未来的理想、与涉足摄影的希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