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闪
— 鸡鸣驿(五)

鸡鸣驿,所处的战略要地,早在先秦时代,就以“上谷干道”闻名于世。此后历代王朝,都把它作为东经居庸去燕(现北京周边)、冀(河北一带);西到大同、新疆;南通飞狐(河北蔚县南)、紫荆关(河北易县),北达库伦(今乌兰巴托)、俄罗斯的必经之路。

由此,“莫道邮亭路,居然雄塞名”,鸡鸣峄虽只有大约300米见方,但历代的统治者,都极其重视。从这个不大的驿站,所修建的城门、角楼、悬楼、瓮城、月城、关城、护城台、马圈、官邸、驿学、商铺、庙宇、戏台、民居等看,军用、民生设施极为齐全。直到现在,驿站中那些高大的夯土墙体,断砖残垣,草树飘摇,传递着来自遥远时代的气息。

驿站淹留在荒草、瓦砾、残垣、断壁间,那些精美砖雕的门楣、山墙影壁的彩色绘画,满目创痍的临街店铺,错落有秩的先人民居,便可以看到它曾有的繁华、荣誉与辉煌。时间的流逝,蚀刻着曾经的灿然;朝阳复夕照,沐浴着驿站蒙尘萧瑟。
走进鸡鸣驿,最让我动容的,不是里面的衙门,古戏台,驿官公署等建筑,而是那条条窄窄深深的巷道。我小心地走进这些深窄的街巷,仿佛误入遥远的时空,迷失在历史的曲径幽深处。我默默走着,细细寻着:墙基的雕座,塌落的房梁,破损的窗棂,腐朽的门框,院落的杂草,沉积的残砖,看到的隔扇、销头,做工考究,栩栩如生地刻画下:琴、棋、书、画、荷、莲、蝙蝠、蝉等多种形象。似乎懵懂中感受到了,陶渊明的《归田园居》在心底的旋影:……方宅十余亩,草屋七八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若眼前的民居还原:杂草清理,院落初成,新人乍住,窗纸贴红。那就是幅幅恬静的乡村图画:雄鸡振翅独立在村头石碾上,一声高鸣唱起晨阳暖暖;晨曦夕阳的炊烟,在青砖灰瓦之上袅袅;农夫挥鞭吆喝着老黄牛,在阡陌上缓缓;农妇将丰满乳头,塞进狗娃胖丫的小口;看家护院一夜的疲惫大黑狗,任凭邻家小花猫亲昵戏耍;逃学的孩童攀援枝头,正在摇落满树洁白的槐花。

史书载:
鸡鸣驿在明清鼎盛时期,古驿外,东西两翼古道上,经年车辚辚、马萧萧,过往驿卒、兵丁、旅客、商人、官员不绝于途。白日里,身着军邮服,腰挂“火印木牌”的军驿卒,传递公文密件,飞骑驰过,卷起一路风尘;暗夜里,高大的城门楼上岗哨林立,灯火通明,刀枪剑戟闪着寒光。

古驿内前街,更是商铺林立,仅各种当铺、商号、油铺、茶馆、车马店等商贾店铺就多达三十余家,堪称商贾云集、街面繁华。每逢庙会集市,古城内更是满街摊贩,大唱庙戏,一时驿站内人声鼎沸。古驿内后街,依次建有永宁寺、文昌庙、泰山庙、三义庙、马王庙和各种马号、仓署。“文昌宫”,建筑格局端庄严谨,包括山门、正殿、斋堂、七贤祠等,专事供奉文昌帝君的地方。自落成之日起,又作为驿站官署子弟,和城内富家子弟上学读书的地方。“泰山庙”,规模较大,为供奉东岳大帝之女碧霞元君的庙宇。
现存三间正殿,前出抱厦,左右带耳房,东西设配殿,正殿由48幅彩绘连环壁画,明艳而生动地描绘了碧霞元君修道经过,映衬出珍贵的驿路文化。财神庙中的壁画,采用沥粉贴金工艺,金碧辉煌,画面着力表现,东西方各国使臣,带着各自奇珍异宝,朝拜中国财神的情景。表现了当时驿站的繁华,和国际化交流的盛况。驿站内两座戏台,细察戏台内两侧的山墙,可见旧时黑墨勾勒的,古装人物和神兽壁画,彰显着这里曾经的娱乐奢靡。各处当年的壁画,华丽异常,设色艳丽,笔法成熟、飘逸,人物形象与动物神兽造型,都极其丰满传神,尽显祥瑞之气。外邦进贡的使者,着装、肤色、神情各异,贡品有大元宝、聚宝盆、孔雀羽、象牙、珊瑚等,丰富多彩。壁画最吸引人之处,是在彩绘中运用了,局部立粉贴金的传统表现方法。在人物服饰、马具、金锭等处,全部贴饰金箔,更显壁画富丽堂皇、熠熠生辉。

纵观鸡鸣驿壁画,画风中古朴与华美、简洁与精细、彩与墨的搭配都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运用民间年画的手法与文人画相结合,把民间神话传说故事表现得淋漓尽致且形神兼备,充分体现出鸡鸣驿在当年是一处商贾云集、信报频传、各种民风民俗和文化的集结之地,从现存的残垣断壁中不难想见它那曾经辉煌过的岁月。这些砖雕壁画,就是这个古代驿站,几百年雨雪风霜的明证。恍若鸡鸣驿,就是一位饱经沧桑的古稀老妪,虽然现在满面皱褶,但依稀透露着昔日的妩媚娇容。

我们此次闪赴鸡鸣驿,虽说看到塞上口外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的景象。但鸡鸣驿的街头巷尾,却看到了皮肤皱黑的老叟,蜷缩在屋檐墙角晒太阳……。

春闪鸡鸣驿这篇短文,就在陆游的《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的吟咏声中结束吧:
白发将军亦壮哉,
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
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
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
驿路梨花处处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