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卯年初四获珍
一九六四年日坛中学部分教职工在北京门头沟长沟峪煤矿

大年初四,应老友大胡相邀,下午去他家做客。此行不虚,竟获得一张珍贵的照片,就是文题下的这张老照片。
大胡系我初中三五班同学,后因彼此的经历,过往较密。后因为工作变动,失去联系多年。虽彼此相互曾多次探寻,竟不知彼此居住相邻。一次偶然的机会,使我们再次相逢,并为此相邀相访。
初四,我们夫妻如约到大胡家造访拜年,在将话题聊到初中时的经历时,大胡从自己珍藏的旧相册中,取出一张旧照片,另我惊叹大胡的有心。这张照片真的称得上弥足珍贵:别说我们所有的初中老同学不会有,就是这些照片中的当事人,惠存下来的也不会有几人。
这张老照片,系我们北京朝阳区日坛中学,六六届初中全体教师,在周口店学工的合影留念。看到这张老照片,我才体会到什么是留念。如果不是照相这种形式的存在,又谁能在近五十年后,见到如此聚全的,当年风华正茂的初中老师群体。(前两排坐者计20人,后三排立者34人,共计54人。)
惜那时黑白照片是不讲像素的,故大部分老师得尊颜认不清了。我只认出与我相关紧密的三位师长:
最后一排右起第三位,那位挺胸插腰的大个头,就是我们初三班的班主任焦仲元。他是一位影响我一生的好老师,也可称得上是一个好兄长。
前面坐着的第二排,左起第五位女教师,如果没认错的话,应该就是我们班数学教师张健。她是我们初中数学教研组的组长,她的教学方法很得体,我个人初中数学成绩,还是很不错的。乃至我个人在二十年后,还能自学高中数学,通过了电大自学考试。张健老师有个不让女生喜欢的特点,那就是重男轻女。
第三排左起第八个高个女老师,好像就是侯伯明老师。她是日坛中学的政治辅导员,负责少先队与学生共青团等社会工作。由于她还负责我们学生的文艺活动,我参加了学校的朗诵活动,还曾担任少先队大队宣传工作,所以与她接触甚密。说不过头的话,她就是我从事政宣工作的启蒙老师。
看到张老照片,我为所有在北京日坛中学学习过的学生感到庆幸。这是一个有着事业心的集体,是一群负有极强烈责任感的群体。是他(她)们,把日坛中学,从一个六六年新建校,带成了北京朝阳区最好的名校。
我的一生,没有做出值得这些老师骄傲的业绩,但我脚踏实地为人,为事,我是终生不会忘记,这就是他(她)们,在我们心中辛苦的耕耘。
我借我的博园,恭贴此幅北京日坛中学,六六年在校全体老师,在周口店合影照片,一是怀念这些值得敬仰的老师们,二是希冀我们日坛中学的校友们,凡是见到此幅照片的,能够更多的认出其间的老师,让他(她)们的姓名,永驻我们的心间。
此间,2013年3月14日,老同学王琪芬来电告知:张健老师病重,俺于3月16日前往探视。看见病榻上,静卧的张健老师,心中百感交集。如此让俺敬重的老师,在课堂上诙谐敞亮的人,现在只能静静地等待归期的终结,唯祝愿她老人家,临行前少些痛苦。还好,其女李薇甚是孝顺,早已为了父母有个幸福的晚年,辞职而专职侍奉膝下。临别时,李薇将本博文所发《一九六四年日坛中学部分教职工在北京门头沟长沟峪煤矿参观的合影》中,由杜玉林老师整理的部分名单,抄录给俺,附录如后:
第一排:张国兰 王惠森 杨玉美 马芝兰 刘蕴梁 鲁馥坤 杜玉林
第二排:高喜美
陈芷祺 董馥箴 黄桂兰 丁斐若 赵明海
第三排:张联华
乔文英 吴 英 田珍颍 侯伯明 王梅仙 张凤媛 张燕鸿
第四排:黄万良
马若非 岳再光 薛立夫 王京钧 于湘涛 焦仲元 康 英
第五排:张毅民
韩向宏 杨建华 马致礼 陈雄立 田植平 陈继瑞
等36人。
(此弥足珍贵的照片,是承蒙水兄的精心修整,在此表示感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