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生半载要精彩

即将虎年,我辈属虎,又进本命年。人生是苦短,踉跄间只经历了四个本命年。真可谓:昔日风发少年郎,弹指须臾一甲子。按古人云:“人生七十古来稀”,我辈余生有限了。剩下来的日子,真正是要珍惜了。
前日,老友来访,笑谈到上辈老人有三个特点:惜财、惜命、侈睡。谈此,我感到老友似乎有些不太理喻之意。但我很理解:
老人们惜财,就是历史进程的遗痕。他们是从贫穷的时代走过来,已经习惯算计着过日子。节俭,是自己应对危难最佳的措施。就自己穷其一生,总结出来的,魏氏持家箴言就是:小处抠,大处出。
老人们惜命,除了人有生以来,具有对死的恐惧外,另有一层深虑:宁肯猝死,不可拖死。猝死,自己可少些痛苦,也不会给子女添负担。而拖死,即使自己生不如死,也拖累子女,因此而对疾病,忧虑重重。
老人们侈睡,表现在一天内时睡时醒,睡、醒间不能有规律。其实,这是他们的身体,从适应社会活动,到解脱社会活动的一种转变。社会活动是被动的睡、醒,闲逸家中则是主动地睡、醒。如果失眠,那才是老人的不幸。
我辈自进入本命年后,不可否认地就是步入老年人生段。在自己最后的人生历程中,懈怠是足不可取的,务必珍惜自己的余生,令自己活出个彩来。
简而言之,解脱了社会活动,闲逸家中,就是让自己的余生,涵盖一个主题:“图乐”。乐乐呵呵花钱,乐乐呵呵养生,乐乐呵呵度日。
您要有想象力,心中常装着个大肚弥勒佛:让自己感觉自己,每一天都手里提个钱袋子,坦胸赤足,乐乐呵呵,潇洒快活度余生。
您要是缺乏想象力,您就往家请上一尊弥勒佛,摆在家中一目了然的去处。天天入睡前,望着弥勒佛,问问自己:今天我比他乐呵吗?
闲散(不同懒散)、宽松(不同放任)、跃动(把握节制)、找乐(善于追求),当可安度余生。
写此,文思放任,拾得一律:
夕阳晚照落日红,
群峰尽览崖上松;
回首崎岖攀山径,
傲然天地一笑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