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观花赏武威(五)
——雷台见识

“马踏飞燕”的铜奔马,就出土于雷台下面的汉墓。
雷台,是一處高8、5米,南北長l06米,東西寬60米的長方形夯築上臺。因臺上有明朝中期建築的雷祖觀,故名。據清乾隆時修武威縣誌》載,“靈鈞臺,城北,晉張茂築。”這裡的靈鈞臺即指雷臺,所以雷臺又稱靈鈞臺。臺上現存建築有三星殿、雷租殿、北斗七星殿、南斗六星殿、過殿、東西陪殿、廊房等。
1969年,當地農民在挖戰備地道時,在雷台下發現了一座東漢晚期的大型磚室墓。據馬俑胸前銘文記載,此係“守張掖長張君”之墓。墓分前、中、後三室。前室附有左右耳室,中室附右耳室。墓門向東,墓後完至墓門長19.34米。此墓雖遭多次盜掘,但遺存尚多,是一座“豐富的地下博物館”。墓內出土有金、銀、銅、鐵、玉、骨、石、陶器共22l件,其中有鑄造精緻的銅車馬武士儀仗俑99件。
雷台汉墓的主人,死前明晓等级森严的墓葬规制。故在既不逾矩的情况下,又能做到墓葬规模宏大,还可做到自己墓葬的安全。于是就在自己墓葬之上,建一个雷台殿。除了让百姓,四时祭奠雷神之外,又可让百姓畏惧雷神的同时,放弃盗窃自己的墓葬。若不是当地农民挖地道,以此做防空的避所,无惧于雷神的惩罚,恐怕此汉墓,还要在雷神的庇佑下,继续掩埋若干年。无怪乎常言说得好:“人算莫若天算”。那位擂台下面安睡的凉州太守,万万没想到,世事沧桑,阴间阳间,周而复始,该见天日的,终归还是要大白于天下。他钟爱的“马踏飞燕”的铜奔马,最终还是“奔出了他的墓穴”,驰翔在世界的天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