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在柳沟的凤凰城

原山丹军马三场的马友,相邀在今年七月,赴山丹马场,参加山丹马场建场六十周年盛典。鉴于相当一部分人,因各种原因未能成行,但同样捐了款。由此,三场马友去了马场的人,感到很有必要,向他们介绍一下,此次马场之行的详情。于是商定在“十一”后,共同聚会在延庆的柳沟,交流一下马场之行的见闻。
我们几个既是马友,又是山友的人,相约早些时间出发,先到延庆县城游览一下。于是姚、左二兄,及老顾、岚山,凡杰,还有孙敏、李玲玲二位女士,我们共同在延庆县城中心广场、夏都公园,小游了一番。延庆县城,总的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天蓝,水碧,整洁,有序。随后即搭乘小公共车,前往聚会地点—柳沟。
到了柳沟,才识柳沟原本就是历史上,称之为的“凤凰城”。返京后,查资料得知:
柳沟村,位于北京延庆城东南,距县城11公里处的井庄镇。其三面环山,柳树遍野,因立村之初,曾被洪水冲成沟壑,故得名为柳沟村。
柳沟村在明代时,相传明太祖朱元璋到北方考察,来到柳沟站在山上一望说:“这城像一只待飞的凤凰。”从此之后,“凤凰城”的名字叫开了。
朱元璋为防止北方入侵,在延庆南山修筑长城烽火台,沿途建筑城堡,驻军防守。自此延庆县南山有“八大寨”,北山有“八大寺”。明嘉靖二十二年,西从古峡关,东到四海沿,长城是一条边垣长线。这条线上岔道城和凤凰城是两个军事要地的主要城堡。特别是凤凰城,曾设重兵防守。在《宣镇图说》中说:“柳沟,隆庆元年筑城,周长三百一十八丈,高三丈五尺。万历二十四年复增北关,周长一百八十五步,高二丈五尺。”柳沟城建好以后,呈方形,东西长,南北宽。

因柳沟地理位置重要,城内曾驻兵千余人。《宣镇图说》中还说:“柳沟内驻参特一员、坐营一员、标兵千总一员,把总二员,马步兵丁一千二百九十名。”
明末李自成进京时,开始从八达岭、居庸关南下,因岔道城和八达岭重兵防守,攻而不破,为此起义大军转向柳沟,夹攻居庸关,越岭到昌平。
到了清代柳沟凤凰堡被毁。这里土质肥沃,满山遍野柳林覆盖,不少人移到这里定居。东南和西部道道沟壑旁和山坡上长满了参天柳树,柳树像钉子一样固住了水土流失,使山民百姓再不受洪水危害。因此把凤凰城改为柳树沟村,简称“柳沟村”。
我们先期到达柳沟,因而就从容的造访了,柳沟村几个残留的历史遗迹:有被扒的一块城砖都未留的,明长城残土城垣。有已稍事修缮的,原凤凰城的东关城门。有现在版的城隍庙。还有一口不知年代的古井。但最能表明柳沟,是一个古村落的明证,倒是巍巍矗立在村中的数棵古槐树。

此后的马友,到会的近四十余人。在当晚的聚会上,我们马友的牵头人李彬、刘亚茹等,详尽介绍了,七月山丹马场之行的盛况,及马场人待北京知青的真挚与热忱。尤其是刘亚茹同志,热心服务于马友的认真与负责,获得全体马友的一致好评。

但此行尚感遗憾:
其一,柳沟村内,尤其是老居住区,村民们的住房、院落,大多都是拆来的长城砖垒砌,让人看了甚是不爽。我建议:延庆主管部门,若有经济能力,尚可投资于村民,请他们设法将长城砖,物归原处。使知名的凤凰城,回复原貌。
其二,柳沟村广而告之的“豆腐宴”,不可恭维的讲:徒有虚名。讲到宴,即席桌上,每道菜,应该都与豆腐相关。
望柳沟的民俗户,认真的、实在地,做好自己的品牌。您要是哄了游客的肚皮,也就是封了自己的家门。

一句话:我是不会再到柳沟,去看被“扒了毛的凤凰”,去尝走了板的“豆腐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