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后的前门

北京,爽利的一场秋雨,将可以拧出水的闷热暑气,洗了个透。终于享到,秋的凉快。
晨起雨骤住,心底激起个念头:何不到前门,趁无人,抢拍几桢,刚开街的仿旧商业步行街。
坐车到过街楼,下车前行不远,就是老珠市口。面目全非,焕然一新,以网荡文,闻其详吧:
前门是正阳门的俗称,包括箭楼和城楼,原由瓮城墙连为一体,后因修路分割成了两个部分。但老北京人,常把大栅栏商业街,叫做前门。严格意义上来说,前门的概念,是一个区域,范围是正阳门至它南面的珠宝市、大栅栏等商业区。
由此,前门大街就成了老北京的著名商业街,位于北京的中轴线的南端,北起正阳门箭楼,南至天坛路口,与天桥南大街相连。
明代,北京突破了元代“前朝后市”的定制,在正刚门周围,南至鲜鱼口、廊房胡同一带,形成大商业区。清朝前期,这里出现:工匠作坊、茶楼和戏园,形成专门街市。到了光绪二十六年,大量洋货涌入北京.京奉铁路、京汉铁路开通,在前门设立东西两个火车站.因此,前门大街的商业,更是盛极一时。
大栅栏是前门商业区的中心,泛指大栅栏街、廊房头条、粮食店街和煤市街。明清时期入夜实行宵禁,在街头巷尾设置栅栏,昼开夜闭,大栅栏因此得名。
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前门大栅栏集中了绸布店、药店、鞋店、餐馆等数百家店铺和戏院。廊房头条、廊房二条曾是珠宝玉器市场;珠宝市街集中了二十九家官炉房,熔铸银元宝;钱市胡同、施家胡同、西沿河一带开设了许多钱市利银号;而王广福斜街、陕西巷等八条胡同,则是妓院集中的地方,俗称“八大胡同”。
大栅栏一带,就此一直是老北京的商贾繁华之地.许多著名的老字号就发源于此:如全聚德烤鸭店、瑞蚨祥绸布店、同仁堂药铺、六必居酱菜园等,直到今天仍然长盛不衰。
当年,前门大街,还曾是皇帝出城,去往天坛、山川坛祭祀的御路。
自2007年5月9日开始,前门大街开始了大规模修缮整治工程。此前的几年里,修缮方案共经过了16位文物专家32次专业论证。
修缮始终把握“商业功能与古都风貌相结合”、“历史遗存与历史符号相结合”两大原则。经一年多的建设,为迎奥运,终于在08年8月8日前,仓促开街了。
此次复建,前门大街,北起前门月亮湾,南至珠市口,全长840米。共保存了9处历史建筑;恢复了41个有名有姓的门脸和3个牌坊;保留、修缮、提高了5座建筑的艺术品质;仿造了52座具有历史符号的建筑。总体建筑中,保存并恢复原貌的占76%。
前门五牌楼位于大街北端,历史上是北京最大的木质五牌楼。从这里走入,才算真正走进了前门大街。
在21米宽的大街中央,铺装白石御道2000平方米,青石18000平方米,再现2.925米宽的白石御道。
大红的冰糖葫芦、大小不一的拨浪鼓、黄铜的鸟笼子——老北京的特色小吃和耍货,如今变成了现代的照明器材,矗立在大街两侧。从北往南依次安装的是8盏故宫宫廷式样的园林灯,38架鸟笼灯,56个拨浪鼓路灯,以及24串,每串串八个大山楂的,冰糖葫芦状路灯。
于1966年退出历史舞台的铛铛车,也在事隔42年后重回前门。
目前,大街两侧原有的老字号已基本完成修缮。位于步行街北侧路西的月盛斋、路对面的大北照相馆、全聚德南侧的五洲大药房、中国书店、天兴居和便宜坊等土生土长的老字号都已确定重回前门大街,正进行修缮。为保证让更多的老字号餐饮、小吃入驻,北京市崇文区政府还设立专项资金,每年拨专款1000万元人民币扶持前门商业老字号。
除老字号外,还有很多国际知名品牌即将入驻,并将依据前门大街总体风貌规划店内装修设计。


您猜此石雕为何物?猜到,博主巨奖犒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