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入 蝉 鸣

2008年8月7日
星期四 大雾无风。
今日立秋,恰阴历七月初七,我们民族的“七夕情人节”。但晨起仍暑热滞留,依例走山太舟坞健身。近山后,大雾蔽山,无丝凉风。山径旁的林丛,枝杈叶隙间,蝉声高鸣,此起彼伏,在湿闷的氛围里,犹显烦躁。一扫山径,平日里那,使人清幽静谧的惬意。

人行在杂乱的蝉鸣声中,无思无絮,无情无绪,对蝉乍生几许厌恶。无奈,蝉,自鸣自乐地在高处畅鸣着。无视人的好恶,无止无休,无停无顿,清唱着众蝉的和声。
平素,行在此山径的清幽里,使我有若遗忘红尘的感觉。真可以让人达到,博友淡若莲荷所云:静利、静名、静心、静尘的禅境。静,青与争的合成词。青,可偕音清。清,有清理意。自人的心中,清理掉争的欲念,岂不就是静。人净了欲念,静了心绪,就与快乐结缘了。无净,非静,心中就脱不开尘俗的诱惑,肯定就会陷入永无止境的贪婪。物欲的奢望,物欲的追逐,物欲的奢华,物欲的无节,使人远离善的本性,骤增恶的欲念。所以,佛讲的空、无;道讲的虚、无。至今,深山佛居寺,幽谷道隐观,就是从形式上,向世人表的一个静字。从客观条件上,创造一个隔断红尘的净、静、境界。
静,简言之:人心向善的根基。
上述心得,似禅语,但写在博文里,也就是自律而已。就如蝉鸣在高,也非禅语也。
秋蝉,不断的“伏了”“伏了”“伏了”的鸣唱,虽无韵律,但其也有两层积极的意味:一是:慰藉人类,三伏近尾了,夏暑终结了。二是:雄蝉鸣唤着雌蝉,“七夕情人节”,万不可迟延,蝉类的繁衍,就在今夕。
本文借诗人李商隐的诗,作个结尾吧: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