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日 宠 柳
翌日,过植物园,见水浒边,几棵柳,郁郁葱葱,柳条随风摇怡,即随手摄了几桢,带回家。经补调,也有几分情趣。
无心插柳柳成荫一语,传称数百年,就是一个理:柳,有水即活。因此,柳是我国人民绿化的主要树种。现在,水在地表的存在形式,日见减少。随水而植的柳,尤其是在大城市,也植之甚少。因此柳,因少而需宠。
查词典:
柳:1、<名>形声。从木,丣(yǒu)声。本义:木名。枝条柔韧。种类很多,常见的有垂柳、旱柳、杞柳等;
2、柳属的一种落叶乔木或灌木,枝细长下垂,叶狭长。有重要经济用途,如作木材,编篮用柳条,或树皮用于鞣皮,其中白柳和垂柳,可为观赏遮荫树木。
3、桺,小杨也。—《说文》;折柳樊圃。—《诗·齐风·东方未明》;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古诗十九首》
4、柳词汇丰富,如:柳花(柳树的花);柳黄(像柳树芽那样的浅黄色);柳陌花街(寻花买笑的场所);柳绿(柳叶的青绿色);柳眼(初发的柳芽);柳下(柳树之下;春秋鲁柳下惠的省称);柳火(榆柳之火);柳市(柳树成荫的街市);柳巷(植柳的里巷)垂柳枝
[wicker]。多用以形容女子腰肢。如:柳带(柳条);柳黄(春柳嫩条);柳浪(形容柳枝随风摆动的起伏之状);柳笼栲栳(柳条编成的笆斗之类的盛物器具);柳线(柳条细长下垂如线);柳意(柳丝飘拂的情韵);柳烟(柳树枝叶茂密似笼烟雾);柳丝(垂柳枝条细长如丝)
5、比喻美女 :多用以指歌姬、艺妓,如:柳夭桃艳(形容女子貌美);柳阴子(方言。幼女);柳弱花娇(形容女子苗条妍美)。
引申为色情相关,如柳户花门(旧时称妓院);柳市花街(旧指妓院密集之处);柳巷花街(柳陌花街。旧指妓院或妓院聚集之处);花柳病。
6、春天,如:柳绿花红(形容春天的美丽景色);柳绿桃红(形容美丽的春景);柳烟花雾(形容春色迷蒙的景象);柳风(春风);柳思(春心;情思)
综上资料,不难看出我国人民,对柳的宠爱有加。故而,以柳成词,难以胜举,列择如下,供博友温故知新:
1、柳暗花明 。绿柳成荫,鲜花怒放。形容春天繁花似锦的美景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2、柳眉:女子细长的眼眉。柳眉倒竖,二目圆瞪柳眉踢竖。柳眉:指女子细长的眉毛。形容女子耸眉怒目之状。只见那婆惜柳眉踢竖,星眼圆睁,说道:“老娘拿是拿了,只是不还你。”——《水浒传》亦作“柳眉倒竖”。
3、柳媚花明:绿柳成荫,鲜花怒放。形容春天的美景。结此生欢娱境,倚玉偎香,柳媚花明,美景良辰,行乐意同情。——明·朱育炖《神仙会》。
4、柳陌花衢:陌:街道。衢:四通八达的道路。比喻妓院。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
5、柳啼花怨:形容凄凉的景象。却说当时,柳啼花怨,魂梦为君迢递。——宋·卢祖皋《夜行船》。
6、柳絮:成熟的柳树的种子,上面有白色绒毛。
7、柳腰:指女子纤柔的腰肢。
8、柳叶吊梢眉:形容眉梢斜飞入鬓的样子。
我国先人,因宠柳而生情,自《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起,柳,就与中国诗歌结下了不解之缘。故历朝历代的诗人,以柳为题的诗词,更是如雨后春笋,枚不胜举。现择版主喜欢的几首列后,与各位喜柳的博友,共赏:
唐人罗 隐:
《柳》“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施肩吾:
《折杨柳》“伤见路旁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
戴叔伦:
《堤上柳》“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行人攀折处,是妾断肠时”;
白居易:
《忆杨柳》“曾栽杨柳江南春,一别江南两度春。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
雍裕之:
《江边柳》:“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
唐人陆龟蒙:
《冬柳》:“柳汀斜对野人窗,零落衰条傍晓江。正是霜风飘断处,寒鸥惊起一双双。”
唐,崔橹 :
风慢日迟迟,拖烟拂水时。惹将千万恨,系在短长枝。骨软张郎瘦,腰轻楚女饥。故园归未得,多少断肠思。
尤其是以柳叙情的诗词,更是感人至深。如:
李商隐的《赠柳》诗描绘春柳风姿:“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写给风流韵致的梦中情人,全诗用白描。“掩映”“参差”写柳色或明或暗、柔条垂拂的繁茂景象,“风流”“婀娜”写柳的体态轻盈,花飞似“雪”则把春柳的繁华写到极致;仔细玩味,又会发觉它们既是写柳,又像是在写人,字里行间,仿佛晃动着一位窈窕女郎的倩影,风流韵致,婀娜多情。咏柳即咏人,对柳之依依不舍,实对其所爱之人的依恋。
李商隐的另一首《离亭赋得折杨柳》:“暂凭尊酒送无憀,莫损愁眉与细腰。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写与情人惜别时劝慰情人,你本来已是眉愁腰细的了,哪里还再经得起损伤?而在这令人痛苦的惜别前,又怎能因为爱惜长长的枝条,而不让那些满怀着离别痛苦的人们去尽量攀析呢?“惜”与“损”互相呼应,因为愁眉细腰,既是正面形容这位姑娘,又与杨柳双关,以柳叶比美女之眉,柳身比美女之腰。此诗先用暗喻的方式教人莫折,然后转到明明白白地说出非折不可,把话斩钉截铁,充满了悲观情调。
我国人民对柳的宠爱,还表露在民间民俗中。如:
唐代大诗人杜甫诗曰:“漏泄春光是柳条”,说的是柳是报春的使者。自古以来,柳树以其婀娜多姿的风采,深受人们的喜爱,形成了许多与柳有关的风俗和逸闻趣事。
插柳游春之俗。我国古代有寒食节那天家家门前插柳枝的风俗。到宋代时,这种习俗更盛,不仅门前插柳枝,而且还在头上戴个柳条帽圈,取生机勃勃之意。民间早就有“清明不带柳,红颜成皓首”的谚语。头上戴上柳条帽圈,坐着插满柳条的车子、轿子,到郊外踏青游春,柳色把春天带到了人们的心里。
折柳赠别之俗。这里有两个寓意:一是柳极易生长,用它送友比喻无论漂泊何处都能枝繁叶茂;二是“柳”与“留”谐音,折柳含有“挽留”之意。史载,折柳赠别之俗,始于汉代。唐代诗人王维在“渭城曲”中写道:“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首送别名作,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
赠柳示爱之俗。春柳婆娑袅娜,万缕柔丝,自古就被视为绵绵爱情的象征。赠柳既能传情,亦表示忠贞之爱。“系春情短柳丝长,隔花人远天涯近”。自古以来,春柳就成为文人墨客笔下赞美爱情的题材。唐人孤独及“官渡柳歌”诗云:“远客折杨柳,依依两含情”,写出了情人在柳下相赠柳枝,倾吐内心的缠绵恋情。
杨柳尚有一奇,即与众多历史典故拥有不解之缘。公元605年,隋炀帝下旨开凿济渠,在大堤两岸栽植柳树。杨广诏令庶民百姓每栽活柳树一株,钦赐细绢一匹,并御封柳树姓杨。白居易在“隋堤桥”一诗中,专咏此事道:“大业年中炀天子,种柳成行傍流水,西自黄河东接淮,绿影一千五百里。”
有趣的是,古代军营对柳竟也情有独钟。“战国策”载,楚国射手养由基身怀绝技,能“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于是,“百步穿杨”,威名远扬。汉文帝时,太尉周亚夫驻军咸阳细柳,从此军营泛称“柳营”;晋陶侃驻守武昌,营寨到处植柳,一都尉盗柳移植私苑,陶侃知后责问其“此是武昌西门之柳,何因来此?”都尉只得原璧奉还。自此柳又多了“官柳”这一别名。
柳,于我国人民,有着深厚的情感,让我们在今后的绿色环保生活中,爱柳吧,宠柳吧,万勿让柳,从我们的视野中淡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