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北京情感散文社会文学 |
分类: 青春洒落的地方 |
情系甘泉(二)
大香沟,是祁连山冷龙岭,一系列西北、东南,东向平行的山间沟谷之一。其谷口开阔,两侧山势平缓。我对大香沟不太熟悉,过去仅在此放过几次马。只感觉植被不似旧时茂盛了:鞭麻墩矮了,红柳丛没了,青草稀了,野花少了。但孩子们却兴趣盎然,沿沙砾石路,深入进大香沟。突然,一群牦牛散牧在谷底,阻断了我们前行。牦牛,如此近距离地看到牦牛,又是首次看到牦牛的女儿,异常兴奋,高兴地跳下车,就想去近触它们。胆怯的牦牛,摇着尾巴,跳着躲开了;硕壮的牦牛,瞪着大眼,扬着犄角,好奇地凑过来。我制止了女儿去摸它们:我在三连工作时,曾把红被面拆下来,象西班牙斗牛一样,把一头要宰杀的牦牛,逗急了眼,狂躁的差点把顾文欣挑死,现在都后悔不迭呢。孩子们轮番给彼此照了,与各色牦牛的合影。我指着远处山坡上的一片一片的白,问:“魏然,你看那是啥?”她看了一下,高兴地答:“羊群,羊群!”如此众多的羊,让她看到了“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壮美画卷:蓝天,白云,牛羊漫坡;山花,青草,牧人放歌。我们一直将车开到路尽头,两侧山高峰险了,谷深峡窄了。我们四人,都是第一次进到大香沟的底部,见时间还早,决定弃车步行,再往深处探一探。步行近几十分钟,见到一个大水洞,湍急的山水,涌流而出。我猜,这就是马场以拉练的形式,组织职工开凿的山洞。北京知青张伯良,就光荣牺牲在这里。我把张伯良的事,讲给了孩子们听,他们黯然了:一想到仅有二十岁的青年,就把生命与青春,奉献在这里,不只留下了感慨,还带走了对生的珍惜。
我们返回谷口,驱车赶到三场旅游接待点,与王坚强他们会合。旅游接待点,实则是原三场的护滩指挥部,几顶军用帆布帐篷,成品字形摆列在一起,煞是一座小型军营。我们一到,见西瓜、白兰瓜、葡萄、香蕉等各色水果,摆得满桌。这全是场领导特意安排,徐廷的弟弟—徐雄英,今早上从甘泉子,带上来的。女儿魏然见了直咋舌:“老爸,马场的人,真拿你们当回事儿,我服了。”一会儿,几大盆,白白浓浓的酸奶,端上来,更是让女儿惊喜:这在北京按瓶、按杯吃的奶制品,在这要用大碗吃,只能说:“爽”!女儿特意用像机,俯拍了一张酸奶盆的特写,回京后,逢人便考:“这是啥?”无人能识,她便会开心大笑:“开眼吧!这是酸奶。”她亲睹了,并拍下了,为我们现杀羊,现宰牛犊的全过程。她悄悄地对她母亲讲:“我要不是亲眼所见,真不敢相信。为咱们几个人,杀只羊,宰只牛犊。”西北人待客的真诚,令她感慨万千。女儿,在这亲情,友情,真情,热情中,陶醉了。… … …。
小香沟是我们怕给场领导,添过多的麻烦,自己安排游玩的。这缘于我的第三个想不到:我离京时,只想将妻女安排住王坚强家,我是要住在,我三连的昵友—和天录家的。我联系和天录时,他还在威武呢。他提前我两天,从威武赶回马场的家里。因他家中长久未住人,怕我住不舒服,搞了一天卫生,烧了两天炕。更没想到的是,他有了一台自己的吉普车。我在北京打电话,麻烦他给女儿借部车时,他都没说。他到马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认真、彻底地把他自己的吉普车,检修了一遍,排除了一切小故障。有了和兄的车,我就有了自由活动的主动性了,就可少给场领导添麻烦了。魏然、东东、虎子、和天录、我们夫妇一行六人,由魏然驾车,在到马场的第三天,进了小香沟。我们间,除和天录,都是第一次来小香沟。小香沟较大香沟,峡窄山陡,山上植被稍绿些。但沟谷的涧道,因工程采掘沙石,已无自然景致,实不可目睹。进沟后,车不并驾、马不双辔,已无道可循,魏然让位给和天录。我们在极度颠颇中,坚持将车开上小香沟水库的坝顶,见到了小香沟水库的全貌。做为一个团级单位来讲,小香沟水库的工程,的确浩大。不难看出,三场人,为自己长远的利益,付出的眼前利益,是可观的。我站在坝顶,向里望,看见一顶冒着炊烟的,黑色牛毛藏民帐篷。我想让这仨,都未见过,祁连山藏民实际生活的年轻人,去真正体味一下。就带他们从大坝里侧,下到水库底部,向那个藏民帐篷走去。还真不易:水库底部都是松软的泥淖,我们一步一陷,一步一挪地走出了库区。又彼此拉拽着,在涧水间的石丛中,蹦跳着,沿涧水上行。在距帐篷近百米的地方停下来,因群狗的狂吠而驻足。我们四人轮番喊了近二十分钟,不见人的踪影。我怕狗对孩子们伤害,将进帐篷的打算放弃了。我指着不远处的山上,对魏然讲:“那明显不见植被的地方,就是标志海拔4500米的雪线。我们那时,这雪线以上,一年四季都覆盖着皑皑白雪。可惜,天变暖了,这祁连山的夏天,再也见不到百年积雪了。”我们同样艰难地,返回坝顶。赶回大香沟的三场接待点,千叮咛,万叮咛,才让徐雄英队长,不上酒菜,给我们做了一大锅羊肉揪片子。孩子们跟我爬山,可能饿坏了,羊肉揪片子吃的那叫香。又是醋、又是辣子,魏然楞是了吃三大碗。她后来讲:那是她一生,吃得最香的,一顿羊肉揪片子。
饭后,目标:半截墩,我放马的草原;115队,我与和天录的老连队。我们告别了徐雄英队长等人,沿山根一路颠颇着,向马营滩的东面驶去。先是爬上了后稍沟下边的大高崖,又寻小径东行。我们之间,唯一曾来过这里的和天录,因也久没再来过,所以边走边找道。路之崎岖疑无路,满目黄花难言数。我们已陷进退两难之境:身右高山草坡,身左黄花若海,前望车辙隐乱,和天录有时也望前犯愁:半截墩何在?115何在?我们一致同意:一往无前。终于,在三、二场场界处,寻到二场的护滩工人,在他们的指引下,我们倒回头,才找到隐没在花海中,那条下滩的路。要不是和天录这个老机务工,自己开着自己维修的吉普车,这世界上恐怕没人、没车敢走这没路的路。但我很高兴:我们走的这条路,是一条古老的商路。不读史书不知道,这条路是古老的“丝绸之路”之歧路。现如今,人迹罕至,想当年,驼铃连天。
一上正道,我就让魏然接过了老和的方向盘。一是让老和休息一下,二是让魏然抓住,这一生恐怕都难遇的机会,锻炼意志,磨炼耐性,提高技术。行了近半小时后,魏然开车的感觉,就象汽车在花海上漂。她后来讲:见不到山,见不到边,见不到地,见不到路。不抬头,见不到天。车前菜花黄,车左车右黄花开,黄花映得她紧张而昂奋。只能是跟着感觉,紧扶方向盘,往前飘。再行了近一个小时后,连马场长大的东东、虎子,都惊异这油菜花海的浩瀚。就是在这块土地上,耕耘了几十年了的老机务工-和天录,也不得不承认,这浩瀚无涯的花海,此时也有一种,要走不出去的绝望。随坡度缓平,车辙逐渐清晰,车道逐渐宽阔。老和让魏然,松了油门,挂住挡,学习滑坡。恐怕她一生,再不会有这样开车的环境了:前后左右无任何障碍,无需动力,无需耗费,速度过百迈。充分享受着轻松与快感。陆地渐渐地在前方抬升,房屋渐渐地在视线中成形,老和突然指着车左前方的一个大土堆说:那就是半截墩。到近前,我们停住车,我站在菜花地里,背依半截墩留了个影。我在半截墩放马时,我要费很大的劲,才能登上半截墩。现而今,半截墩仅是个大土丘,我要不再留个影,恐怕那个领导大手一挥,这半截墩就会告别历史,湮没在花的海洋中,化为耕地了。
我们把车停在三连的围墙外,只是下车,将我原来工作、生活过的地方,大该讲给女儿听,没敢走近连队。怕让老马友们认出来,就走不脱了。如果女儿此生不再去马场,这将是我终身的遗憾。
我们顺路过116队时,如约看望了我在115队兽医室,学兽医时的师傅——巴奎元。我在离京时,与他通了电话,把我们要到马场的事,告诉了他,他非常高兴。他在电话中,约我们到马场后,一定到他家,他带我们上滩去“旅游”。因上次回马场,时间紧,我未能看望巴兽医,他知道后,很是遗憾。他不知从那里找到我家的电话,打长途给我,在电话那头,好一通埋怨。我只是千道歉,万道歉的讲好:下次再回马场,必定前往116队看望他。我们进了巴兽医家,他和他老伴都不显老,还是当年那样的精神。我担心他的家境困难,我们到他家作客,会增加他的负担,想婉言谢绝他的邀请。他非常坚决地邀请我们全家,及同来的北京知青,明天都来他家作客。他还打电话,将他的长子,时任六队队长的巴维强,召回家与我们见面。商定:明晨,到甘泉子接我们上滩,到后稍沟“旅游”。
巴维强第二天,一大早,就赶到甘泉。他先到场部市场,采购了大量物品,然后接我们:我家三口、东东、刘亚茹、朱安生等人,乘巴维强、和天录的两辆车,怀着一种担心的忐忑,奔了后稍沟。和天录的车,紧随巴维强的车,翻过大香沟的东山梁,一过后稍沟河的河床,就见巴维强的车,朝一辆大巴车开去。围大巴车有两顶帐篷,一辆小型拖拉机;靠东侧用木栅栏围着一个牛圈,附近拴着几头体形雄壮的公牛;还有散落在边麻丛中的一群羊;贴帐篷南边,一辆小面包车、一辆北京吉普车,先于我们停在缓平的草坡上。见此,先前怕给巴兽医家添麻烦的顾虑,顷刻化为乌有。
我们下车后,首先见到了巴兽医老两口。巴兽医今天特意戴了一顶,纯毛呢礼服帽,在蓝天、白云、草原、群山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沧桑、朔健。他将身旁迎候我们的一群人,分别介绍给我们:长媳、长孙女,次子一家,两个女儿两家人;六队的各位领导,及他家的帮工们。他将我们迎进帐篷,紧拉着我的手,让我紧挨着他,坐在最里面的正座上。直到儿媳们敬上了奶茶,他才松开了我的手。奶茶扑鼻的醇香,驱散了在座的主人、客人们,那短暂的陌生与拘谨。我告诉女儿,这才是标准的西北奶茶:在快熬好的茯茶中,加入浓浓的鲜牛奶,待滚开后,加少许盐搅匀,趁热倒在碗中,敬献客人。巴兽医的女儿们,接着敬上了各色的西北馍,请大家边吃边品着奶茶,边谝着各自关切的话题。我借机走出帐篷,一边把自北京带来的小礼物,不成敬意地散给巴兽医的家人们;一边感受了一下,巴兽医现在的家境。大巴车,是这个牧居点的中心:车内支起的床铺,是女人们住的,同时储藏着各色生活必需品。车内有个铁炉,那是雨天做饭,冷天取暖用的。以大巴车替代帐篷,这也算现代文明,正“侵蚀”着,古老的游牧习俗。男主人们正宰杀着牛羊,女人们则锅前案前忙碌着各色饭食。东东与巴家过去是邻居,故与她们很熟悉,在此也很随便。他带魏然在牧点周围,与牛、与一对大白鹅、与羊群、与小藏獒、……,尽兴留着影。
后稍沟,是祁连山北麓的冷龙岭,自西向东数的第五条山谷。这一系列西北、东南,东向平行的山间沟谷,若一根根高隆的、坚实的肋骨,构架起一条冷龙,横卧在祁连山的中脉,屏障着大马营草原。后稍沟,我从未进过。巴家的牧点,离后稍沟沟口,还有一段距离,我要带年轻人开车,进去看看,被紧随我出来的巴兽医,阻拦了:“快吃饭了,那里没啥好看的,你这主角走了,我这酒和谁喝,拳和谁划。”我为尊重我师傅,只得作罢。在马场又留下了一个遗憾—未进后稍沟。
巴兽医指着西南坡上那羊群、牛群说:“那块草场我承包了,两个女儿两家人,跟我在滩上牧牛羊;两个儿子有了拖拉机、自动脱粒机,务农。”我恍然大悟:巴兽医自己有专长搞畜牧,儿子们搞农业,自家俨然一个独立的,农牧综合体,巴家步入小康了。我玩笑的说:“那您就是巴氏集团的董事长,巴维强就是总经理了。”他开心地、欣慰地、爽朗地笑起来,他笑的那样甜、那样舒心,我打心底为他高兴,为他祝福。女儿趁机抓拍了,我与他一起欢欣的合影。
巴维强走过来,笑着招呼我们:“肉上桌了,喝酒去吧。”我们一起又进了帐篷,巴兽医还是紧紧地,把我拉坐在他的身边,开始了巴家的“迎戚大宴席”。
临时搭就的长条桌上,摆满几大盆牛犊肉、羊羔肉,手抓羯羊肉;琳琅满目的饮料、啤酒,立在盆间。老规矩:敬客的三杯酒,人人过口。出于对主人的尊重与答谢,在座的人们,无一人谦让与推托,都是欣然一饮而尽。魏然还代表她妈妈,单敬了巴兽医三杯酒,把巴兽医高兴地合不拢嘴的笑。我回敬过巴兽医三杯酒后,他知道我在马场时,酒拳划得很好,就拉着我的手说:“来、来、来,咱俩划上九拳,不醉不归。”说完,他和我一起划开了“花儿拳”。也算表演西北特有的,漫着“少年”划的酒拳,给北京来的客人们助助酒兴。划拳前,他往左晃,我往右晃,方向谁晃错,谁喝酒;边晃边唱:枣骝马儿好走首,尾巴挽个大绣球,……。一时间,帐篷里青稞酒的醇香,手抓肉的浓香,焕发了每个人的童趣。北京来的女知青们,跟着马场的汉子们,捉对学着也划开了各色“花儿拳”:“螃蟹一,脚八个,两头尖尖,这么大个”;“大灯笼,小灯笼,小灯笼,大灯笼”“红缨枪,脆、脆、脆,说下来,就下来。”……。这些花拳在喊出声的同时,都相对应要做出各种动作,乡情酒趣都融渗在一起,使人们欢欣,致人们忘情,让人们陶醉,……。
当客人们尽兴相聚的欢乐时,任谁也没注意到那几位,忙前忙后的女主人们:她们虽没饮一杯酒,但脸上洋溢着馨香;她们虽没食一块肉,但脸上宣泄出劳作后的满足。这就是西北的女人们,马场的女人们,她们比男人们付出的更多,但她们的幸福,就是这艰辛劳作后的收获。西北,我最难忘却的是:一块朴素无华的头巾,一年四季蒙住头,以头巾的角掩住嘴,只露出那双,透出灵性的眼。醇香的奶茶,以她们的心,熬出了不易言表的,灼热的情;浓香的手抓肉,烧融了她们劳作自己,诚待客人的意。我眼前,每每浮起她们的形影,真感到:是她们,宽了草原;是她们,矮了祁连。她们是母亲,孕育着未来;她们是女人,呵护着现在;她们是婆娘,成就了过去。女人弱,弱出了男人有家的温馨;女人强,强出了男人避风的港湾。女人何止半边天?她们是男人们逆水行舟高扬的帆。
情酣了,觞举了,惜别的人们相拥了。炊烟袅渺尽散在蓝天,野花灿开漫缀在草原,羊群飘落游弋在山坡,群峰相挽无语在天籁。浓郁的酒香,弥散在长空,醺红了落日,它带着笑靥,甜甜的卧入后稍沟的谷坳中。
我临上车前,乘着醉意,虔诚地跪俯在草原上,面向祁连山拜了三个头。在心底里,向上苍诸神祈祷:呵佑草原的男人们,奢赐给他们富足;呵佑草原的女人们,奢赐给她们吉祥;呵佑草原的孩童们,奢赐给他们绚彩的未来。
皇家马场旅游文化节的正日子,是零四年七月十六日,是我女儿来马场,参加的最后一个集体活动。皇家马场旅游文化节,是与时共进的产物,就是揉进了以开发旅游为主题的赛马会。在传统的赛马会基础上,广泛邀请社会各界的朋友来山丹马场。充分向他们,展示山丹马场疆域内,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企盼通过他们,招商引资,架构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次皇家马场旅游文化节的举办,是总场领导班子,在山丹马场面临新的形势下,做出的战略性举措。皇家马场旅游文化节的主要内容涵:赛马、马术表演、花车展览、马场成就文图展、开幕式场地文艺表演;各场级单位宣传队汇演巡演、传统的体育项目比赛;平羌口、西大河水库、窟窿峡、长山子原始森林等旅游景点的参观,及马场待客的饮食文化的展示。为此,全马场斥资近百余万,倾力打造了这次皇家马场旅游文化节,并试图创造出旅游品牌效应。不难看出,马场新一代的高层领导,干好大事的胆略和气魄,及高瞻远瞩的长远战略性目标。
这次皇家马场旅游文化节的开幕式,地点设在山丹军马一场场部,与西大河水库之间的,广平的山坳中。那一天,三场各种交通工具,都被职工们充分利用起来,浩浩荡荡地,载着脸上挂满节日喜庆的:老人们、男人们、女人们、孩子们,前往皇家马场旅游文化节的开幕式会场。三场领导为北京知青,特自山丹租来了,较舒适的大巴车,送我们去一场参加大会。
我们在去一场的路上,看到了简易公路上,开向一场,各地、各种车辆的车队,形成一条难见首尾,腾进的巨龙,蜿蜒前行。车龙扬起的尘灰,弥天遮日,好不气势。
经近两个小时,我们赶到了皇家马场旅游文化节的开幕式会场。会场四周,彩旗飘扬,人头趱动;坳北满坡的马,坳南满坡的人;坳底临时铺就的赛马跑道,围就了一个硕大的会场;会场东侧,是大会入场口;入场口附近,是一系列展台、展板,向来宾展示着山丹马场的辉煌成就;西侧停列着十数辆,装饰得五彩缤纷的花车,展献着山丹马场各团级单位的最新成果,还起到了充分的广告宣传作用;会场中央列候着各单位,参加文艺表演的职工队伍,他们都身着色彩绚丽的表演服;跑道上,时不时驰奔过几匹,正在做准备活动的赛马;大会主席台位于坳北坡的正中央,是用木材临时搭建的,上面是几排嘉宾席;三场北京知青,被安置在主席台西侧,用木板钉成的座位上;主席台两侧,高飘着数十个大红气球,张扬着会场的气派;北坳坡顶,摆放着巨形横标:皇家马场旅游文化节。
惜哉,天公不作美,如此精心的策划,如此劳累的布置,如此伤神的准备,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无情地阻断了。最可惜的是我那女儿,得见马场如此恢弘的文化节,正处在高度昂奋中,被突然浇了盆冰水,煞是扫兴。三场领导即刻领着三场的车队,浩浩荡荡地躲向平羌口,三场的旅游招待点。
平羌口,祁连山冷龙岭东面的隘口,其可经肃南县境,通到青海。其战略地位,仅次于扁都口。是甘青两省牧民,交牧的重要通道。历史上,这里曾经发生过东汉王朝剿灭入侵羌民的激战,故称之:平羌口。这个隘口的山势,较冷龙岭其它沟谷峻秀;隘口东侧有森林;隘口流出的平羌水,水势湍急,故极有观赏价值。我们到后才发现:一场、二场的旅游招待点也在这里,一场在三场的西南,二场在三场的正南。三场的旅游招待点的大门,是一个通体焉红的,拱形气柱。顶部大写着:三场人民欢迎您。进门后,是十几座绿色的军用帐篷,围起的长方形院子。每座帐篷里,早已摆放好六张餐桌,北京知青被安置在第一座帐篷里聚餐。餐前,三场领导还刻意安排,三场宣传队把参加文化节汇演的,节目精华,以慰其乐。当时,正值高原雨后,气温骤降,来时人们还单衣单衫,此时都披棉裹夹。女儿用手机,把自己穿棉大衣的狼狈像,拍下来,直接发给北京的同事们,让那些热得用空调怯暑的人们,羡慕不已,而且疑问道:“是真的吗?”当女儿用手机,环拍自己四周的人们,同是一样的着装时,他们才心悦诚服。他们大赞:“你真有福,竟到了
女儿随说没看到完整的皇家马场旅游文化节,她亲历了:她父母岁月蹉跎的地方,青春洒落的地方,无悔无愧的地方。她亲睹了马场人,时时处处给与她的真情、亲情,热情。但她感受到了马场人的质朴、豪迈、坦诚、直爽的特质,并难以忘怀。她带着满足返京了。……。
我临到马场时,我三场修理连的连友—张晓,写了首古体诗,请我带给马场的领导。现恭录如下:
《长相思》
山蜿蜒,路蜿蜒,
麦地花黄夕照田,
披霞马踏烟;
鸽盘旋,鹫盘旋,
追逐余辉炼翅坚,
放飞思万千。
我当时就和其韵,摹写了一首:
《长相思》
怀念甘泉
思绵延,绪绵延,
无悔青春绿麦田,
把酒忆昔烟;
情回旋,意回旋,
放歌牧马祁连山,
甘苦砺万千。
我到马场后,将两首诗,一并呈送给了总场、及三场领导,以表我们北京知青的心意。
别了,甘泉;情系,甘泉,那漫洒着我们青春的第二故乡,记挂着我们人生的亲人们。留下的,是我们北京知青,敬给您们的,永久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