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纳税全真实训》参考答案
(2010-10-24 10:47:18)
标签:
东海市应交税费银行存款销项税额应纳税额教育 |
分类: 税法 |
《企业纳税全真实训》参考答案
项目二 增值税计算申报与核算
一、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
业务1:借:工程物资——螺纹钢
业务2:借:应收账款——东海市泰山公司
业务3:借:管理费用
业务4:借:在建工程——行政办公楼工程
业务5:借:管理费用
业务6:借:应收账款——东海市泰山公司
业务7:借:应收票据——苏中吉达有限责任公司
业务8:借:在途物资
入库:借:原材料
业务9:借:工程物资
借:在建工程
业务10:借:银行存款
业务11:借:银行存款
业务12:借:银行存款
业务13: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 119000
业务14:借:长期股权投资
业务15:借:原材料——B材料
业务16:借:委托加工物资
入库:
业务17:借:银行存款
业务18:借:应收账款——东海万盛贸易有限公司
业务19:借:销售费用
业务20:借:银行存款
业务21:借:银行存款
业务22:
合理损耗借:管理费用
管理不当借:营业外支出
二、本期应纳税额的计算
进项税额=1698+7140+127500+420+105=141963(元)
销项税额=
68000-1360+170000+79560+68000+34000+9350+108800+204000+114580=854930(元)
进项税额转出=8816.20+518.50=9334.70(元)
应纳税额=854930-141963+9334.70=722301.70(元)
三、出口退税业务应退税额的计算
1、本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100000×6.83×(17%-11%)=40980(元)
2、本期应纳税额=854930-(141963-40980-9334.70)=763281.70(元)
3、免、抵、退税额=100000×6.83×11%=75130(元)
《企业纳税全真实训》参考答案
项目三 消费税计算申报与核算
一、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
业务1:借:银行存款
业务2:借:应付职工薪酬
业务3:借:委托加工物资
业务4:借:委托加工物资
业务5:借: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业务6:借:原材料——香水精
业务7:借: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业务8:借:银行存款
业务9:借:银行存款
业务10:借:银行存款
业务11:消费税应纳税额汇总计算
消费税应纳税额汇总计算表
本期消费税计算 |
应税消费品名称 |
应税销售额/应税数量 |
适用税率/单位税额 |
本期消费税额 |
化妆品 |
208000元 |
30% |
62400 |
|
啤酒 |
30吨 |
250元/吨 |
7500 |
|
粮食白酒 |
56000元/20吨 |
20%;0.5元/斤 |
31200 |
|
|
|
|
|
|
|
|
|
|
|
小计 |
|
|
101100 |
|
可扣除税额 |
已税消费品名称 |
生产领用金额/代扣代缴计税价 |
适用税率/单位税额 |
本期扣除税额 |
香水精 |
99428.57元 |
30% |
29828.57元 |
|
|
|
|
|
|
|
|
|
|
|
小计 |
99428.57元 |
|
29828.57元 |
|
本期应纳税额 |
税额 |
|
本月数 |
本年累计数 |
应纳税额 |
|
101100 |
|
|
可扣除税额 |
|
29828.57 |
|
|
应纳消费税额 |
|
71271.43 |
|
|
|
|
|
|
|
|
|
|
|
《企业纳税全真实训》参考答案
项目四 营业税计算申报与核算
一、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
业务1:借:银行存款
业务2:借:银行存款
业务3:借:银行存款
业务4:借:银行存款
借:银行存款
业务5:借:银行存款
业务6:借:固定资产清理
业务7:借:银行存款
二、本期应纳税额的计算
1、服务业应纳营业税额=152250+19035+16890+1778.50=189953.50(元)
2、娱乐业应纳营业税额=16340(元)
3、出售不动产应纳营业税额=200000(元)
4、转让无形资产应纳营业税额=15000(元)
5、应纳营业税额合计=189953.50+16340+200000+15000=421293.50(元)
《企业纳税全真实训》参考答案
项目五 关税计算缴纳与核算
一、关税税额的计算
进口录像机:
完税价格=(405000+3050)÷(1-3‰)×6.83=2795367.60(元)
进口关税税额=2795367.60×5%=139768.38(元)
进口环节增值税=(2795367.60+139768.38)×17%=498973.12(元)
出口鳗鱼苗:
完税价格=110000÷(1+10%)×6.75=675000(元)
出口关税税额=675000×10%=67500(元)
二、进出口业务的会计分录
进口业务:
借:在途材料——进口录像机
借:应交税费——应交进口关税
借:库存商品
出口业务:
借:银行存款(或应收账款)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借:应交税费——应交出口关税
《企业纳税全真实训》参考答案
项目六 企业所得税计算申报与核算
一、第四季度预缴企业所得税额
企业第四季度会计利润=2215-2190-8.55=16.45万元
二、应纳企业所得税额的计算
1、会计利润=7885+65+50-4950-90-70-2820-30=40(万元)
2、纳税调整
(1)企业工资总额=1000×1200×12=1440万元
按税法规定提取的“三项经”经费=1440×(14%+2+2.5)=266.4(万元)
(2)按照税法规定,本年提取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金未经税务部门批准不得扣除,应该调增所得额1.38万元
(3)国债利息不用纳税,因此调减所得额7万元;股息所得38万元免税。国债利息、税后股息应调减所得额38+7=45(万元)
(4)利息资本化的期限为9个月,应调增所得额9万元
(5)主营业务收入7725万元、其他业务收入160万元;债务重组中处置固定资产收入47万元、转让无形资产所有权的收入60万元不作为视同销售收入,而以非货币资产对外捐23万元赠视同销售收入计入扣除限额的计算基数
作为计算广告费、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扣除限额的计算基数=7725+160+23=7908(万元)
业务招待费的扣除限额=7908×5‰=39.54万元,按实际支出的60%计算=45×60%=27万元;实际扣除限额应为27万元,应调增所得额=45-27=18万元。
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扣除限额=7908×15%=1186.2万元,应调增所得额=1190-1186.2=3.8(万元)
(6)债务重组业务中:处置固定资产利得应调增所得额=47-50×(1-20%)=7(万元);债务重组利得应调增所得额50-47=3万元,该项业务共调增所得额=7+3=10(万元)
由于原值为50万元,公允价值47万元,根据2008年的增值税政策,该项业务不涉及增值税。
(7)转让无形资产应缴纳营业税=60×5%=3万元;同时应缴纳教育费附加、城建税=3×(3%+7%)=0.3(万元),应缴纳的营业税费3+0.3=3.3(万元)
转让无形资产应调增所得额=60-35-3.3=21.7(万元)
(8)公益性捐赠扣除限额=(12.5+8.45+2.6+16.45)×12%=4.8(万元)
调增应税所得额=23.91-4.8=19.11(万元)
(9)税收滞纳金、购货方回扣、非广告性的赞助支出不得扣除;银行罚息和因为事故的损失可以扣除。应调增所得额=3+12+10=25(万元)
(10)新技术的研究开发费用可以加计50%扣除:即可调减应税所得额30×50%=15万元
3、应纳税所得额=40+3.6+1.38-45+9+18+3.8+10+21.7+19.11+25-15=91.59(万元)
4、应纳所得税额=91.59×25%=22.8975(万元)=228975(元)
5、本年已累计缴纳税额=100000元
6、本年应补缴所得税额=228975-100000=128975(元)
三、会计核算处理
1、东海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的会计分录
(1)第四季度结转本年利润:
借:主营业务收入
借:本年利润
营业外支出
(2)预缴第四季度企业所得税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3)年终应付税款法的核算:
借:所得税费用
借:本年利润
贷:所得税费用
(4)补缴企业所得税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1)暂时性差异的确认
资产负债表相关项目金额
项目 |
账面价值 |
计税基础 |
差 |
|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
|||
存货 |
2000 |
2075 |
|
75 |
固定资产: |
|
|
|
|
固定资产原价 |
1500 |
1500 |
|
|
减:累计折旧 |
300 |
150 |
|
|
减: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
0 |
0 |
|
|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
1200 |
1350 |
|
150 |
交易性金融资产 |
1200 |
800 |
400 |
|
其他应付款 |
250 |
250 |
|
|
总 |
|
|
400 |
225 |
(1)2008年应纳税所得额=3000+75+500-400+150+250=3575(万元)
(2)应纳所得税额=3575×25%=893.75(万元)
(3)递延所得税资产=225×25%=56.25(万元)
(4)递延所得税负债=400×25%=100(万元)
(5)所得税费用=893.75+100-56.25=937.50(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
《企业纳税全真实训》参考答案
项目七 个人所得税计算扣缴与核算
一、李泉之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1)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
应发工资 |
三费一金合计 |
计税依据(元) |
应纳税额的计算(元) |
1月 |
8200 |
2300 |
8200-2300-1600=4300 |
4300×15%-125=520 |
2月 |
8200 |
2300 |
8200-2300-1600=4300 |
4300×15%-125=520 |
3月 |
11200 |
2300 |
11200-2300-2000=6900 |
6900×20%-375=1005 |
4月 |
8200 |
2300 |
8200-2300-2000=3900 |
3900×15%-125=460 |
5月 |
8200 |
2300 |
8200-2300-2000=3900 |
3900×15%-125=460 |
6月 |
11200 |
2300 |
11200-2300-2000=6900 |
6900×20%-375=1005 |
7月 |
8200 |
2300 |
8200-2300-2000=3900 |
3900×15%-125=460 |
8月 |
8200 |
2300 |
8200-2300-2000=3900 |
3900×15%-125=460 |
9月 |
11200 |
2300 |
11200-2300-2000=6900 |
6900×20%-375=1005 |
10月 |
8200 |
2300 |
8200-2300-2000=3900 |
3900×15%-125=460 |
11月 |
8200 |
2300 |
8200-2300-2000=3900 |
3900×15%-125=460 |
12月 |
11200 |
2300 |
11200-2300-2000=6900 |
6900×20%-375=1005 |
年终奖金 |
24000 |
|
24000 |
24000×10%-25=2375 |
合计 |
110400 |
27600 |
|
10195 |
(2)转让专利所得应纳税额=14500×(1-20%)×20%=2320(元)
(3)劳务报酬所得,通过农村义务教育基金会捐赠可全额扣除,对贫困地区的捐赠限额20000×(1-20%)×30%=4800(元)
应纳税额=[20000×(1-20%)-6000-4800]×20%=1040(元)
(4)稿酬所得应纳税额=50000×(1-20%)×20%×(1-30%)+80000×(1-20%)×20%×(1-30%)=14560(元)
(5)偶然所得应纳税额=25000×20%=5000(元)
(6)A国所得应纳税额=18000×(1-20%)×20%=2880(元)
二、会计分录列示
1、泰华网络有限公司代扣李泉之个人所得税的会计分录
(1)12月份支付工资,代扣个人所得税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
借:应付职工薪酬
借:应付职工薪酬
2、甲公司购买专利权支付费用代扣个人所得税的会计分录:
借:无形资产
借:其他应付款
《企业纳税全真实训》参考答案
项目八 其他税计算申报与核算
一、城市维护建设税
1、应纳税额的计算
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计算单
税种、税目 |
计税依据 |
税 |
应交税金 |
备 |
城建税 |
131000 |
7% |
9170 |
|
教育费附加 |
131000 |
3% |
3930 |
|
地方教育费附加 |
131000 |
2% |
2620 |
|
合计 |
|
|
15720 |
|
2、会计分录
(1)缴纳上月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
贷:银行存款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二、印花税
1、印花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1)3×5+3×5+800000×0.5‰=430(元)
(2)5000000×0.3‰=1500(元)
(3)1500000×0.05‰=75(元)
(4)无息贷款合同,免印花税
(5)400000×0.3‰=120(元)
(6)1000000×0.5‰=250(元)
应纳印花合计=430+1500+75+120+250=2375(元)
2、会计分录
借:管理费用
三、城镇土地使用税
1、城镇土地使用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1)(50000-1000)×5=245000(元)
(2)对外出租土地照常征税
(3)从5月份起,900平方米的土地无偿借给国家机关作公务使用,免税
(4)2000×5=10000(元)
(5)1500×5×7÷12=4375(元)
应纳税额合计=245000-3000+10000+4375=256375(元)
2、会计分录
借:管理费用
四、房产税
1、房产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1)管理生产用房:42000000×(1-30%)×1.2%=352800(元)
(2)新建生产车间:2000000×(1-30%)×1.2%×9÷12=12600(元)
(3)闲置用房投资(固定收入):180000×12%=21600(元)
(4)闲置用房转让之前需缴纳房产税:1500000×(1-30%)×1.2%×8÷12=8400(元)
(5)4月1日出租前闲置用房的税金:2000000×(1-30%)×1.2%×3÷12=4200(元)
租金收入税金:(25106×12+13800×12+60000+24000×9+1500×9)×12%=90764.64(元)
2、会计分录
借:管理费用
五、车船税
1、车船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应纳税额=240×2+2×5×60+4×10×60+2×20×60=5880(元)
2、会计分录
借:管理费用
《企业纳税全真实训》参考答案
项目九 企业纳税筹划
一、经营决策中的纳税筹划
1、分析如下:
第二套方案数额虽然与第一套方案完全一样,看似两方案对企业总体纳税效果一样,其实,由于货币时间价值原因,该集团最终采用了第二套方案。
因为,第一套方案中,甲企业生产出的原材料,在一定的时间内会出售给乙企业,这时要缴纳一定数量的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而如果采用第二套方案,则这笔业务是由企业内的甲部门转向乙部门,不需缴纳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当然这笔税款迟早要缴纳,而且数额也不会变化,但推迟纳税时间,相当于从税务机关获得一笔无息贷款,有利于企业的资金流动,这对于资金比较紧张的企业来说更是划算。
为了更好地说明货币的时间价值,这里假定第一套方案每年缴纳850 000元税款,缴纳3年,年利率是10%;第二套方案是第三年一次性缴纳2550000元税款。
按照第一套方案,相当于第三年一次性缴纳:
850000×(1+10%)2+850000×(1+10%)+850000=850000×3.31=2813500(元)
显然,在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的情况下,第一套方案比第二套方案多支出263500元(2813500元-2550 000元)。
从设立独立核算的子公司与设立内部核算部门所花费的费用方面来看,第一套方案也会比第二套方案支出多。
2、分析如下:
按现行企业所得税法有关规定,纳税人购买国债利息收入,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免征企业所得税,而国家重点建设债券利息则需要按规定交纳25%的所得税。如果投资于国家重点建设债券,最终取得税后收益为4.5×(1-25%)=3.375%,很显然,投资国债,表面利率3.5%虽低,但税后收益却由于免征所得税高于国家重点建设债券,所以,在投资前进行纳税筹划,确定投资方式,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分析购买国债的投资方式对企业更有利。
3、分析如下:
该空调城把安装空调器的部门独立出来成立空调安装公司,实行独立核算,这样,空调器的安装费就不再交纳增值税,改为交纳营业税,其应纳税额计算如下:
空调城应纳增值税额=500×17%-80=5(万元)
空调安装公司应纳营业税23.4×3%=0.702(万元)
合计应纳税额=5+0.702=5.702(万元)
与不进行纳税筹划相比可少交税款=8.4-5.702=2.698(万元)
一般情况下,营业税的税收负担会轻一点,尤其是在混合销售中进项税额相对较少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因此,对于混合销售行为,应考虑税收因素,积极筹划,以减轻自身的税收负担。
二、营运管理中的纳税筹划
1、分析如下:
(1)将借款变为投资。如果甲乙两公司企业所得税税率相同,乙公司支付给甲公司股息不存在补缴企业所得税问题,也不存在流转税问题。
(2)如果甲乙之间存在购销关系,完全可以将借款转化为“预付账款”或“应收账款”,双方之间约定免息,这在税法中是没有限制的,从而也避免了关联方之间借款筹资的纳税影响。
2、分析如下:
方案调整前:
子公司甲应纳企业所得税=1000×25%=250(万元)
子公司乙应亏损无需缴纳企业所得税。
方案调整后:
子公司甲应纳企业所得税=400×25%=100(万元)
子公司乙还亏损200万元,无需缴纳企业所得税。
3、分析如下:
纳税筹划前:
甲公司应纳企业所得税额=32×25%=8(万元)
乙公司应纳企业所得税额=35×25%=8.75(万元)
两公司应纳所得税额=8+8.75=16.75(万元)
纳税筹划后:
甲公司应纳企业所得税额=30×20%=6(万元)
乙公司应纳企业所得税额=37×25%=9.25(万元)
两公司应纳所得税额=6+9.25=15.25(万元)
4、分析如下:
通过独立核算的贸易公司应纳消费税额=10×100×30%=300(万元)
直接对外销售应纳消费税额=10×120×30%=360(万元)
三、财务核算中的纳税筹划
1、分析如下:
在方案一中,运输费用应作为价外费用,并入销售额计算缴纳增值税。与此同时,符合条件的运输费用可按7%的抵扣率计算增值税进项税额,并从销项税额中扣除。不管华东公司直接加价销售给华南公司,还是原价销售,另外收取管道运输费用,华东公司承担的税负和获取的收益都是相同的。华东公司应纳各种税费和税后收益如下:
(1)增值税:1000×(1.53÷1.13×13%-1.13÷1.13×13%-0.3×7%)=25(万元);
(2)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25×10%=2.5(万元);
(3)税前收益:1000×(1.53÷1.13-1.13÷1.13-0.3×93%)-2.5=72.40(万元);
(4)企业所得税:72.4×25%=18.10(万元);
(5)税后收益:72.4-18.10=54.30(万元)。
在方案二中,由于华东公司提供的是通过管道设施输送气体的运输业务,属于营业税的应税劳务,适用3%的税率。华东公司应纳各种税费和税后收益如下:
(1)营业税:1000×0.10×3%=3(万元);
(2)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3×10%=0.3(万元);
(3)税前收益:1000×0.1-3-0.3=96.7(万元);
(4)企业所得税:96.7×25%=24.18(万元);
(5)税后收益:96.7-24.18=72.52(万元)。
在方案三中,华东公司分拆公司业务,公司总部负责天然气销售,成立分公司负责运输。由于资产所有权属在形式和实质上均不发生改变,可作为内部资产,不视同销售确认收入。因而华东公司将总部的管网资产划转给分公司,不属于应税行为,不产生销售收入,不增加企业流转税税负,不改变计税基础,其管网资产计提的折旧费用可在税前扣除。华东公司作为企业所得税的居民纳税人,其分公司的经营损益可并入华东公司统一核算,也不会增加华东公司的所得税税负。华东公司按原进价销售,则华东公司及其分公司应纳各种税费和税后收益如下:
(1)增值税:1000×(1.43÷1.13×13%-1.13÷1.13×13%-0.3×7%)=13.50(万元);
(2)营业税:1000×0.10×3%=3(万元);
(3)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16.50×10%=1.65(万元);
(4)税前收益:1000×(1.43÷1.13-1.13÷1.13-0.3×93%)+1000×0.1-3-1.65=81.75(万元);
(5)企业所得税:81.75×25%=20.44(万元);
(6)税后收益:81.75-20.44=61.31(万元)。
从应缴纳的税金看,方案二最少,方案三又较方案一少;从实现的税后收益看,方案二最多,方案三又较方案一多。
三个方案之所以在应缴税金和税后收益上会出现差异,是由于流转税的计税基础不同造成的。能否以此认定方案二优于方案三呢?答案是否定的。在对外公布的各种排行榜上,收入指标往往占有非常大的权数,比如世界企业500强、中国企业500强等。许多排行榜之所以把收入作为非常重要的指标,是因为该指标与市场占有率有极强的相关性。企业市场占有率高,说明其盈利潜力大、未来成长性好,已在客户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比广告宣传有无声胜有声的功效。这种优势是方案二无法比拟的。
华东公司出于扩大市场份额和增加企业收益的考虑,设立分公司剥离辅业突出主业,没有减少应税收入或者所得额,没有减少、免除或者推迟缴纳税款,没有违背税收立法意图,完全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属于政府大力倡导的行为,税务机关应认可并给予支持就不言而喻了。
2、分析如下:
假设税前利润都为100万元
不同折旧方法对所得税的影响比较
年份 |
平均年限法 |
双倍余额递减法 |
年数总和法 |
||||||
年折旧额 |
税前利润 |
所得税额 |
年折旧额 |
税前利润 |
所得税额 |
年折旧额 |
税前利润 |
所得税额 |
|
第一年 |
95000 |
1000000 |
250000 |
200000 |
895000 |
223750 |
158333 |
936667 |
234166.75 |
第二年 |
95000 |
1000000 |
250000 |
120000 |
975000 |
243750 |
126667 |
968333 |
242083.25 |
第三年 |
95000 |
1000000 |
250000 |
72000 |
1023000 |
255750 |
95000 |
1000000 |
250000 |
第四年 |
95000 |
1000000 |
250000 |
41500 |
1053000 |
263250 |
63333 |
1031667 |
257916.75 |
第五年 |
95000 |
1000000 |
250000 |
41500 |
1053000 |
263250 |
31667 |
1063333 |
265833.25 |
合计 |
475000 |
5000000 |
1250000 |
475000 |
5000000 |
1250000 |
475000 |
5000000 |
1250000 |
从表中数据可知,虽然各项数据的五年合计相等,但不同计价方法对不同年份的数据产生了影响,以第一年为例,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在平均年限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下分别为250000元、223750元、234166.75元,各不相同,由此可见折旧方法不同对所得税的多少起着重要的影响。
3、分析如下:
由于按新税法规定,财政拨款属于不征税收入,而会计核算通过“递延收益”摊入了“营业外收入”,对于税法与会计制度的这种差异,应进行纳税调整:
2008年纳税调整减少额:35000×6=210000(元)
2009年纳税调整减少额:35000×12=420000(元)
2012年纳税调整减少额:35000×5+420000=595000(元)
《企业纳税全真实训》参考答案
项目十
一、编制会计分录
业务1:借:原材料——粮食
业务2:借:原材料——谷子
业务3:借:原材料——原酒
业务4:借:固定资产——蒸锅
业务5:借:银行存款
业务6:借:委托加工物资
业务7:借:银行存款
业务8:借:应付职工薪酬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业务9:借:营业外支出
业务10: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
业务11:借:银行存款
结转不予抵扣税额时:
抵减内销产品销项税额时:
结转应收的退税额:
业务12:借:累计折旧
业务13:借:银行存款
业务14:借:原材料——粮食
业务15:借:银行存款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业务16:借:管理费用
业务17:
项 |
营业额 |
税 |
应纳税额 |
备 |
出售固定资产 |
6000000 |
5% |
300000 |
|
转让无形资产 |
550000 |
5% |
27500 |
|
|
|
|
|
|
合计 |
6550000 |
5% |
327500 |
|
项 |
金 |
备 |
本月内销销项税额 |
121913.25 |
|
本月进项税额 |
182107 |
|
上期留抵税额 |
0 |
|
本月免、抵、退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
34150 |
|
本月应纳税额 |
-26043.75 |
|
本月免、抵税额 |
55916.25 |
|
本月应退税额 |
26043.75 |
|
应纳税额合计 |
已代扣代缴消费税额 |
准许抵扣的已纳税额 |
实际应纳消费税额 |
备 |
141127.35 |
|
|
141127.35 |
105000+4200+10500+21427.35=141127.35 |
业务18:
城市维护建设税计算单
税种、税目 |
计税依据 |
税 |
应交税额 |
备注 |
城市维护建设税 |
468627.35 |
7% |
32803.91 |
|
教育费附加 |
468627.35 |
3% |
14058.82 |
|
|
|
|
|
|
合 |
|
|
46862.73 |
|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业务19:借:本年利润
业务20:
本月利润=1508000-187990.08-833400-400000=86609.92(元)
本月应预缴的企业所得税额=86609.92×25%=21652.4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