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拉贝故居,永远不会被人们遗忘的角落!

(2025-09-10 11:43:18)
标签:

转载

分类: 佳作转载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国际友人约翰·拉贝。在南京大屠杀之际他舍身忘己保护了600多位难民中国人民心中永远怀念他!
   拉贝故居位于南京广州路小粉桥1号,一个不起眼的小院,拉贝在1932年至1938年办公和生活过的地方,有关南京大屠杀详实证据的《拉贝日记》也诞生于此。                           [转载]拉贝故居,永远不会被人们遗忘的角落!  
[转载]拉贝故居,永远不会被人们遗忘的角落!
    约翰·拉贝(1882年11月23日—1950年1月5日),一位生于汉堡市的德国商人,在1937年至1938年的南京大屠杀期间以一颗善良的心,利用自己德国人和纳粹党的特殊身份,在自己的院子里树起了纳粹十字旗,保护了大量随时可能被日军屠杀的中国人。
拉贝故居,一个永远不会被遗忘的角落

      拉贝1882年12月23日出生于德国汉堡,父亲是船长,早年丧父,初中毕业后曾在一家出口商行当伙计,后前往非洲东南部的葡萄牙殖民地莫桑比克的一家英国公司工作数年,1908年受西门子中国公司受聘,先后担任西门子驻沈阳、北京、天津、上海、南京等地的代表处代表,直至1938年回国,在中国生活了30年。
  1932年的夏天,拉贝同金陵大学南京农学院院长谢家声签订了一份协议,根据这份协议,按照拉贝的需求,学校建一座办公和居住为一体的房屋出租给拉贝,于是就产生了位于南京大学旁、广州路小粉桥1号的西式花园别墅。

1937年11月,侵华日军开始袭击南京时,他被推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他的这所花园别墅(同时也是办公地),成为南京安全区收容难民的25个国际安全区之一,保护了600多位难民。作为南京国际安全区主席的拉贝和其他国际友人一同,协同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在其负责的不足4平方公里安全区内,拯救了超过25万中国人的生命

1938年的新年,难民收容所的难民们在约翰·拉贝宅邸的院子里排队向拉贝三鞠躬,献给他一块写着“您是几十万人的活菩萨”的大红绸布同年2月拉贝离开南京,返回故乡。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对拉贝给予高度评价,中国国民政府授予拉贝三色彩玉勋章

1938年拉贝回到德国6月8日写信给希特勒,提交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报告,但报告当时没有公开,由于德日为盟国,故德国当局禁止他发表在南京的所见所闻,之后他受到盖世太保的迫害。

拉贝1934年加入德国纳粹党,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拉贝因曾是纳粹党员而先后被苏联和英国逮捕。

1946年6月在证实他没有犯错之后被同盟国去纳粹化和释放,在他生活艰难,最消沉的日子里,南京人民为他募捐,寄钱和实物,鉴于在南京时的功绩,他得到国民政府每月金钱和粮食的接济。

1950年1月5日,拉贝跌倒在西门子公司的办公室里,他的同事把他从西门子带回家,就在这天午夜,拉贝因中风去世,遗体安葬在柏林。拉贝故居,一个永远不会被遗忘的角落

  在这幢小楼里,拉贝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日寇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拉贝日记》的详实记叙,成为南京大屠杀最有力的证据之一。
拉贝故居,一个永远不会被遗忘的角落

   当年小院里建的防空洞救助难民。
拉贝故居,一个永远不会被遗忘的角落

   小楼里有一个展厅,珍贵的历史资料记载着拉贝在南京的那段历史。
拉贝故居,一个永远不会被遗忘的角落

拉贝故居,一个永远不会被遗忘的角落

拉贝故居,一个永远不会被遗忘的角落

拉贝故居,一个永远不会被遗忘的角落

拉贝故居,一个永远不会被遗忘的角落

拉贝故居,一个永远不会被遗忘的角落

  “把世界还给人,把人归还自己”,这一人道主义的精髓,沐浴、净化了无数魂魄,也铸造了拉贝的人生观。拉贝的传奇人生最值得我们敬仰的是他有一颗善良的心。
       照片拍摄于2019年,谢谢朋友浏览!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