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米谷满仓。南京历史文化课又一次现场教学亮点纷呈、硕果满堂。
2024年10月24日下午,我们在郝主任率领下,跟随孙老师的精心讲授,从中山码头出发,一路向东北行。沿着长江下关外滩的江边路及其临江平台栈道并深入大马路,途经原首都电厂、轮船招商局、中国银行和海军医院等旧址,终到铁路轮渡栈桥旧址;部分同学还兴致勃勃地继续前往南京长江大桥南堡的玻璃栈道观光。
从老师在课前发的1910年和1948年历史地图、“下关大事记”及此行亲眼目睹,可知下关历史变迁的状况。百年前的金陵关周边除东、西炮台外基本上一片空白,到解放初江边客货码头林立、建筑物节次鳞比的繁华景象,而如今下关江边已经蝶变成了南京滨江风光带的重要旅游景区。
通过这节丰富多彩的现场教学课程,让我们“回眸百年,跨越苍茫时空,追溯尘封往事,化作流逝记忆”,当珍惜来之不易的今朝,展望更加美好的未来!
中山码头:
是一座客货轮渡码头。始建于1925年,最初定名为"津浦铁路首都码头"。1929年5月28日,孙中山灵柩由北京迁葬至南京紫金山中山陵,因码头为灵柩在长江南岸停靠的第一站,故更名为"中山码头"。
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轮渡的客流量迅速下降。

中山码头——老师、班主任在现场教学集中地

现场教学老师开篇讲述
原首都電廠舊址:
昔日的首都電廠下關發電所,現為工業遺存公園。2014年在原電廠碼頭的基礎上翻擴建而成。由老碼頭、水上景賞平台、展覽館(原厂办公楼)和市民互動區等組成,完整保留了電廠運煤碼頭、塔吊、輸送機和棧橋等遺跡。
這裡也是觀測江豚的好地方。
大马路:
南北走向,北到江边,南接商埠街。此处集中了数座建于民国时代的精美建筑,是清末洋务运动的产物。1895年时任两江总督张之洞下令修筑。自晚清开始,曾是南京市最繁华的商区之一,中国近代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和重要开埠通商活动都发生在这里。由此南京有“南有夫子庙,北有大马路”的说法。
南京招商局旧址:
即南京轮船招商局。该楼建于1947年,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其造型似一艘扬帆远航的巨轮,外立面为米黄灰,俗称“船型”大厦。清招商局于1783年在上海成立,1899年在南京下关设立分局,系李鸿章所办洋务的产物。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在此建立了办公楼,包括侯船楼。它是南京近现代开埠通商城市发展史的见证物。
海军南京医院旧址:
该医院始建于1930年。现存有住院用房、办公楼、停尸房、门房等建筑,原有一座瞭望塔现已拆除,格局基本保存完整。其中有一幢办公楼为某部队使用,该建筑为二层砖混结构,有回廊和拱形柱廊。瞭望塔为钢架结构,高23米,面积约16平方米。其他建筑现仍为七二四所和海军学校居民用房。该处建筑群保存完整,为研究南京民国时期军事医疗史等提供了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南京铁路轮渡栈桥旧址:
这里是中国最早的火车轮渡,跨越长江南北通道的咽喉,将大江南北的津浦线和京沪线(民国时期的京沪铁路是当时的首都南京至上海)连接起来,也是亚洲第一条铁路轮渡。曾被评选为1927至1937十年间的中国"十大工程"之一,有赞曰“美轮美奂,东亚无双”。
南京长江大桥南桥头堡玻璃栈桥:
新建的该景观圆环型玻璃栈桥于2022年5月1日开通,横跨金川河入江口。设长95米主线桥、156.8米辅线桥各一座,护栏、桥面皆装铺透明玻璃,既保证了游客通行,又提供了丰富、多彩、震撼的观光体验,同时串联起滨江多个人文景点。
備註:
1.題圖為校友所攝。
2.景觀及舊址簡介来自網絡并略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