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拉甫军民情
—— 新疆行侧记

在场的指战员与我们部分团员一起合影
“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我们为驻守新疆红旗拉甫口岸的解放军官兵演唱的歌曲,至今仍在耳边回荡。
2004年暑假,我们金陵老年大学的25名学员自愿结伴,奔赴向往已久的西域。早就听说“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却一直没有机会得偿夙愿。经北疆、中疆半月环游后,仍兴致未减。途听介绍“不到喀什,就不算到新疆”,于是我们17人又乘兴抵达这南疆边陲之城。此行全程领略了哈萨克、维吾尔、俄罗斯、蒙古和塔吉克等少数民族的民俗民情,南疆又前往红旗拉甫口岸,饱览高原边塞风光。
我们乘香妃旅行社的汽车,沿古丝绸之路的中巴公路段南行,就置身于帕米尔高原之上了。这里是天山、昆仑山、喀啦昆仑山和兴都库什山的交汇处,最高处达海拔7000多米。汽车在崎岖狭窄的山路上蜿蜒爬行,沿途层峦叠嶂,危岩耸立,雪峰皑皑,天空湛蓝,高山湖泊如同翡翠点缀其间,山坡河滩水草丰茂,牛羊遍野,牧歌悠扬,景色美得令人心醉,空气纯净得每吸一口都有甜甜的感觉。
新疆真是太大了!跑了整整一天,我们才到达距喀什290公里的自唐朝就建起的海拔3240米的石头城——塔什库尔干塔吉克族自治县呢!这时大家都被汽车颠簸得快散了架,当晚便寻得名为“帕米尔”的宾馆住下了。
翌日清晨,我们动身前往新疆海拔最高的口岸——红旗拉甫。这里海拔5100米,高山环绕、终年积雪,风光壮美,但由于气候、环境恶劣素有死亡山谷之称;当地居民主要为塔吉克族,是中国与巴基斯坦唯一陆路进出境通道,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国门。它对面就是巴基斯坦的基斯特口岸。由于长年大雪封山,每年只在5月至10月开关。
我们的面包车刚翻过海拔4800米的红旗拉甫达坂,便看到前方山崖上赫然书写着“为国戍边”四个大字,我们顿时激动不已。到口岸边防站时,一位解放军班长上车,特意护送我们去中巴边界。经过最后一道检查哨时,他体谅我们都是老年人,主动下车向哨兵打招呼,拉起栏杆,汽车得以直达界碑处。别看只有这一、二百米,在高原缺氧的情况下,老胳膊老腿的若是步行上去,肯定吃不消。当刻有“中国·1986”红色字样的界碑耸立在我们面前,大家无比兴奋,欢呼雀跃,纷纷拍照留念。遗憾的是,解放军官兵严遵纪律不能与我们一同照像;而国境那边的巴基斯坦哨兵却示意来合影,倒也增添了一些乐趣。从界碑处下来后,巧遇一位解放军首长正在边防站,我们诚恳地向他表达了老年大学学员对坚守在海拔5000多米且严重缺氧的边防战士的一点心意。他对我们的慰问表示感谢,并热情地邀在场的指战员与我们部分团员一起合影,并倾听了我们上气不接下气的赞歌。
归途中,导游小姐告诉我们,她看到边防军指战员与我们水乳交融的情景时,禁不住热泪盈眶了……
——
原载《老年教育》第137期
【注】
(1)补充照片并略改后重发。
(2)题图来自网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