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商人有宗教
一般认,中国没有本土宗教,中国人没有信仰。其实,这是错误认知。早在3700年前的商朝,就已经有了半伦理化的宗教。
宗教三要素:情感、观念、仪式。比照三要素,我们分析商代宗教:
1,宗教情感,宗教信徒因信仰而产生的神圣感。帝(上帝)是至上神。帝是万物之源,万物主宰者。
2,宗教观念,是宗教形式的思想基础和前提。对帝超自然力量的信仰和敬畏。
3,宗教仪式,具有特定象征意义的一系列宗教行为。甲骨文记载大量祭祀、占卜等。
二、上帝之名被基督教借用
God,在《旧约》是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者。基督教进入中国,God译文有多种译法。
基督教在唐朝贞观九年基督教进中国,称景教。“God”在当时被译为“佛”或“天尊”。
元朝 基督教二进中国,称景教。God译阿罗诃
。
基督教在华传播盛于明末清初,中国教区负责人的利玛窦将基督教的“God”译为“天主”,称“吾天主乃古经书所称上帝也”。
19世纪初,美教士马礼逊“God废弃“天主”而选择“神”,
他认为中国人把基督教的“天主”与中国传统的“菩萨”混为一谈。马礼逊译本流行几十年,重译呼声很高。
修订伊始,英国圣经公会与美国圣经公会严重对峙。英国圣经公会主张将“God”译为“上帝”,美国圣经公会则坚持“神”的译法。最终,各唱个调,英国圣经公会赞助出版的《圣经》“God”只用“上帝”,美国圣经公会坚持“神”的译名,由它赞助出版的《圣经》自然选用“神”这一译名。
1938年,新的圣经中,“God”的中译名就统一为“上帝”了。至此,上帝这位3600多年前的中国至上神,成了基督教的G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