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梁羽生先生和他的新派武侠小说

(2009-01-26 13:10:55)
标签:

梁羽生

萍踪侠影录

大唐游侠转

七剑下天山

武侠

文化

分类: 管中窥豹

    中午上网,看到了一则新闻:《武侠大师梁羽生去世》。对于生在70年代的人而言,梁羽生、金庸、古龙是一段挥之不去的记忆。古龙先生早已经驾鹤西游了,如今梁羽生先生也已85岁的高龄作古。随着一代大师一同逝去的,还有属于我们的那段记忆。

    从小学时候开始,就看梁先生的作品,在读大学之前,把《萍踪侠影录》、《七剑下天山》、《白发魔女传》、《散花女侠》、《冰河洗剑录》、《慧剑心魔》、《牧野流星》、《云海玉弓缘》、《大唐游侠传》等作品都生吞过。总体来说,我觉得梁先生的作品具有如下的特点:

    第一,从体裁上说,属于旧式武侠小说向新式武侠小说过渡的最后一个环节。旧式武侠小说往往以章回体出现,而且一定要和历史事件扯上关系,顺便弘扬主旋律,比如说《七侠五义》、《大八义》、《小八义》等。在梁先生的作品里,还可以看到“各位看官”、“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之类的旧式武侠小说惯用词汇,但是体裁焕然一新。梁先生的作品不再拘泥于人物的脸谱化和故事的程序化,抛开了非黑即白的旧观念,承认人性的复杂性,并在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上面着墨颇多。这样的新体裁,使得书中的人物更加贴近读者,更加富有人情味儿,自然也就更加赢得了读者的欢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梁先生开辟的新体裁挽救了中国的武侠小说。

    第二,从个人的武功上说,引入了“内力”、“心法” 、“正派武功”、“邪门武功”、“武德修养”等新概念。这些个新概念,为武功的修炼提供了几乎无限的想象空间。比如说,一个年轻人,只要“内力”修炼的足够高深,完全可以击败苦练了30年的中年人。从此,武侠世界里没有了论资排辈,少年剑客大行其道。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大唐游侠传》里面的段克邪,年纪轻轻就可以击败成名数十年的前辈。另外,“正派武功”一般都具备投资周期长,初期见效慢,但是长期收益良好的特点;而“邪门武功”却与之相反,一开始见效很快,相当于“疯狂英语”的假期速成班,但是越到后面风险越大,极容易走火入魔。这其实蕴含着一种哲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如果有人告诉你某件事情风险很小而收益极大,就可以判断出这个人是在忽悠你呢。

    第三,从习武的意义上说,“武”是为了“侠”。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就摆脱了旧式武侠习武报仇的老套路,把习武的境界提升到一个崭新的层次上。比如说,《萍踪侠影录》里面的张丹枫,他的武功已经达到了当时的巅峰,如果为了报其先祖张士诚的白沙滩之仇,完全可以干掉朱姓皇帝,但是他并没有这么做,因为这样的后果会使得天下再次陷入混乱。为了天下苍生,把仇恨埋在心底,这才是真正的侠客风范!金庸先生的《鹿鼎记》里面的独臂神尼最后也放弃了寻仇,转而一心修行,可以说也是出自同样的心理。

    新体裁,新武功,新境界,这就是梁先生奉献给我们的新武侠。最后,借用梁先生的一句话作为凭吊:莫道萍踪随逝水,永存侠影在心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人生的驱动力
后一篇:朋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