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糖丸爷爷顾方舟看成功的使命感

(2019-01-21 12:32:44)
标签:

领导力

管理

从“糖丸爷爷”顾方舟看成功的使命感

但凡人的成功都都有许多原因,一般来讲,不外乎外因和内因。外因是环境因素,比如良好的制度和政策,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人才加速成长。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先生带来了科学的春天,中国涌现出无数的科技精英,提升了中国的科技水平,为改革开放奠定了人才基础。内因对人的成功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心理学研究表明成长的动机很关键,比如成就动机、责任动机、使命动机等等。动机明确如同自带马达,不用扬鞭自奋蹄。学习和工作废寝忘食、立志高远、披荆斩棘,在各自的岗位上能够取得一系列的成就。

医学存在的根本价值就是救死扶伤、预防保健和康复功能,人人享有健康的权利。中国有许多医学大家,比如林巧稚、裘法祖、吴介平、顾方舟、吴孟超、侯云德、钟南山等等。到底是什么让他们成为具有医者仁心,成绩卓著的呢?在此,我想通过“糖丸爷爷”顾方舟来分析成功人士或企业组织的使命感。

 从糖丸爷爷顾方舟看成功的使命感

 一、             顾方舟身上体现的医务使命感

顾方舟先生(1926616201912 ),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医学系,曾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的院校长、一级教授、病毒学家和医学科学家。

光明日报对他的评论是:顾方舟把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消灭脊髓灰质炎这一可怕的儿童急性病毒传染病的战斗中,是中国组织培养口服活疫苗开拓者之一,为中国消灭脊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重要贡献。

活疫苗道路。脊髓灰质炎又称小儿麻痹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江苏南通1680人突然瘫痪,大多为儿童,466人死亡,随后在中国迅速蔓延。

1957年顾方舟临危受命,从患者粪便中分离出脊髓灰质炎病毒并成功定型。当时,美苏研制出了“脊灰”疫苗,分为活疫苗和死疫苗两种。顾方舟认为,疫苗研发须符合中国国情。1960年,经过动物试验和人体试验,顾方舟带领团队研制出脊髓灰质炎活疫苗。不久,首批500万人份疫苗生产成功,在全国“脊灰”暴发城市推广,疾病流行高峰纷纷削减。顾方舟选择了活性高、成本低的活疫苗,体现了中国科学家的勇气和担当。

从液体疫苗到糖丸。为了防止疫苗失去活性,需要冷藏保存,但当时中国尚无疫苗冷链运输,液体疫苗装在试剂瓶中运输不便。为什么不能把疫苗做成糖丸呢?这一念头涌上顾方舟心头。经过一年多的研究测试,脊灰糖丸疫苗研制成功了。糖丸疫苗在保存了活疫苗病毒效力的前提下,延长了保存期。

糖丸疫苗的推广,让“脊灰”的年平均发病率从1949年的十万分之4.06,下降到1993年的十万分之0.046,使数以万计儿童免于致残。2000年,世卫组织宣布中国为无脊灰状态。

不忘初心 传承脊灰防治事业。脊髓灰质炎疫苗研制期间,就曾发生顾方舟父子试药的故事。1960年,“脊灰”疫苗期临床试验前期,顾方舟冒着瘫痪风险,服下活疫苗后,他担心疫苗是否也能在儿童身上发挥作用,而征集儿童人体试验对象一时也比较困难。于是,顾方舟喂不到一岁的儿子服下疫苗。顾方舟当时对同事说。“如果我们生产的疫苗自己都不信任,那让别人怎么放心使用。”

顾方舟使人类搭上健康方舟,他是一位科学技术家,是一位战略科学家,是一位卫生管理家,更是一位医界领导人。顾方舟一生只做一件事,凡事贵在专,贵在坚持不懈,践行医疗工作者的使命。

 

二、             成功离不开不可遏制的使命感

具有使命感的人不会受倦怠情绪的困扰,高度卷入工作中的人心理耐受性强,不容易出现倦怠情绪。顾方舟带领团队到云南的山洞建立实验研究基地,没有房子自己亲自动手;对研制疫苗的安全性,让自己的孩子先接受试验;想尽一切办法和聪明才智,专注一件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年轻时多学习,不断积累,成为医学教育家和卫生政策专家。

当一个人将他从所从事的工作,不仅仅当成一个工作或职业,而是将工作当成一种事业,肩负使命的时候,将产生一种深刻的满足感和心理成功。顾方舟殚精竭虑,研制出小儿麻痹疫苗,拯救了千万儿童的生命,避免了百万儿童的残疾。这是多么伟大的成就!

许多有社会使命感的企业,承担社会的责任,倡导“三重底线”,即财务、环境和社会底线。在企业文化中,员工从事的不仅仅是一份工作,而是一份事业。我曾经服务的一家企业,已经有90多年的历史,也是世界500强企业。专注于糖尿病的疾病研究和药物开发,他们的使命就是“打败糖尿病!”激励员工工作不仅是获得一份薪水,同时感到自己的工作的意义,员工的自豪感和保留率也非常的高。很值得国内的一些企业学习,企业老板不能只是发财,偷工减料,也要承担社会责任!

我们应该发扬传承同仁堂的“同修仁德,济世养生”的企业使命,“炮炙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职业道德,这就是同仁堂为什么能够成为百年老店。

什么是使命?个人将其当成他生命目的的工作,能从人们的内心深处,促使人们完成工作的强烈感受。每一位公务员要肩负“为人民服务”的使命,每一位老师要承担 “教书育人”的使命,每一位医生要心怀“治病救人”的使命,每一位销售员要有“满足客户需求”的使命。

工作具有使命感,生活才有充实感。无论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都需要有使命感。

 三、            使命是如何帮助个人或组织成功?

问问自己,每天早上起床,是谁叫醒你的,是你的闹钟还是你的使命召唤你的呢?

现在请你闭上眼睛,静静地想想,个人或组织为什么需要使命?使命为什么这么重要?

为什么顾方舟能够成为几代人的“糖丸爷爷”?他的学医之路是应她的母亲要求,学医人天生肩负着医者仁心。想一想这位老爷爷,活到92岁也是不简单的。某种程度上,他在生活中也在践行医学的知识和理念。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脊髓灰质炎疾病在中国迅速蔓延。顾方舟和其他医学工作者看到这一幕,肩上的使命感油然而生,也是医学人报效人民的机会。
为什么袁隆平能够成为中国的“杂交稻之父”?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袁隆平先生高尚的人格,将个人的事业追求服务于人民、造福于人类的大爱无疆。他走出了农村而又毅然回到了田间地头,用自己的知识帮助农民群众搞好生产,脱贫致富。
为什么马丁·路德·金能领导美国“民权运动”?他不是唯一一个遭遇非公民待遇的美国公民。他无疑也不是那个时代唯一伟大的演说家,但他最终成为民权领袖,领导黑人获得了民权自由。
为什么华为公司能成为中国“第一民营企业”?十几年以前华为就提出,华为的追求是实现客户的梦想。历史证明,这已成为华为人共同的使命。丰富人们的沟通与生活,聚焦客户关注的挑战和压力,提供有竞争力的通信解决方案和服务,持续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

普通人的思考的方式、行动的方式和交流的方式都是有外而内的,他们常常觉得环境不公,时机不对,或者在日常中做些常规的工作,并不知道为什么做。但是,有效领导者的思考模式是由内而外的。他们做一件事情是先思考为什么做,然后才是如何做和做什么(why-how-what)。 这就解释了无论是作为一个成功的个体还是组织,有效的领导者能够拥有其他人不能实现的感染力。所有的思想、行动和交流都是自内而外的,这个为什么(why)就是使命,就是我们每天行动的意义所在。

 

从糖丸爷爷顾方舟看成功的使命感

 

上述的三个圈(why-how-what)理论,又被称为西蒙.斯涅克的黄金圈理论。这个原理也深深地改变了我的观点,也深深地改变了我行事的方式。做事要目标明确,关注价值,合理地使用精力,才能行稳致远。

毫无疑问,世界上每个人、每家企业都明白他们在做什么;一些人也知道怎么样去做,可以把这叫做有差异的价值主张,或者是专有的工艺,或者独家卖点。但是,极少人或企业知道,为什么要做自己所做的事情。这里的为什么,不是指为利润,利润只是个结果而已,凡事总是会有结果的。

我们应该反思,你的目的是什么?你的动机是什么?你的信仰是什么?

为什么你的企业会存在?你为什么而工作?为什么其他人需要在乎这些?

具有感染力的领导人和企业,不论他们的规模、行业怎样,所有的思想、行动和交流都是自内而外的。制药业巨头默沙东公司的使命"通过我们的新型药物、疫苗以及动物保健类产品,改变全世界人们的生活。我们致力成为最顶尖的研究密集型生物制药公司,并专注于提供领先的创新和解决方案,以满足当今和未来的需求。",而不是仅仅卖药赚钱!其创始人乔治·默克说过“应当永远铭记,药物是为人类而生产,不是为追求利润而制造的。只要坚守这一信念,利润必将随之而来。仅仅发明了一种新药,并非已经大功告成,还要探索有效途径,使默沙东的最佳科研成果,能够造福于全人类。”

影响人类的行为,要么靠操纵,要么靠感召。操纵(金钱、权利)带来的是交易,是短期的效益。感召(愿景、使命和意义)带来的是信任,是永续经营。

由内而外探寻自己内心的声音,寻找自己的人生使命;就会不知疲倦,不会彷徨,不会落伍;人生成功的概率就会更大,幸福感也会随之而来!

2019121日,茆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