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课后练习的内容介绍、主要特点及运用策略
(2020-10-29 16:17:31)
标签:
转载 |
分类: 教学研究 |
课后习题,学生语文学习的“支架”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课后练习的内容介绍、主要特点及运用策略
课题组骨干成员
摘
关键词:统编小语教材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中,除略读课文外,每篇课文后面均编排有练习题。这些练习题是编者根据课文内容精心设计的,是对课文重点、难点的提示,是课堂教学目标的一种呈现,我们教者要准确把握编者意图,充分而有效地运用好课后习题,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笔者以“部编本”小学五年级上册教材为例,对教材课后习题的内容、主要特点及运用策略等方面展开研究,希望能有效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
一.全册课后练习的内容介绍
(一)全册课后练习内容列表呈现
篇名 |
课后练习内容及要求 |
每课课后练习数量 |
1.《 白鹭 》 |
1.朗读课文。说说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2.课文第6~8自然段描绘了三幅优美的图画,请你为每幅图画起一个名字。 3.背诵课文。抄写你喜欢的自然段。 |
3 |
2.《 落花生 》 |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2.从课文中的对话可以看出花生具有什么样的特点?父亲想借花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小练笔 花生会让我们想到那些默默无闻作贡献的人。看到下面的事物,你会想到哪些人?选择其中一个,试着写一段话。 竹子 梅花 蜜蜂 路灯 |
3 |
3.《 桂花雨》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 2.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其中蕴含的感情。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葱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3.联系下面的“阅读链接”, 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的含义。 |
3 |
4*.《 珍珠鸟 》 |
|
0 |
5.《 搭石 》 |
1.你读这篇课文用了几分钟?了解了哪些内容?和同学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2.说说课文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画面是什么,从哪些语句中可以体会到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
2 |
6.《 将相和 》 |
1.你读这篇课文用了几分钟?了解了哪些内容?和同学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2.读下面这段话的时候,你一眼看到了多少内容? 3.根据下面的提示,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完璧归赵一渑池会面一负荆请罪 4.蔺相如、廉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结合具体事例说一说。 5.选做 选一些词语或句子写在卡片上,比一比,看谁能一眼看完卡片上的所有内容。 |
5 |
7.《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 |
1.你读这篇课文用了几分钟?了解了哪些内容?和同学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2.根据课文内容,按运动速度的快慢给下面的事物排序,照样子填序号。 小光 游华
火箭 3.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或不懂的问题,带着问题再读课文,和同学讨论。 |
3 |
8.《冀中的地道战 》 |
1.你读这篇课文用了几分钟?了解了哪些内容?和同学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2.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是什么?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 |
2 |
9.《猎人海力布 》 |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海力布的哪几件事。 2.试着以海力布或乡亲们的口吻,讲一讲海力布劝说乡亲们赶快搬家的部分。 3.小练笔 根据课文内容,给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写一段话,简要介绍它的来历。 |
3 |
10.《牛郎织女(一)》 |
1.默读课文,说说牛郎和老牛是怎么相处的,他和织女是怎么认识的。 2.课文中有些情节写得很简略,发挥想象把下面的情节说得更具体,再和同学演一演。 牛郎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老牛。 仙女们商量瞒着王母娘娘去人间看看。 3.选做 课文中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如,老牛突然会说话了,它知道织女何时会下凡。在其他的民间故事中找出你觉得不可思议的情节,和同学交流。 |
3 |
11. |
资料袋 |
1 |
12.《古诗三首》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示儿》。 2.读懂诗歌的题目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的内容。从三首诗的题目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3.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再想想它们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
3 |
13.《少年中国说(节选)》 |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连贯而有气势。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说说课文的意思,再回答下面的问题。 课文用哪些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 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有什么联系? 3.课文诉说了中国人的强国梦想。百年来,在强国梦想的激励下,涌现出大量的优秀人物,为国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如地质学家李四光、核物理学家邓稼先、数学家华罗庚、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查找资料,读一读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杰出人物故事,和同学做一份手抄报。 4.选做 和同学集体朗诵课文。 |
4 |
14.《 圆明园的毁灭 》 |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反复朗读,读出情感的变化。 2.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 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同学交流你的想法。 3.读下面的句子,注意表示时间的词语,联系上下文说说你的感受。 4.结合相关资料,说说为什么“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5.读读下面的“阅读链接”, 结合相关资料,体会其与《圆明园的毁灭》表达情感的相似之处。 |
5 |
15*.《小岛》 |
|
0 |
16.《太阳》 |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太阳?太阳对人类有哪些作用? 2.读下面的句子,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是运用哪些说明方法介绍太阳的,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
2 |
17.《 松鼠 》 |
1.默读课文,把从课文中获得的有关松鼠的信息分条写下来。 2.读下面的句子,找出课文中相应的内容,体会表达上的不同。 松鼠体形细长,体长17~26厘米,尾长15~21厘米,体重300~400克。 松鼠在树上筑果或利用树洞栖居,果以树的干枝条及杂物构成,直径 约50厘米。 松鼠每年春、秋李换毛。年产仔2~3次,一般在4、6月产仔较多。 一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 (第二版) |
2 |
18.《慈母情深 |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中的场景,说说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慈母情深”。 2.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反复出现的部分,想想它们的表达效果。课文中还有一些这样的语句,画出来和同学交流。 3.小练笔 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我”拿到钱时“鼻子一酸”。你有过“鼻子一酸”的经历吗?试着写一写。 |
3 |
19.《父爱之舟》 |
1.默读课文,说说在“我”的梦中出现了哪些难忘的场景,哪个场景给你的印象最深。 2.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都大不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 (“新滋味”指的是什么?) 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作者对父亲怎样的情感?) 3.课文为什么以“父爱之舟”为题?从课文中找出相关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
3 |
20*.《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
|
0 |
21.《古诗词三首 》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枫桥夜泊》。 2.读一读,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体会其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3.借助注释,理解《长相思》的意思,试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同学交流。 |
3 |
22.《四季之美》 |
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背诵课文。 2.读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体会其中的动态描写。 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 3.选做 课文所写景致不多,却营造出美的氛围。仿照课文,用几句话写一写自己印象最深的某个景致。 |
3 |
23《鸟的天堂 》 |
1.朗读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2.课文分别描写了傍晚和旱晨两次看到“鸟的天堂”的情景,说说它们有哪些不同的特点。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读一读相关段落。 3.阅读链接 |
3 |
24.《月迹 》 |
|
0 |
25.《古人谈读书 》 |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 3.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的哪些内容对你有启发。 |
3 |
26.《忆读书 》 |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说说冰心回忆了自己读书的哪些经历,她认为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 2.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你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体会。 3.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这种读书方法?和同学讨论,说明理由。 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 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 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
3 |
27.《 我的“长生果”》 |
|
0 |
(二)与人教版教材课后练习数量的比较
“部编本”五年级上册教材共有课文27篇,其中精读课文21篇,略读课文6篇。共编排课后练习题64道。略读课文课后没有练习,但课前有阅读提示。课后练习最多的课文是《将相和》、《圆明园的毁灭》这几篇,有课后练习题5道,每篇精读课文课后习题平均为3.05个,全册平均每篇课文课后练习2.37个。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材共有课文28篇,还安排一个综合性学习单元,其中精读课文14篇,略读课文14篇,共有课后习题65道,每篇精读课文课后习题平均为4.64个,全册平均每篇课文课后练习2.32个。相比人教版册教材,统编版教材课文练习题有所增加。但统编教材精读课文的篇数比人教版教材要多,因为略读课文课后都没有安排练习题,所以统编教材每篇精读课文设计的习题比人教版的要少。
(一)读书类
1.表述准确,更有可操作性。
与人教版相比较,部编版教材对于朗读能力的训练上,目标更明确,提供的方法指导也更利于操作。如《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人教版的课后朗读要求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而部编版教材的课后朗读要求是: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反复朗读,读出情感的变化。默读课文,是前几个单元训练“读书要有一定的速度”这一语文要素的强化,读出情感的变化,则是在默读思考,感知情感变化的基础上,通过反复朗读来体验情感的变化。这样有梯度、有层次的训练,让教师在指导朗读时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切实可行的抓手,学生的朗读能力也有了提升。
2.训练集中,目标意识更强。
部编版第二单元主要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集中训练阅读速度。助读系统中,每篇课文都关注了读书所用的时间,了解了哪些内容,交流读书体会等,但训练点又有所侧重,《搭石》侧重训练“集中注意力、不要回读”;《将相和》侧重训练“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侧重训练“借助关键词句提高阅读速度”;《冀中的地道战》侧重训练“带着问题读从而提高阅读速度”。学生可以在阅读中反复训练这些方法,不断丰富阅读经验,从而迁移运用于今后的阅读实践。
(二)练笔类
1.有梯度,写作导向性更明确。以《落花生》一课为例,人教版练笔要求是“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你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部编版练笔要求是“花生会让我们想到那些默默无闻作贡献的人。看到下面的事物,你会想到哪些人?选择其中一个,试着写一段话。竹子 梅花 蜜蜂 路灯”比较两个版本的小练笔要求表述,不难发现,人教版表述比较抽象,学生很难找到具体的练笔对象,而部编本就不一样,列举了四种学生熟知的事物,学生自然能联想到这些事物与一些人之间的联系,再结合课文所学到的表达方法来创作,自然有话可说,这也与单元训练重点非常契合。
2.接地气,更贴近学生的生活。部编版教材编写一大特点就是非常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慈母情深》一课的课后小练笔: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我”拿到钱时“鼻子一酸”。你有过“鼻子一酸”的经历吗?试着写一写。这里要求学生写一写自己“鼻子一酸”时的真切感受,就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写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最真挚的情感。这样的练笔,更能够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从而创作出精彩的语言。
三、部编本教材课后练习的运用策略
(一)利用课后练习,引导学生课前预习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引导学生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必不可少。如何提升学生课前预习的效率与效果,教师可以利用课后练习来作为参考依据和材料。比如《猎人海力布》一课。这是以“民间故事”为主题的单元选文,训练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和“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后习题按照四个层级进行课前预习。
一读:结合课后第一题要求,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海力布的哪几件事。让学生用前面单元“阅读要有一定速度”的标准速读课文,并提取文中重要信息,了解课文写了海力布的哪几件事。
二说:结合课后第二题要求,试着以海力布或乡亲们的口吻,讲一讲海力布劝说乡亲们赶快搬家的部分。让学生将故事讲给同伴或家长听,学生可以在中年级“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基础上加入自己的理解与想像进行“创造性复述”,目的是引导学生把故事讲得更生动,更有吸引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三写:结合课后小练笔要求,根据课文内容,给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写一段话,简要介绍它的来历。这是训练学生提取故事的主要信息,用摘录、删减、改写、概括等方式缩写故事,尽量做到事件完整、情节连贯。
四拓展:结合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的要求,阅读、搜集其他民间故事,并与同学们分享自己课外阅读的成果,一起感受阅读民间故事的快乐。
这样的预习,不仅培养提高了学生预习的能力,也为课堂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提供了保障。
(二)结合课后练习,精准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制定,是组织课堂教学的灵魂。教材的课后练习就是教师制定教学目标的一个很好的抓手。教者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结合学段特征、教材特点、学情分析以及单元训练重点等。如《搭石》一课,新旧两个版本编排单元主题和语文核心素养训练点就不一样。人教版将这篇课文安排的四年级上册“爱的力量”这个主题单元,而部编本则将其安排在“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主题单元。部编本课后安排了两道习题:
1.你读这篇课文用了几分钟?了解了哪些内容?和同学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2.说说课文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画面是什么,从哪些语句中可以体会到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因为单元主题和重点训练的语文要素不同,那么教师在进行文本解读和教学设计时,就要结合课后习题合理取舍,做到科学而精准的定位。为此,笔者将部编本教材《搭石》一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记下读书时间,能集中注意力,做到不回读。
2.了解课文内容,交流分享读书体会。
3.品读作者细致描写的典型事例,抓住关键词句,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确定这样的教学目标,教者就能很好把握住课堂教学的方向,让教学流程紧扣教学目标和重点训练的语文要素,从而使得教学思路更加清晰、明确。
(三)巧用课后练习,优化设计教学环节
部编本教材课后练习系统,体现了每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每一课的课后练习的编排,又是有层级、有梯度的,契合了单元主题和训练语文要素。教者可以巧用课后练习,优化设计课堂教学环节,以取得更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忆读书》课后有三道练习题: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说说冰心回忆了自己读书的哪些经历,她认为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2.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你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体会。3.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这种读书方法?和同学讨论,说明理由。
教者在教学设计时,就依据课后习题,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活动:
1.初读,感知内容。引导学生快速默读课文,用符号圈画梳理出冰心读书经历和读书感受的重要信息。
2.品读,赏析课文。抓住文末“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句话,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感悟其中深意,并结合自身的读书经历,谈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体会。
3.细读,习得方法。借助梳理出的读书方法,如,“一知半解地读”“反复读”“比
较读、挑选读”等,引导学生交流自己读书时是否用到过作者谈到的读书方法,自己还有哪些好的读书方法进行分享。
在进行第三环节的教学时,教者巧用课后习题第三题,设计了一个“辩论赛”,正反两方各持不同观点,进行阵锋相对的辩论。学生在经历这场辩论之后,对作者的读书方法和读书经历有了更深刻的感悟。这样来优化教学环节,学生参与其中,真切体验,激发了兴趣,激活了思维,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部编版教材课后练习系统的编排,是编者们的匠心独运,为教师落实语文要素的训练,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提供了支架,我们教者要准确把握编写意图,合理开发利用,真正发挥其应有的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