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课堂上不宜给学生发奖品

(2015-02-25 10:43:16)
标签:

教育

分类: 美文转载
上学期,我连续听了几节小学低段的公开课。在课堂教学中,有一种现象十分耐人寻味:若是常规课,教师几乎很少采用奖品激励措施;而对于比赛课、观摩课等公开课,教师却频频在课堂上发奖品。奖品有铅笔、橡皮、尺子等学习用品,佩戴小红花,颁发小星星,奖励笑脸图标、卡通贴纸等。公开课为什么要发奖品呢?无非是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赢得听课教师的好感,事实上却弄巧成拙,露出了作秀的尾巴。公开课的精神实质在于研讨,应该崇尚平实、真实、实用。发奖品固然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存在不少弊端。

  通过发小奖品的办法来调动学生、活跃课堂气氛,效果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的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要真正能够“煽动”学生,让学生看重小奖品、想得到小奖品的话,教师必须是真心去做,要让学生感受到这种表扬不是偶尔为之的形式,而是发自教师的内心。

  面对奖品,成绩好的学生自然会十分积极认真,争取使自己的表现能用奖品来肯定,就是那些基础不太好的学生也会产生碰碰运气的念头。得到奖品的学生欢天喜地,没得到的则唉声叹气。真是几家欢喜几家忧!

  当教师准备抽学生回答问题时,场面一般是比较混乱的,很多学生不会端正地举手,为了引起教师的注意,他们站起来或跑到过道里,热闹的场景不亚于超市门口的抽奖。这是其他奖励方式所不及的效果,但是驱动学生的到底是求知欲还是物质欲呢?

物质奖励的效果确实比精神奖励更明显,有的学生在得到物质奖励之后,会小心地收藏起来,把它作为一种纪念,不时拿出来看看,或拿出来与同学比。

  但有的学生把奖品当作炫耀的资本,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这时的奖励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反而影响了学生的思想,导致他们相互攀比;还有的学生并不把这些当回事,一旦物质奖励很小或用处不大,会被随手丢弃,教师的心血付诸流水。

  由此可见,课堂激励性评价靠发小奖品存在着的弊端有:

  一是违反了教育的公平原则。每节课得到奖品的学生人数不等,最多时不到总数的二分之一。教师提出的问题一般不是很难,大多数学生举手要求回答,而教师不可能每个人都叫到,获奖的学生仅仅是得到了机会,其实并没有多么突出的表现,因而授奖机会的不均带有运气成分,造成了不公平。

  二是违背了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不在于选择和判断,而是为了进一步改进教学,让学生从自身的进步中寻找学习本身的快乐和成就感。充满真情与恰到好处的表扬、亲切的微笑、诚挚的话语或许更能打动学生的心灵,更能成为学生内在的、不竭的学习动力。

  三是影响了教学过程的连贯性和流畅性。讲课过程中,教师多次停下来发奖品,或用奖品诱导学生,占用了课堂教学时间,影响了课堂教学步骤的连贯性与流畅性。

  四是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降低了课堂学习效率。有的教师手上一直不离的不是教具而是奖品,教师忙着发奖品,学生忙着领奖品、数奖品,课堂乱哄哄,教学效果欠理想。有的学生眼巴巴地看着教师手中的奖品,似乎很卖力地学习,一旦得到了奖品,激动得把玩不止,无法静心上课,甚至向其他学生炫耀。

  五是误导了学生回答问题的动机。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正确动机应该是追求知识与真理,学生却看成是得到奖品。只要学生撞对了教师要的答案,就能得到奖品,学生追求的不是获得知识与获得知识后的愉快心理,而是获得奖品的喜悦。学习目的变得狭隘。

  六是冲击了常规课堂教学。公开课发奖品对日常教学具有负面作用。学生在参赛教师奖品的刺激下,表现积极踊跃。这种对奖品的功利性依赖,致使在平时没有任何奖励的情况下,学生会感到没意思,不想多发言,折射出学习不是学生自觉自愿的活动。

  学生为了得到奖品而去学习,久而久之,奖品发得多了,司空见惯了,作为学习刺激物的强化功能很快削弱,起不到所期望的作用。因此,我认为在日常教学中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还是多用口头激励评价表扬和鼓励为好。这些鼓励性的话语,使学生能充满自信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也使学生学会了欣赏别人的优点。

  留意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变化,教师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和反馈。也可以恰当地使用体态语言,即“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夸奖的手势、一个肯定的眼神、一次轻轻的抚摸”,能在一定程度上辅助口头语言,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更具感染力。

  可以说,教师的激励对于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能够在自己有进步时得到教师或家长的激励,对于他们来说往往是下一次努力的动力,在一定程度上能调动学习积极性。我认为,课堂奖励应该“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教师应该把握好这个度,而学生要如何面对奖励,我们教师要给予一定的引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