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巧用“顺口溜” 轻松学科学

(2015-01-24 18:56:42)
分类: 教学研究

我们的身边处处有科学,科学课上讨论的许多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虽然有些现象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但现象之中蕴含的科学道理却不易被理解掌握。如果只是照本宣科,机械地讲授科学概念或者是全靠学生自主探索发现规律,老师没有主动去创造一些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只能是很少一部分学生有些浅显的体会,多数学生就像走马观花,一知半解,过后很快就会忘得一干二净,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差。

  要想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深刻的体验,形成牢固的印象,真正理解科学规律,老师就要想办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多采用一些适合小学生特点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既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学起来又感觉很轻松,真正实现寓教于乐,快乐学习。基于这种考虑,在教学实践中有些知识我们就可以采用“顺口溜”这种轻松活泼的方式来实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科学知识
  像三年级下册《地球的大气层》一课,学习内容是大气层的分层结构,由地面向上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它们的分界线距地面高度分别是“10km、50km、80km、500km、1000km”。对于这些枯燥的数字,许多学生表示不好记,没有兴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把高度数值改为“1万米、5万米、8万米、50万米、100万米”,然后总结成几句简洁的“顺口溜”:“地球有大气,眼看不到边。1、5、8、5、1,对、平、中、热、散。”通过用心地设计,这些数字就有了规律可循,非常容易记住,至于各层的名称,多读几遍之后也能较好地理解了。采用这个方法,几乎所有的同学在几分钟内就掌握了这些内容,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用“顺口溜”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概念
  《鞋底花纹的启示》讨论的是摩擦力的概念,内容较多,涉及学生探究实验,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分析能力,学习起来难度较大。为了减少学习的障碍,我把这部分内容进行了加工:“摩擦力,最常见,听我细细说一遍。行路、穿衣、拿东西,全靠摩擦来实现。有害摩擦要减小,机器润滑不可少。有益摩擦要增加,粗糙表面、压力大。撒炉灰、防滑链,冰雪路面保平安。”这样就把摩擦力的应用、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以及改变摩擦力大小的方法都综合到一起,学习起来非常方便。
  三、用“顺口溜”帮助学生掌握、应用科学规律
  比如《跷跷板》一课介绍的是“杠杆平衡原理”。作为一种玩具,跷跷板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在此基础上给出杠杆的概念学生也能接受。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若两边物重相等,学生也会很快说出两边距离也相等时就会平衡,本课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到这个层次就基本可以了。然而课本上还有大人、小孩同玩跷跷板的场景,两人到支点的距离是不相等的,所以学生实验也要探究两边物重不相等的情形。若两边物重不同,就会有许多学生感到困惑,不能较快地找到平衡点;即使有同学做出实验现象,也不易总结出平衡的条件。
  我思考后认为,这个规律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难度稍大一些,不容易掌握。怎样才能帮助学生较快地学会它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呢?我又想到了编写“顺口溜”。我是这样编的:“小杠杆,要平衡,两边有轻重。一样重就一样远,两边总相同。重的近,轻的远,乘积要相等。”它形式简洁,易懂易记,再结合实例进一步讲解,大多数学生能很快学会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采用“顺口溜”这种方法学习科学知识后,学生感觉科学知识不那么抽象了。能记得牢又学得快,感觉很轻松,就像在玩游戏一样,这是每一个学生曾经的梦想。作为老师就是要站在这个出发点上考虑问题,多为学生着想,教给学生“把厚书读薄”的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轻松地学习,快乐地学习。当他们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之后,对读书学习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厚,由此我们的学生便可进入到一个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状态之中,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就可以得到较大提高,我们的学生就会有更多的时间接触更广泛的知识,这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极为有益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