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史上最简单的平仄推导过程,再也不用死记硬背了

(2020-10-13 14:56:06)
标签:

转载

平仄

推导

分类: 七嘴八舌

史上最简单的平仄推导过程,再也不用死记硬背了

 

焚琴煮鹤 发布于2020-08-12 16:05 

初学者福音!欢迎转发!


史上最简单的平仄推导过程,再也不用死记硬背了

 

  在学习格律诗的路上,初学者最头疼的恐怕就是“平平仄仄”的格式了。本文将尝试用最直观的方法,帮你搞掂平仄格式,再也不用死记硬背了。

 

盲,什么是格律诗?

 

  诗可分为两大类,古体和近体,古体只要求押韵,近体除了押韵,还要遵守平仄规定,所以近体诗又叫格律诗。


 史上最简单的平仄推导过程,再也不用死记硬背了



 先说简单的,什么是平仄

    现代人讲普通话,普通话的一二声就是“平”,三四声就是“仄”,


 史上最简单的平仄推导过程,再也不用死记硬背了


 

    古人呢?

    古人不讲普通话,他们的平仄需要查韵书,最常用的是“平水韵”。

    古人的“平上去入”四声中,第一声是“平”,后三声都是“仄”。

 

史上最简单的平仄推导过程,再也不用死记硬背了


    由于时代变迁,语言也在变化,普通话没有了入声,所以很多古诗里的字我们读起来是平,其实却是仄声。要想准确的判断汉字在平水韵中的平仄,可查《佩文诗韵》一书或诗词吾爱app。

 

再说说什么是押韵

 

  押韵就是诗句的最后一个字读音(韵母)要相近、朗朗上口。

  格律诗第一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重点

  奇数句不押韵,偶数句必须押韵,且只能押平声韵。重点

  好了,我们要开始了!

  先来仄起式,

  平仄交替出现,这是“仄仄”开头的,所以叫“仄起式”,


 


 

       奇偶句相反,

 

史上最简单的平仄推导过程,再也不用死记硬背了

 

       偶奇相同,


史上最简单的平仄推导过程,再也不用死记硬背了

 

     奇偶相反,


史上最简单的平仄推导过程,再也不用死记硬背了

 

  七言绝句的大概样子就有了,根据刚才划出的重点,微调一下。

  第一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重点

  奇数句不押韵,偶数句必须押韵,且只能押平声韵。重点

  第二句必须押韵,且只能押平水韵,所以需要我们把第二句句尾的平仄对调(红和蓝对调):

 

史上最简单的平仄推导过程,再也不用死记硬背了

 


    对调后,第二句也符合押平声韵的要求了,


史上最简单的平仄推导过程,再也不用死记硬背了

 

  至此,“仄起首句押韵式”的平仄规则就推导出来了,是不是很简单?

 

 史上最简单的平仄推导过程,再也不用死记硬背了


       如果首句不想押韵,只需把首句末的平仄对调(红和蓝对调),其它句子不用动。


史上最简单的平仄推导过程,再也不用死记硬背了

 

       就这么简单,


史上最简单的平仄推导过程,再也不用死记硬背了

 

   细心的朋友可能发现了,上面两首古人的例诗怎么有些字不符规则?特别是每句的第一、第三字。这是因为在保证没有“三平尾”、“孤平”的情况下有些非关键的地方可以适当放宽,叫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举一反三,再来看平起式

 平平开头,平仄交替,


史上最简单的平仄推导过程,再也不用死记硬背了

 

       奇偶相反,

 

史上最简单的平仄推导过程,再也不用死记硬背了

 

  偶奇相同,

 

史上最简单的平仄推导过程,再也不用死记硬背了

 

 

  奇偶相反,


史上最简单的平仄推导过程,再也不用死记硬背了

 

         第一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重点

  奇数句不押韵,偶数句必须押韵。重点

 

  第二句已经是平声结尾了,不用调。

  第三句不需要押韵,所以句尾平仄要对调一下,

  

 史上最简单的平仄推导过程,再也不用死记硬背了


  第四句要押韵的,所以尾部平仄要对调一下,


史上最简单的平仄推导过程,再也不用死记硬背了


     OK!平起首句不押韵式,就出来了,

 

 

史上最简单的平仄推导过程,再也不用死记硬背了

      

       把第一句的末尾对调一下,就能变成平起首句押韵式,


 史上最简单的平仄推导过程,再也不用死记硬背了



  就是这样,

 

 史上最简单的平仄推导过程,再也不用死记硬背了


 

  绝句的两种格式“仄起式”和"平起式”就介绍完了。

  律诗的平仄呢?

  律诗就是绝句×2,所以它的平仄也是一个道理。

 “首句不押韵式”,把绝句复制一份,接到后面,就成了七律。

 “首句押韵式”,把绝句复制一份,接到后面,对调一下接口处(第五句末尾)的平仄,就成了七律。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验证一下

 温馨提示,虽然律诗是绝句的加长版,但是律诗的中间两联需要对仗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