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文章:臻臻来之不易的“管理之星”一文中,我在末段说,臻臻是一个贪玩好动,连上课也经常喜欢说话搞小动作的人。这个纪律问题是他一直以来困惑我很久的难题。终于被逐渐的克服了。有小小的进步,应该鼓励。如何克服说话上课的小毛病?是学校的留堂?家庭的体罚?空洞的说教?还是其他方法?下回分解,哈哈。
臻臻如何克服了上课说话的坏习惯?
臻臻上课爱说话的小毛病从开学的第一天就有了。直至到前不久,才得以比较大程度的克服。
小学一年级的第一学期,估计老师的要求是松一点,给孩子以从幼儿园到小学阶段过度的一些日子。所以,因为纪律问题,留堂的次数也只是偶尔。可是,进入第二学期,臻臻这个缺点不仅没有改善,反而显得越来越严重。老师严格了,留堂次数更多了。
先说说为啥原因而留堂?原因一般为三个:中午用餐的时候爱说话;午睡的时候不好好睡觉、或弄出声响或和同学讲话影响别人休息;课堂纪律不行,爱说话搞小动作不好好听课。
对于第一个原因,我自己觉得有些不以为然。我认为孩子交流一下,问题不会太大。沉默寡言的孩子真的很令人担心。因为孩子在校,自由活动时间太少,许多时候也被老师管得很死。即便是课间休息的那短短的时间,也规定孩子除了上厕所、喝水之外,不允许到操场上玩(臻臻的科室是在三楼),不允许追逐。以孩子的说话,就是准备一下下一堂课的课本、文具。和同学玩耍,哪怕是一丁点儿的活跃,也几乎是奢谈。我问臻臻,你们可觉得时间太短?他说男孩子们还是都跑下操场玩了,当然老师不提倡。(写到这儿,我还真同情现在的小学生。)好不容一个吃饭的时间,其实说说话也不为过。人是需要交流的,不交流能行吗?说道这点,臻爸很有异议地批判起中国式的教育来:人家外国是提倡孩子交流的。哈。连吃饭这种时刻也不允许放松一下,那可不是太苛刻了?而这个时候,老师通常是让学生充当管理员的身份,执行管理之职。
对于后面两个原因,因为集体生活,肯定要有纪律性,应当严格遵守。我表示赞同。
对于留堂名单的确定,我在上篇文章中说道,一般是老师选出的个别同学在午休或用餐时间执行管理之职。而且我发现,上了黑名单的孩子,就会常常上,而来来回回的,无非就那么几个。不幸的是,臻臻属于这其中的一名。
留堂是怎么样的?就是放学后,其他同学先回家去了。被留堂的同学就得在讲台罚站,延迟时间20-30分钟。
虽然这种留堂是种没有没有半点好处的“苦虐”待遇,但对臻臻而言似乎起不到警戒的效果。被留堂所浪费的时间,差不多可以把当天的作业完成一大半了。尽管每次的被留堂,除了迟回家,还少不了我一顿唠叨甚至是面有怒色的训斥。虽然有时候,臻臻也会感到委屈。他向我辩解,写名单同学有时候也不太公平的。
这学期的第一个月,臻臻常常被留堂。有时候是一周两次。我进行了教育,奖罚章程也不少做。可说归说了,臻臻似乎忘得也很快。效果还是不行。也许,这就是孩子。
同时,我也开始质疑老师的留堂政策。在学校的管理环节上,我想出了一个“下策”:我亲自找了之前行使填写留堂名单的同学,请他能否少写臻臻留堂?因为,除了课堂老师点名批评或确实不守纪律而被老师留堂之外,许多时候,这管理员之职就是在用餐和午休的时候,按照他自己的评判标准来定的。我有些不以为然。因为孩子毕竟是孩子,尤其是才这么小的一年级的孩子。他们不可能完全做到公正、不徇私情。我请同学在以上场合如有纪律上的问题,就提醒一下,可别轻易写上名字了。同学很“听话”,之后就少见臻臻被留堂了。
留堂问题虽然解决了,但是课堂上偶尔说话情况依然存在。我仔细的了解了一下,有两个原因,一是他是找到了一位有“共同兴趣共同语言”的伙伴。二是以他的原话说是他数学课的东东他都会了。这位一样喜欢折纸的同学坐在他的后面,常常在上课的时候用手拉拉他的衣服。所以,他就会回过头去。回头的次数多了,老师自然发觉。我问他,你扭头去和他聊些啥?他说,有时候是他拉我的衣服,有时候是和他聊折纸的事。我说,那你干嘛要在上课上说啊?他又说,数学我都会了。那会了,也不能影响别人呀?其他同学不一定会啊?你说话,坐在你后面的同学看到了,就会注意,那他也不好好听课了。全班同学的成绩都要好,老师才负责任的。况且,老师有时候会讲一些你不懂的地方呢?
我想过办法,本想提议老师给他们这两位好朋友调换一下位置。后来,想想还是算了。自己的孩子要自己来教育。在对臻臻费尽一番口舌之后,再进行“暗访”(找他的同学了解),依然觉得收效甚微。情况没有什么改善。我这才明白,口头教育说服力还是太小,因为,他毕竟不大,真能非常的懂事么?值得怀疑,毕竟是孩子!
针对这个问题,我又想出了两条“对策”。
一.其一,面壁思过。如果因为纪律问题被老师批评或再次被留堂的,除了在学校被罚站以外,回家还得继续“面壁反省”。面壁时间为40分钟至一个小时。你就得笔直地站着,不准乱动,反省自己。(我从这次惩戒竟然悟出了一个道理,也许这个方法可以治治小孩的多动?)这个方法,只实施了一次。之所以这样做,是想让臻臻明白,自己何为,就要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也许个中滋味不好受,臻臻收敛了许多。我想,有时候,狠心也未必就是坏事。
二.其二,罚写作业。这个是我妈妈支的招。她说,向臻臻言明,经过向同学了解或者老师的反应,如果上课纪律未见好转,开小差、爱说话,回家罚写作业。老师布置写3次,咱就得写30次。不管你是否会了,作为惩罚,就势必减少自由玩耍的时间。这一招,至今没有用过。
对于孩子,我一向主张软性的说服教育。但是,软性教育有时候也难免显得有些空洞,你依然故我,我也无奈你何。那么,落到实处,就是比较切实可靠的做法了。相对于以上的几点,我知道,对臻臻而言,我妈妈的“罚写作业”那一招可能最具震慑力,所以最有说服力。
要改掉一个坏习惯,有时候确实很不容易。作为家长,无论如何都要很用心思,积极主动。很多时候,别人的方法不能照搬,要对症下药,才能切中要害。而对于臻臻学习方面这个唯一的问题,困扰了我很久。经过多个方法的尝试,臻臻已经开始明白到自己这个行为的不对。经过我的“眼线”(他的同学)的反映,终于证明了纪律的好转,臻臻正逐渐的在战胜这个缺点。被评为“管理之星”,在感谢老师的同时,也说明了他的进步。因为他的一些同学,有的还依然常常被留堂;不仅纪律不见好转,成绩也是依然不太好。
孩子的教育,作为家长,我们当然要付出更多。如何帮助孩子进步,是我们应当做的,即便有时候是煞费苦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