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孝道教育,离我们有多远?

(2009-02-09 09:00:06)
标签:

孩子

孝顺

教育

离我们

有多远

从小

进行

道德教育

分类: 教育【点滴体会】

             孝道教育,离我们有多远?

 

    例子1:前些日子小草写了一篇关于婆媳关系的文章:婆婆缘何成为横在儿媳间的沟壑?引起了不少网友的跟帖评论。有些媳妇遭遇难相处婆婆表示深有同感,有些婆婆也是满肚子的委屈。以下是我摘录的“婆婆”身份的几条评论:

 

    新浪网友: 我们到是没住一起,我们老俩口一辈子省吃简用的几十万块钱全给儿子买车买房用了,新房子是没我们的份儿不说,儿媳妇还有意见,说平什么我们老两口还留养老费,,她的意思是她们每个月要还房贷,这个房贷应该由我和老伴还,房子他们住着,房本写的是他们俩的名子,儿子年薪10万,我们老两口退休金一共3000块,平日里还要看病吃药,一分钱不给我们就罢了,还这样闹腾,父母还不能说话,一说话儿子就说他压力大,怎么办啊,只好不做声吧,可心里的气往那发呀,没地发心脏就总是出问题,经常心搅痛,想想也活不了几年了,养了这样的儿子有什么用啊,.

(2009-02-07 12:31:09)

 

    新浪网友: 唉,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啊,生女孩就不用说了,生男孩的以后都要当婆婆,你那知道你儿子告你娶个什么样的儿媳妇回来呀,我儿子没娶媳妇的时候,就想找个明事理孝顺老人的,可结了婚一看不是那么回事,本来朝气蓬勃的小伙子,现在整天愁眉苦脸的,所有亲戚朋友看了都觉得很心疼,当父母的能说什么呢,这是他自己的选择,慢慢的他会成熟起来,生活那能都是甜的呀.

(2009-02-07 12:45:20)

 

   新浪网友:宽容也是有底线的啊,宽容要建立在受到最起码的尊重之上,你负出了你的全部,得到的是无穷无尽的挑惕和冷眼,你说你怎么宽容啊,我的宽容就是不作声,不知道这算不算宽容,反正自己的心在流泪,谁难受谁知道,比如过年了,你好意给儿媳妇买件金饰品,她不说谢谢,还来个给我买着干嘛?还不如直接把钱给我呢,要你你怎么宽容,要知道我们是指望退休金活着的,不是有钱人啊,平日里一分钱都得不到儿子媳妇的啊孝顺的,还得经常接济他们,儿子可是年薪10万的啊.

(2009-02-07 16:55:37)

 

    新浪网友: 说实话我心里经常会想和儿子断绝母子关系,只是不知道应该怎样实际操作,我们不吵也不闹,很多让父母伤心难过的事,不能怪媳妇,那个儿媳妇都不是婆婆生的,做婆婆的没有权力去要求媳妇怎么作,伤心难过的同时要反思自己在教子上的失败,我们这代人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孩子,以至于孩子不知道体谅父母,所有的一切都要以他合适为前提,这就是国家要求我们生一个孩子结果,,我们老了会去养老院,我现在知道了为什么有些老人临终前,会把房子和钱留给不相干的人,那是他自己的孩子太让他们失望了.

(2009-02-07 17:57:26)

 

    新浪网友: 现在城市里差不多全是独生子女,老人把孩子盼大了,可确没有了依靠,人都会老,现在的年轻人,多了一些私心,少了一些责人,这不是一家一户的事,是整个社会大环境造成的,中国该丢的没丢,不该丢的全丢了,现在骂婆婆的媳妇们如果生的是男孩,那也是会当婆婆的,估计以后你们那儿媳妇会比你们现在骂婆婆还厉害,所以啊你们就别骂了,用一颗平常心对婆婆吧,婆媳关系永远是一团麻,生活本身就是个矛盾体,没有了婆媳问题那还叫生活吗?

(2009-02-08 14:57:03)

 

    看了以上的评论,我心里不禁有些心酸。其中一位母亲的话看出了问题的所在:是依照现在的计划生育政策,普通家庭(双独家庭除外)只生一个孩子。孩子的出生,可以书集长辈的万般宠爱于一身。因为没有兄弟姐妹的关系,在性格方面也不自觉的变得有些自私、自我、霸道。社会民主了、家庭民主了,对父母的教育偶尔也是该听不听、任性执拗。目前四五岁大的孩子,都知道自己是爸爸妈妈手心里的宝贝,“小皇帝”的意识在无形中养成。

 

   实例2:前些日子在新浪论坛上看到这样醒目的标题:《啃老族打母亲,你怎么看?》。这个实例听了真的觉得心疼和悲哀!这个实例足见已经成人的为人子女“孝顺”观念有多么淡薄!更不用说,现在才五六岁的毛头小子,能真正懂得“孝顺”的能有多少?

 

   实例3:有一次和表姐在谈到十几岁孩子的叛逆个性的时候,她说了她们医院的一位女同事的遭遇:她是单亲妈妈,女儿上初三了。她妈妈只争朝夕,为了挣多点钱,让母女生活好一些,见缝插针地加班。但是女儿却不领母亲的一番苦心。女儿的情绪非常不稳定,稍有不开心就拿妈妈出气,打妈妈,咬她妈妈,她妈妈的手上很多时候都是青一块紫一块的。表姐建议这个妈妈带孩子去看看心理方面,常常打妈妈不仅仅是不孝顺的问题,可能是心理健康出现了偏差。

 

    仁义礼智信,一向是我们中国的优良传统。现在由于“拜金”观念的潜移侵蚀,物质观念浓了,情义孝信淡了。俗话说,百善孝为先,教育孩子“孝”字怎么写,的确很重要。

 

    正如发贴评论的那位母亲说:做婆婆的没有权力去要求媳妇怎么作,伤心难过的同时要反思自己在教子上的失败,我们这代人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孩子,以至于孩子不知道体谅父母,所有的一切都要以他合适为前提。

   

   也许我们真的应该反省一下自己在教育方面,方式是否有不对?是否有过分的宠溺?是否能在孩子细小的地方发现问题?

 

   过分的溺爱也可能会培养出自私的孩子。记得臻臻同学三四岁的时候,因为我们都是很疼他,菜一上餐桌,就是老挑好的夹给他。久而久之,他就开始觉得理所当然了。好东西就应该归他的,电视一开就是要看他的频道。我看着苗头不对,要想办法纠正。吃饭时,让他先夹菜给爸爸妈妈,不能专挑好的给自己。要学着懂得尊敬父母,不能凡事以己为先,不能只考虑自己。在一段时间之后,孩子慢慢的不那么自私霸道了。

 

    臻臻同学一年级开学不久,学校就发了《弟子规》。书是带回来了,我问他老师可有讲??他摇摇头,没呢,就是通过广播念出来了。我说,那你明白意思么?没明白呀。那我们来学习一下吧,我解释给你听。《弟子规》里面的第一章就是“孝”,对父母长辈的敬重和孝顺。于是每一天给孩子讲两页。

    孩子听是听了,能否真正的在脑子里扎根,还是一个漫长的检验过程。但是,教育,我觉得,至少应该现在开始,不能离我们太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