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备课组协作 提高复习有效性(晋江金山中学 黄国荣
(2010-03-26 19:38:48)
标签:
杂谈 |
分类: 中考复习材料 |
加强备课组协作
我个人认为,中考语文成绩的取得,首先得益于备课方式的革新,这有效地保证我校语文教学的可持续发展。这种备课方式主要是调动了备课组教师的积极性,大家在总目标之下做到资源共享,形成合力。应该说初三语文总复习正是这种“大备课”的有效实践。从教师的专业成长看,还能促使各个不同层次、不同专业水准的教师在同一个平台上交流,不同的思路和方法碰撞,开拓视野,互学共进,促进了所有教师的进步。从初三的现实要求看,这种网状式的复习模式更关注的是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样可以有效地分解了困难的复习目标,又关注了每一个施教者。
其次得益于学校领导的指导支持。我校领导高度重视初三工作,从人力、物力上都予以倾斜,黄培开校长作为初三年段挂钩行政,每周保证听一节初三年语文复习课,积极参与初三备课组的专题教研和质量分析,同时有针对性地选准时机召开家长会,宣传语文学科的重要性,让家长更有效地督促孩子学习,从而营造浓厚的语文学习氛围。
我想最重要的是语 文组老师的团结协作、拼搏与付出。现在让我用几个关键词勾勒出老师们工作的剪影:
关键词:磨合定型。为了上好复习课,我们备课组每个人都开了一节复习研讨公开课,一人讲课,所有教研组老师都参与听课评课,对每一节研究课,大家积极讨论,畅所欲言,总结得失,互相促进,共同提高。这种“磨课”使得教学资源反复的被打磨重组,个人和集体的教学思维有效冲撞,从而达到最佳的模式选择,看似费时费力,无形中却增长了教学能力。反复地磨合,我们逐步形成符合本校初三学生实际的有效的复习课课型,也为后面的深入复习,打开了局面。
关键词:合作落实。我校09届毕业班的语文教学主要由四位教师组成,其中两位新教师,刚刚担任初三年教学。对于一个备课组而言,我们深知团结协作,取长补短,齐头并进才是提高整体水平的保证。秉承这一信念,在教学中,我们四位老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从备课到复习计划的制定、落实,以及时间的分配、各类知识点的专人命题都按照整体配合来完成,我想这也是我们成功的原因所在吧!
总复习阶段,由于目标明确,老师们有时间有精力研究考试大纲,中考题型,潜心总结出题规律和答题要点,保证了备课的质量,集体备课时再将材料汇总到一起加以筛选,优中选优。由于动手早,准备充分,复习阶段的每节课,学生都会及时得到有针对性的训练,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每一次月考后,我们都会尽早将学生卷面中出现的问题集中讨论,找出具有广泛性的问题,作为下阶段主攻的方向。就这样,学生成功路上的绊脚石被一块块搬掉了。
关键词:抓中促上。为保证“A”率的最大化,对语文成绩110—120之间的学生则是关注的焦点,备课组主要采用以学生在试卷中的答题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四位老师进行分工,确实抓好辅导工作。 “抓中促上”的最重要一点细节,是要以心换心,找到和同学情感沟通的平台,我们做到了三点:
1、帮这类学生分析原因,真正想办法,出主意。
2、情感上多鼓励、提升其达到A的自信心。
3、让学生转变心态,积极补缺补漏,扎实基础。
语文中考复习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不应只是对以前学过内容进行简单重复与回顾,而应该是对六本书语文知识进行联系和拓展,综合和提炼。在这个阶段,通过复习,学生在语文的各个方面都要有新的发展,比如学生语文系统知识的形成,阅读欣赏水平的提升,情感语言积累的进一步丰富,良好语感的进一步形成。
在初三语文教学和中考复习中,我们仍然要把规范作为一个重点来抓。去年,我们备课组就是这样做,照样要求学生每周练字,主要是以默写必背古诗文内容的方式进行;照样开展课前演讲,主要是有计划安排复述初中必须掌握的名著的相关精彩的故事情节和说说阅读心得;照样写日记,主要是各类片断的集中练习。从课堂到课外,从作业本到试卷,从笔头到口头,都要求表达和书写规范,达不到要求的,不惜宝贵的课堂时间,用以训练。这些规范做好了,在考场上就是一笔无形的资产,在关键处往往可以发挥作用。
在中考复习中,除了规范,也要关注学生的后续发展。我想中考总复习不能不顾学生身心发展,一味搞题海战术,进行高耗低效的复习策略。根据几年的经验,我认为不少学校订的初三单元或综合练习卷未必完全按照考纲来设计,一些题型不典型,或者偏难,或者东拼西凑,多做无益,不如进行筛选,精练精讲,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在练习方面,这主要得益于学校语文组长期以来以毕业班语文一线教师为主体,根据大纲和中考要求自行设计的各类知识点,内容涉及语基、阅读和作文专项训练。因此我觉得不能把语文复习看成纯粹的复习,而应把它看成高频高效学习的阶段。所有教学活动都应贯彻新课标要求,以新课标为理念。这样似乎忽略了中考,其实不然,现在语文中考它所要考的主要还是学生的能力,中考的要求并不是很高,为了使学生以后学习能更有潜力,我们应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为他们的高中学习作一些铺垫。现在,我谈谈我校语文中考复习的基本策略和方法供大家一起探讨与交流。
一、中考语文复习的基本策略
1、立足课本——熟练掌握知识内核;
2、吃透考纲——准确把握命题方向;
3、触类旁通——让学生学会知识的延伸运用。
二、中考语文复习三大步骤
语文中考复习,我们的总体思路是点线面结合,进行三轮复习,力求复习的有效性。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轮复习:全面疏通,重在夯实基础。第一轮,控制在6周内,首先是诗文背诵复习,不但要强化记忆还要理解记忆,并且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不但要篇篇背诵,还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平时默写时经常出错的字,更要时时“温故”。切记:一字出错,满“盘”皆输。
接着重点复习课标要求的文言文(包含一些自读篇目,如《送东阳马生序》),课堂上主要由老师总结讲解,课后要求学生进行背诵、默写;掌握重要词语,如通假字、古今异义字、一词多义字等;理解文意,对重要句子进行翻译;把握作品的内容中心、表现手法等。并且通过一些自编的基础练习来进行巩固。
三、语文中考专题复习方法
为了提高古诗文背默识记效果,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一是归类整理,分块切割,化整为零。即将要求背诵的诗文或按朝代,或按内容,或按体裁分割成若干块,然后规定学生几天完成一大块,这样化整为零保证了识记的计划性。二是定期检查,强化落实。让学生自评、自测、自查,也可让学生互查,教师抽查。三是每天10分钟的小卷测试,不断巩固。
(二)文言文阅读。近两年中考文言文阅读大多选择故事型的文段,内容比较浅显。课内文言文考试范围是课标要求的篇目。复习时一要抓好重点。根据考纲的考查范围和要求以及自身的熟悉程度对复习内容进行取舍、侧重。一般考查常见的文言虚词、实词的含义和用法。实词则常常考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的词语;对句子的考查则侧重于关键句子的句式和句意;对内容考查就与现代文基本相似。从字、词、句到文学常识以至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等,都要拎出要点,总结规律。二要选好篇目。选取教读篇目中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像去年我们加强了对初中游记类古文的复习力度,因为它们往往也是文言文中典型的文章,这样复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代文阅读理解的复习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按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文体复习。不同文体的特点是很鲜明的,关键是讲清讲透它们的特点。比如说明文主要考查说明对象、方法、顺序、语言等,议论文要求能区分观点和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中考考纲中明确指出,现代文阅读考查学生的筛选整合能力,要求学生善于运用自己的语言表情达意,所以复习中还要强调并训练学生用简明、顺畅、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行表述。有很多学生在做阅读训练题时,整体把握很好,也能准确的按照题目的要求答题,但是由于在表述中缺乏规范性而导致失分较多,分析其原因,主要表现在:(1)不能用完整的句子特别是陈述句回答问题,句义表述不完整。(2)语言表达不流畅,病句现象较严重。(3)意思只是自己明白,但表述不具体,简而不明。(4)答题抓不住重点,不能准确领会题目的要求,答非所问。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加强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一是强调要用完整的陈述句答题。二是阅读课上进行精妙语段赏析的训练,训练学生按照题目的要求进行充分的有针对性的赏析,能表达出自己的见解。三是进行病句修改的专题练习,修正学生在语言表达上存在的一般性错误。通过这一方面的专题训练,使学生把握了阅读分析题的答题规则,规范了学生的答题过程及语言表达,使学生做到了辞达而义顺,言简而义明,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写作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四)作文部分。作文是学生语文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综合运用,也是学生语文水平和语文素养的全面反映。中考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中考作文不设审题障碍,要淡化文体要求,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鼓励有创意的表达。”总的精神是中考作文试题开放度要加大,给考生以更多的选材、立意、选择文体自由发挥的空间。我们在总复习中,我觉得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问题:①写作不设审题障碍,不等于写作时不用审题;②淡化文体要求,不等于不要文体;③自由发挥不等于可以随心所欲,随意编造。一切的创新,都根植于深厚的基本功。必强加强写作基本功的训练,通过练笔或单项训练,训练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准确、生动、得体的语言记叙所见所闻,表达所思所感。
进入初三以来,我们主要以记叙文和读后感写作训练为主。告诉学生写好记叙文,一是写好一件事、记好一个人,要写出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阶段。二是突出描写,用描写充实内容。三是要适当的抒情议论。在作文复习中,我们采取“三线并行”的方式:一是知识专题辅导——就拟题、审题、立意、构思、选材、结构布局等方面,一周一个专题,通过经典例文对学生进行辅导,选择优秀题目让学生练习,做到一周一次作文,可以是完篇,也可以是片断。学生写完后,及时粗略批改,但注重讲评,每次印发或张贴学生优秀习作,不断发现学生闪光点,及时肯定,不断鼓励,增强其写作兴趣和信心。二是储备素材——提倡拿来主义和创新运用,每周印发或张贴一篇经典例文,要求学生阅读积累,或指导学生做阅读笔记,学习别人的语言风格、章法技巧。这样的方式,既为学生写作积累素材,补充新鲜血液,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将一些作文技法化为己用。三是对各类题型进行集中训练。首先印发作文指导材料,就中考作文的经典题型进行写作方法与技巧的指导与训练。其次是确定几个写作范围,如学习、亲情、友情、成长、自然等让学生写。因为中考作文命题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实际生活,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所以有了平时的积累,临考时就不会慌张,而且可以触类旁通。再来要及时捕捉中考信息,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比如去年复习材料作文时,我们提供多种素材,重心放在引导学生如何把握材料,如何拟题。有了平时的准备,学生考试自然会比较有把握。在写作训练中,我们主要是先求合格,合格作文的标准有四:①符合文体特点;②内容符合题意,要充实;③结构要完整;④语言要通顺。再求"写好",主要抓立意深、构思巧、选材新、语言好。这4点能突破其中一点,就有望达到一类卷的标准。
总之,在初三复习中,前期全面撒网,横向梳理课本,纵向梳理考点。后期突出重点,回炉补火,稳步推进,最后一周放手复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选择的复习。重视积累,突出读写,着眼运用,鼓励创新,培养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中考的要求。我想切实加强备课组之间的团结协作,提高中考复习的有效性是真正提高农村中学语文中考成绩的有力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