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命的囚禁

(2008-12-05 22:56:34)
标签:

杂谈

    年少的时候追寻生命的意义,有一段时间答案是“尽可能的走动”。当时想的是,人一死,就躺下不能动了。因此活着和死亡的最大不同就是能够直立行走。躺下的时间在死后多的是,因此活着就要到尽可能多的地方去看看。

后来有一天发现,当有了一个基本的阅历之后,出行的结果会怎样,闭着眼睛图像就会自己跳出来。山山水水,寺庙道观,通过大脑中一组合,未去即遍知了。于是终于不愿意把生命耗费在单纯的出行上。

    也许人的生命在变化中才能显明它的存在,因此我们此刻的想法在另一个时间会相反。冬季的突降气温不见得是一件恼人的事情,许多人乍一闻到那种独特的寒冷气味是兴奋的。冷久了希望热,热久了希望冷,静久了希望动,动久了希望静。生命就是在不断的渴望中前行的,这种渴望升华了变成了成功的动力,沉沦了就成了“贪婪”的罪孽。

出行如果能够变成一种自由的调剂生活的选择,那无疑是我们向往的生活图景。也许只有在那种图景下,才会出现“古道、西风、瘦马”的诗意。

但现代城市的出行让我们感到了一种囚禁。不管是在飞机、火车还是轿车中,从起点到终点,我们周围的环境是没有变化的。在行进过程,我们无法逃离那钢铁围成的空间。

为了生产,我们不得不从一地赶到另一地聚集,然后共同做一件事情——工业劳动,拥挤的交通因此产生了。

在北京,一个人上下班花在路上的时间超过两小时并不算稀奇,以一年工作250天计算,相当于20个日日夜夜我们被交通“囚禁”了。

马路上塞满了私家轿车。如果一个人的上班里程是10公里,耗油量假定是一升的话,一个来回两升约13元,一年200天是2600元。按北京轿车保有量约200万辆记,每年仅油耗就是50多亿元。

交通拥堵到了极限,我们是否有办法解除这种“囚禁”?本期我们报道了北京地铁网络的飞速发展,这也许是一种比较现实的思路。如果将来有一天汽油贵到大家都开不起车了,人们就像土行孙那样,出行的时候从这边一个口钻到地下,到了目的地从另一个口钻出地面,地面上不见了繁忙的交通,人烟稀少,也许那时,就能看得到一些诗意了。

网络技术的发展也许会给我们带来更加浪漫的场景。即使现在看来,城市里的许多工作,其实都可以在家里完成,如果人类能够从制度上实现这一愿望,从而解除“交通之囚”,相关的能源消耗和城市污染也随即解除。到那时,人们的出行,都是为了亲朋相会,或独自散心。那时的街景,就到处是诗意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