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3/bmiddle/514dc8bbg6ecbba6a2b62&690
最近在网上流览了一些藏友的鸡骨白、象牙白高古玉,且多涉及良渚文化玉器,观后深感有必要谈谈如何鉴别这类蚀变的高古玉,特别是这一类的良渚文化玉器。
http://s10/bmiddle/514dc8bbg6ed996e32ed9&690
http://s16/bmiddle/514dc8bbg6f545f75568f&690
鸡骨白、象牙白形态的玉器,是在特定环境下的一种自然蚀变现象,而且多发生在玉质纯净、做工精美的器物上。拿良渚文化玉器为例,其采用的玉材质地不很纯净,绝大多数夹杂筋条脉理,杂驳不纯,色彩斑斓,呈云母状。而蜕变成鸡骨白、象牙白的玉器,相对玉质较佳,玉色较浅淡,筋脉斑块云母状现象不显著,出土时已严重受蚀,蜕变成了鸡骨白、象牙白情形。
http://s5/bmiddle/514dc8bbg6ecbe2e20d64&690
这类玉器最大的特征,就是其表面好像包裹了一层透明塑料薄膜,似乎蒙上一层晶莹透亮的冰霜或釉,侧看则光亮鉴人,能使九十度的夹角处呈现出圆弧状(而高倍放大镜下却不见),这种就是玻璃包浆或玻璃光现象,其光亮绝非玉器抛光后的亮光可以比拟,给人以极富特色的深沉凝重感觉。还有,尽管玉质侵蚀蜕变难现本来面目,但质地依然较为坚实,有的给人以象牙的质感,有的象致密的瓷器。又是,表面多有一些纤细弯曲、随意伸展的纹路,裂纹有大有小,有短有长,裂纹均可见晶状或奶白色的沁浆。再有,这种玉器仍保留一些细小的玉点,在强光照射下,未发生蚀变的的细部,透光性很强,然而四周的鸡骨白、象牙白状质地却密不透光,而用化学炮制的玉制赝品,白化腐蚀部分仍具有一定的透光性。另外,还要手感沉重,有明显地贴手感,以及给人以良好的嗅觉,所产生的气味与其它出土古玉毫无差别。。
http://s8/bmiddle/514dc8bbg6ecbd8997057&690
http://s4/bmiddle/514dc8bbg6ed99aaea193&690
http://s9/bmiddle/514dc8bbg6f1dd8c84e88&690
以我的经验来说,凡是做工拙劣,灰头灰脑,暗淡无光,光照透明,手感轻飘,气味怪异的所谓鸡骨白、象牙白玉器,毫无疑义肯定是人为做旧的假品,不仅是良渚文化的玉器,其它的高古玉也是如此。
http://s12/bmiddle/514dc8bbg717ade71c82b&690
http://s7/bmiddle/514dc8bbg6edf6d0364e6&690
http://s13/bmiddle/514dc8bbg6f5455562d1c&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