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产品的大小之别
文 / 海星
http://s12/bmiddle/511fcbe0tb1990ef619eb&690
我问过很多人:“究竟啥样儿的产品是牛B呢?算的上是大产品?”回答者中,既有企业高管、业界专家、也有称兄道弟的同行,结果每个人答案都不同。似乎产品本无大小,无法用单一的技术指标来衡量。十万人使用的产品未必是小,而一亿人使用的产品也未必是大。
我的两位朋友A和B(确有其人),目前分别是中国某大互联网巨头企业中流砥柱级别的产品经理,而且也都爱好写博客,深度和广度自然在海星之上。A兄最近说要搞个移动互联网的项目,问他为啥,他说为了玩玩,好久不自己搞手痒了。而B兄也说要搞项目,理由则是别人冬眠我才干活儿,差异化竞争。我要是投资人,听了这两家伙的话实在不太靠谱,甚至对待创业和项目的态度有些无厘头。而我却能够深深地理解他们,产品经理一般都是互联网的狂热分子,对待产品的态度就像是一位艺术家对待他的作品。所以,正在的高手做一个产品是不需要太多理由,自己喜欢加上有用户需求足矣,什么挣钱呀上市呀先往后放放吧。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没人能够预测未来,也许就是这分儿随性,真的会铸就一个好产品出来。
用词未必准确,但我喜欢把上述产品称之为小产品,意思是只满足产品主导者的兴趣及用户需求即可,不需要太多杂七杂八的分析和决策。五年前,我做过一款小产品,是个教学类的视频网站,当时也算很时髦的东西,那时中国还没有几个人做过视频产品。原因很简单,我本身很爱看视频教程而且喜欢收藏。慢慢地,很多周围的朋友都知道了,天天敲我家门,拿着硬盘来拷贝。后来我想,何不做个产品,把这些视频教程全部共享出来,让大家都能看到呢?产品上线一年多,也没做个刻意的推广和运营,完全是自然增长,后来最高峰每天也有近万独立访客,将近百分之五十是来自自有访问。
说到这里,什么是大产品我想不用再讲了。企业为了满足商业需要而做的产品,这种产品轮不到产品经理说喜欢不喜欢,而用户需求是需要考虑,但不是唯一的指标。这样的互联网产品不在自由,而是多了一份商业色彩。产品经理需要仔细审视市场竞争格局、公司资源、行业前景、宏观政策、技术门槛、成本收益率、运营机会、企业人事环境等等。
如果说小产品透着一丝感性和灵动,那么大产品则是理性和思考的产物。未来谁能长的更大真的不好说。做产品的,尤其是产品经理,心态往往决定了产品格局的大小,有时候一款产品你想做大未必真能做大,而从小做起也未必没有一点机会。
互联网行业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思想有多远未必就能走多远。上次去南方A兄和我说了一段话:“最近投资人老问你的目标是什么?你为什么想做这个?成功的概率有多大?我就纳了个闷,做一个产品,难道“热爱”二字还不够吗?”
呵,我这兄弟看来是纠结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