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挚爱家国怀天下丹青笔墨绘清幽

(2023-10-26 09:42:17)
分类: 短评

挚爱家国怀天下丹青笔墨绘清幽

挚爱家国怀天下  丹青笔墨绘清幽

——吴丹萍老师《家山清幽》作品欣赏

                                                                

 

打开吴丹萍老师的《家山清幽》画卷,一幅气势恢宏、色彩淡雅、气韵生动、意境深远的巨幅山水画展现在眼前。使我不能不为之动容,为之惊叹!这幅青山绿水,画面协调统一,远中近层次分明,笔墨功夫深厚 ,确实是一幅难得的好作品。

  那山,层峦叠嶂,高耸巍俨;那水,奔腾宣泄,漱岩洁壁;那树,密布成林,遮阴蔽日;那人家,清新瓦舍,和美富足……望着一座座山峦,竟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感悟;静看瀑水宣泄,又有溶身于画卷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错觉。

  吴丹萍老师的作品之所以如此感人,是和她挚爱情愫和家国情怀分不开的。

   

一、挚爱和追求造就了艺术人才

  吴丹萍老师出生于山东临沂,那里是羲之故乡,从小就受到环境的影响,接受艺术的熏染。从小学到高中,美术课是她最喜欢的课程之一。她喜欢绘画,在地上画,在墙上画,在纸上画……直到高中以后,系统接受专业学习。学习期间接受了爱国爱家的理想熏陶,并且如愿地考取了四川大学,直到研究生毕业。在完成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教学工作以外,仍然不忘对美术事业的追求。现为美术学专业博士生在读。从事绘画艺术20多年,可谓硕果累累,作品不断的参加国家级及省级的展览,如“明德·和融——第三届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入选并收藏;“明德•和融”——2015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入选并收藏。她说绘画的最大体会是喜欢“慢声细语的说给你听”,在迂回曲折的景象让人与朦胧山色间品味细腻的笔墨情趣。

 

二、《家山清幽》艺术欣赏

1. 气势宏伟,意境深远

水之纯冽,谓之清;山之巍耸,谓之幽;再加上人之祥和,构成了《家山清幽》丰富的内涵。山水之美,是我中华大地之精髓,是“国”之象征;人民安居乐业,祥和富足,这就是“家”的体现。这种家国情怀在作者笔下表现得淋漓尽致。

画为心声。古代讲“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也就是强调画家将对世界万事万物的观察思考,转化为其内心细微的变化,“触目而真”,叫观者透过画面悟出其中的意趣,从而达到恬然心闲却又能兼济天下的宏大情怀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相互映衬,突出主题。高耸的青山,层峦叠嶂,郁郁葱葱。谁能说,这不是一种“雅”,不是一种幽静?静,仿佛特别静。这也是“幽”的所在。包括那微风,也好像就是为渲染这静谧。更何况作者赋予它一种象征意义,那就是祖国的强盛伟大。

在这种静谧中,忽然又听到了那瀑流漱壁,飞流直下的轰响,这种动,是直观的,不可回避的,也是不可掩饰的,它和幽静的高山相互映衬,相互补充,从而达到了一定的艺术效果。溪流直下,趋于平缓,涓涓流淌,谁又说这不是一种特殊的“静”呢?再看那青青的树林,枝叶茂密,在山上,屹立崖间,在村旁,遮荫绿化。仿佛感觉到微风吹来,树叶婆娑,沙沙作响。这又是一种动和静相互映衬的表现。白皑皑的晨雾,笼罩在山体和村庄之间,犹如仙境,衬托出人民生活环境的恬静、优美。这种展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的艺术手法值得推崇。北宋山水画论《林泉高致》说,“林泉之志,烟霞之侣,梦寐在焉……山光水色,滉瀁夺目,斯岂不快人意,实获我心哉!”诚如是。人们常说的山水画家,必须胸有丘壑,正如成竹在胸。 因而对于山水画,最重要的,是叫山水活起来,活出气韵。吴老师的画,就做到了这一点。

 

2. 构图新颖,独具心裁

从构图上看,吴丹萍老师的这幅画作,更可谓独具匠心。一个瓦舍清新,窗明几净的秀丽小村庄,掩映在高山中,在密林下,在溪谷旁。而这个位置,恰好被作者放在了画作的中央。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这不能不联想到这幅画作诞生的时间。

2019年暑假,一次云南贵州之地的采风,以及作者结合在巴蜀之地数年的学习生活经历,经过构思、泼墨、打磨,一幅秀丽的画卷就这样诞生了。当时我们的国家经过了数十年的改革开放,在党的方针政策光辉指引下,广大农村数亿农民经过精准扶贫,过上了好日子,作者也和大家一样欢欣鼓舞。这个中心位置的选定,表现了作者要突出表现主题的重中之重。那就是党的英明领导,给农村,给农民,给家乡带来的切实的实惠,脱贫致富,和谐安宁。使家乡的山更“幽”,水更“清”。歌颂党的政策无比英明,有国才有家。而画作中的小村庄,谁能说这不是中华大地上农村的一个缩影呢?这种激情凝聚在作者的笔端,通过作者巧妙地构思,以新颖的构图形式表达出来。

还有那山间的瀑流,经过高山的磨砺,流过村旁,趋于平缓,流向何方?是汇入长江?还是大海?不得而知。但这表明,这幅画作所表现出来的主题,是我们中华大地的一小部分,是一个缩影,从而深化了主题。

画作中的晨雾,缭绕缥缈,徐徐而生,不但美化了画卷,还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环境的幽美,犹如仙境,犹如陶渊明笔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桃花源。造就这样幽美境况,根源在哪里呢?不能不引发人们的联想。“言之有物,有感而发”是文章的灵魂,散文、诗歌是靠文字塑造传达情感,而画作是靠笔墨把这种情感隐寓在画卷中,让读者去观摩,去思索。

  亚里士多德曾说:“艺术实际上是摹仿”,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也说:“绘画是自然 界一切可见事物的唯一摹仿者……是自然的合法女儿,因为他是从自然中产生的。”而我们的作者在这种模仿中插入了家国情怀,爱恨情仇。

《家山清幽》,清在哪里,幽在何方?在这里作了明确的注解。这是作者家国情怀的淋漓尽致的释放和抒发,是作者关心时事,讴歌祖国欣欣向荣,人民幸福安康的颂歌。

 

3.色彩淡雅,线条清晰

色彩淡雅,线条清晰,是这幅画作的又一显著特点。

远山含黛,近山青幽,辅以素树镶嵌。整幅画作没有用艳丽色彩,更显得清新明快,让读者感到一种恬静之美。中央部分村落民居,也以淡浅色涂之,并不使人感到突兀。这种明快之感贯穿了整幅画作,各部位色彩有机结合,相互呼应,成为整体,形成了一种鲜明特色。没有浓墨,没有重彩,却能勾勒出如此感人画面,表现出人们的喜庆,吉祥。展现出时代的脉搏随着读者的眼球而跳动,却是让人叹为观止。

整幅画作线条清晰,明朗。无论是山岩缝隙、树叶间隔,还是瓦垄,都是脉络清晰可见,真的实属不易, 吴丹萍的基本功夫深厚,不一般。

 

4.层次分明,笔法细腻

  层次分明,主要表现在远、中、近景物塑造的有机结合。山和水,远处看起来是那么遥远,中间的山和近处的山相比较,近处更清晰。水也是这样。笔法细腻,一丝不苟。这也是作者把数十年对人生、对社会、对自然的理解,使艺术养分充分积淀,淋漓尽致地表达在的真山真水的画作里,透过这些,表达作者主观臆想的释放和图解,传达一种可贵的品质这就形成了艺术家必备的自觉创新可贵的素质,这就使得的画作表现出不同一般的感觉。

 

观画亦如同读诗。好的作品能够启发读者的感悟,从而受到启迪和教育。通过欣赏画作《家山清幽》受益匪浅。吴老师通过自身拼搏努力,理想之梦得以实现。她有一颗博爱之心,喜欢绘画,从骨子里喜欢。爱大自然,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爱祖国的人民。她把这种家国情怀融入到作品中,从而创作出一幅幅讴歌祖国、讴歌时代的清新之作。

难怪看过吴丹萍老师山水画作的人都说,她的作品大有宋代青绿山水画的风范。这种风范,也许就是一种传承。

挚爱家国怀天下丹青笔墨绘清幽

画家简介:吴丹萍,山东临沂人,本科及研究生均毕业于四川大学,现美术学专业博士在读,河北民族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教师,河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承德市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

 

本文作者简介:亢铸,笔名:雾灵飞鸿,兴隆县委党校退休教师。本科学历副高职称, 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承德市诗词楹联学会会员;承德市作家协会会员;承德市评论家协会会员;承德市摄影学会会员,现任兴隆县诗词协会主席,兴隆县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乡村》人才库认证作家。以浓重笔墨讴歌家乡美,讴歌正能量。喜欢诗词、散文写作。作品散见杂志、网刊。偶有获奖 。著有《飞鸿诗词集》《飞鸿散文集》各一部, 参与编著《兴隆诗声》《金秋诗韵》《金秋诗文》《秋实诗词》《秋实诗文》等诗文集十二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