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小城(小小说)
(2022-06-29 16:11:26)分类: 小说 |
忆小城(小小说)
亢 铸
清早,我和袁野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从山下几经喘息,登上了兴隆北山公园的最高点—— 龙兴阁。在这里,可以一览兴隆县城全景。
袁野是昨天从广西柳州坐高铁几经周转来兴隆的。我们是78届平泉师范的同学,他是青龙县人。 后来他下海了,跟一个朋友去了广西柳州,在一家酒厂做工。几年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他承包了那家酒厂,由普通工人变成了老板。一晃几十多年过去了,有成功,也有失败。在商海打拼,靠的就是勇气。靠着他的聪明才智,不能不说他是一位成功者,创下了具有一亿八千万固定资产规模的一家酒业有限公司。 十多年前,他来过兴隆,在我家逗留了十多天,玩遍了整个县城。现在年岁大了,他转手交给他的儿子经营,自己甩手做了顾问,才有时间走出来和朋友、同学叙叙旧,回到家乡看一看。这不,第一站他就想到了我。
他迫不及待地要求我带他爬上兴隆制高点北山公园,要看看兴隆县城。
北山公园沿着兴隆县城修建,依山势绵延四华里。沿路都是用水泥仿黄山铺就的台阶,边上有仿古栏杆,修有三座凉亭和一座三层高的龙兴阁。这都是几年前修建的。一边走,袁野是赞不绝口。
俗话说,站得高,望得远。在北山公园的最高点,在龙兴阁这里,整个兴隆小城一览无余。
我俩手扶栏杆,极目远望,眼前景,让袁野惊叹了。
“啊,这条街,我记得是叫“大东区”来着吧?十多年了,变化太大了!街道真宽啊。街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梭。还修建了环城路。楼房林立,十几
年过去了,变化这么大!”
“你记忆里的大东区那?”我说。
“那时候啊,我和你说,是这样子的:
最东面,那里是火车站。嗯,那次我就是坐火车来的。兴隆早就通火车 。现在你们小县城又通了高铁,真好。东区大街是略带弯曲的一条主街,一点都不宽。两边是很深的土阴沟,裸露着,流着脏水。路边上是两排粗大的梧桐杨树。边上两边都是平房,几乎没有楼房哈!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有两座大烟囱,咕嘟嘟的冒着黑烟。一个是化肥厂,一个是造纸厂 。而且把柳河的水都染成了褐色,化肥厂那股那难闻的气味呛鼻子,到时候我还埋怨你没提醒我带个口罩那。街道凌乱,卫生情况较差,垃圾到处都是,砖头瓦块到处都是。现在没有大烟囱了,环保好了,周围的山都是绿色,空气新鲜,难怪人家说兴隆是最佳的避暑圣地!”
“那时候街两边,有几个供销社、土产生产资料之类的店铺,都是平房,外面有铁栏杆,里面的窗户上刷的都是红油漆那种。”
“那座桥叫东大桥,那时候桥面很窄,远没有现在这么宽,而且桥栏杆有几处破损、残缺的。现在的桥面这么宽,真好!”
说实话,我真的不得不佩服袁野的记忆力,这多年过去了,竟然还是那么清晰。
“过了东大桥,就是你们所说的街里了。是兴隆县城的核心地区。现在也是变得街道宽了,楼房多,车多。哦,环城路也缓解了车流过多的现象。”
“那个体育场,是叫后苗圃来着吧?那是国家级的体育锻炼基地,现在交给地方了?看,那么多人在长跑晨练,跑道是橡胶的,中间草坪,绿化很好,这么好的环境,真令人羡慕!”
“那大广场是新建的?那么多人在锻炼。漂亮,绿化也好!记得过去那里是政府招待所的位置吧?北面是县委县政府,那时候也没有现在这么整洁、气派!”
“县城中的柳河,平添了几座大桥横跨河上,几道橡胶坝蓄水平如镜,闪闪发亮。这在以前都是没有的。”
“我说袁野呀?你的记忆力咋那么好呢?这多年了,还记得吃的啥菜呀?下面我帮你介绍吧!再往西,就是过了西关大桥,是大有村、十四顷村,到黄酒馆村。过去吧,就是普通农村村貌。现在这一带是经济开发区,发展相当迅速。京哈高铁经过此地并设站,交通特方便,到北京,37分钟,到承德20分钟。较大的居民小区隆城国际、秀兰小区、集荣丽景小区就座落在这里。再往西汽车客运站,连接四方交通。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兴隆县城从方方面面都展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令世人瞩目。”
“兴隆有燕山最高峰之一的雾灵山和以它为依托的十多个旅游景点,以皇家龙脉清东陵后风水圣地著称,这段时间我领你去转转。兴隆,绿化好,森林覆盖率据说达到百分之七十三点多,空气新鲜。君在山间走,如在氧吧行。明早,咱上南山公园!”
“好啊,好啊!不虚此行,不虚此行!”袁野高兴地回应着。
接着,离开龙兴阁,我们漫步在蜿蜒起伏的北山公园的石阶上,边忆,边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