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平久:生死临界点的快乐

(2008-03-11 14:47:48)
标签:

奥运

策划人

王平久

北京

文化

分类: 2008年北京奥运会新闻
王平久:生死临界点的快乐
 
 平久,现就职于北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擅长策划、组织实施大型公益活动。不唯书,不按牌理出牌,常令搭档惊喜。策略同创意种种矛盾游荡于一身,对公关活动从策划到执行游刃有余。策划组织了“阿迪力挑战高空生存世界记录”、“申奥有我”、“工作是美丽的”以及“中国第一个激光秀”、“中国第一个电视商务直播”、“首届北京国际体育电影周”、“奥运吉祥物西部小使者观摩团”等上百项大型活动。2004 年获“中国十年最具影响力十大策划专家”称号。

  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树立着一块巨大的2008 年奥运会倒计时牌。牌前人流车流如常,但却有越来越多的人对分秒跳动的数字有了更亲切的感受。因为丰富多彩的奥运活动,给普通人带来了对奥运文化的更多感悟和亲身体验。
  然而,许多人记得活动的盛况和嘉宾的妙语,却未必知道幕后策划者的名字。王平久说:“如果我没有拿一个中国十大策划人的奖,可能知道我的人就更少了。”作为北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的一员,王平久直接策划和参与策划了2008 奥运系列文化活动。
在一个冬日的傍晚,穿着休闲服、脚蹬一双老式布鞋的王平久出现在记者面前,刚从首都精神文明办公室活动策划会回来的他,神采奕奕,言谈间带着军人特有的干练与爽快。
  生活,值得认真对待
  我中学的时候就是团委的学生干部,特别热衷于组织各种活动。后来在部队待了11 年,军人的生活培养了我极强的责任感和耐力。我学的是新闻专业,在报纸和电视台都是干新闻工作。所以,做策划也可以说是偶然“触电”。
  我策划组织的第一个活动是“ 讲文明" 树新风" 邻里情” 大型系列公益活动,首次提出了楼道革命、党员连心户等概念,现在党员连心户已成为中组部的典型,楼道革命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其实,刚开始做活动的时候,想得很简单。领导交代的任务,同事或朋友拜托的事情,就是工作,就是一份责任。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无论做什么事总会想方设法做好,总会想这次一定要做得比上次更好,结果这个过程一不小心就变成策划了,最后一直做到策划奥运的活动。
  做了这项工作,才发觉这其中的苦只有自己明白。策划就是每天都要走新的路,要把不可能变为可能,压力非常大,也要耐得住寂寞。策划一个活动可以给很多人带来欢乐、掌声,但这都不是给策划人的。“阿迪力挑战高空生存世界记录”的活动,给当地政府带来了六千多万元的财政收入。而活动结束时,阿迪力的夫人才认识了谁是“平久”,其实我每天都在他们的眼皮底下跑来跑去,当大家都狂欢激动的时候,我会做的就是找个角落喘口气。
  朋友们都说是工作毁了我的健康,但策划带来的快乐和挑战依然让我乐此不疲。因为一个活动做好了,能改变一个人、一个地方或一种社会观念。当一个人能被另一个人信任,当看到别人的快乐中有我的一份努力,就是我最大的快乐。如果能在工作中找到快乐再好不过了,我这是一手货,省钱又省心。赚完钱再去买快乐,太麻烦。
  很多人都问我,为什么总能有新的创意产生?其实就两个字——生活。我每天都在观察和思考:生活如何能带给人更多的东西?对一个真正的策划人来说,工作和生活是不可能截然分开的,必须认真对待生活,因为动力、源泉、情感、创新都在生活之中。
  我有一大爱好——看报纸,我喜欢就一个新闻事件前后左右地看,弄清楚来龙去脉和一切相关内容,也许就能从中得到启发。我非常清楚很多媒体的报道规律和喜好,这也为我的策划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所以更多的时候,策划人不能以“我喜欢咖啡不喜欢茶”这样的标准来做判断,而应该去了解什么样的人喜欢喝咖啡,什么样的人喜欢喝茶。
  原则,值得坚持
  做了这么多活动,最让我难忘的是2003 年非典期间的“挽救中国文化遗产大型公益活动”。当时我们有40 多辆车、上百人和价值上千万的转播设备,从北京出发时一切都已安排妥当。但刚到石家庄,非典就爆发了,许多已经联系好的城市拒绝车队进入。为了能让活动继续下去,一天之内,我飞到郑州、北京、重庆、武汉进行斡旋。往前走,是拒绝,往后退是疫区,进退两难。
  最后我们获准进入重庆。在奉节的时候,都是用炸药来开路。当时有一辆车被卡住了,我们就用双手把石头扒开,弄得满手都是血。后来因为太累,我晕倒了。在卫生院醒来后,我告诉自己我现在是这个队伍的精神支柱,被大家称为“家长”,我不能垮掉。所以当两个小时后我出现在队伍面前时,大家都鼓掌欢呼。
  在重庆的活动最终没能进行,离开的时候,我跟当地政府说,我还会回去的,我们不会放弃。后来我们重返天坑举行了活动,当天的活动直播也在央视收视率排第一。我把这段经历做成了一个“心情日记”的短片,在活动成功后,我在日记中写到:“没有兴奋,只有责任,只有汗水,只有遗憾……”我最自豪的是,在这次活动中,没有一个人生病,没有一个人出车祸,第一次出征失败后我把大家都安全地送回了北京。
  所以,策划工作并不是外人所看到的浪漫,说夸张一点,有时候真有点生死临界点的感觉。要把梦想变成现实,策划方案只占30% ~ 40%,剩下的执行过程是痛苦而美丽的,而策划人要做的就是不断挑战困难。策划过程就像是一部机器,当它开始运转的时候,就不要再去想“我行不行”,因为一根链条断掉了,可能一切就都完了。
  我觉得某种坚持,应该有一种信仰、一种做事做人的原则的支撑,才有可能继续下去,例如梦想,又或者责任感。
  可能性,值得挑战
  我的梦想是通过策划事件去影响这个世界,去改变社会生活,也一直认为这是评价一个策划成功与否的标志。幸运的是,我发现自己储存的想法都在奥运这个平台上变成现实了。
  两年前,我进入奥组委工作。这是领导的安排,也有一个自己选择的过程,放弃了很多诱惑。物质生活能维持自己的基本需要即可,赚多少钱或拿多少荣誉才是个头呢?对我来说,做奥运活动是一种荣誉,也是自己的梦想。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我就告诉自己:你是重新上四年大学,主要目的是学习。结果做着做着我发觉自己不像学生,倒更像老师,这是后话了。
  在奥组委我做了几个“不可能”。在策划组织北京国际体育电影周的时候,芬兰大使馆就说,一个月的时间肯定不能完成。我是个不信邪的人,我说试试看。在一个月的时间内,我联系国家体育总局确定运动员名单,联系电影总局确定明星名单,联系大使馆找来电影片,把所有的资源充分调动起来。后来的活动来了几百个体育、文娱明星,社会反响非常热烈。
  而在“中国移动" 北京2008 奥运吉祥物西部小使者观摩团”的活动方案中,我充满激情地写道:“现在,我们将以‘北京奥运’的名义向他们发出邀请:56 个民族的少年儿童,世界各国的少年儿童。北京欢迎你们。”“在北京,他们美好的奥林匹克之梦将不再遥远,奥林匹克精神将从此鼓起他们的人生风帆!”正是在这样的激情鼓舞下,也是在一个月的时间内,我找到西部省市的驻京办协办,联系到北京和西部共26 家媒体,筹集到活动经费,让来自西部的一百个孩子圆了自己的奥运梦,也代表全国人民来体验了行进中的奥运之城。
  我不是个夸海口的人,我相信奥运的吸引力带来的可能性,只要有可能性,就值得我不断挑战困难。在奥组委的两年多来,我在压力中不断成长,让我做事更加专业更加职业,也更有动力坚持自己的梦想。不过奥运过后可能不会将策划作为自己的主业,我觉得还有更多的事情可以去做,比如自己的老本行。
  策划,值得珍惜
  我不大愿意别人叫我“策划人”,因为现在这个名字被用得很滥。不是想标榜自己清高,是因为很珍惜“策划”这两个字。
  现在,有的所谓的策划人,只说不练,说得天花乱坠;有的只会做不会说,没有策划意识。一个合格的策划人应该具备把梦想变为现实的能力,包括组织才能、市场洞察能力、应变能力、政治悟性、人际关系、知识面等,要懂新闻,走在社会的前列,用策划来引导大家如何生活、改变观念。而要做好活动,必须抓住与老百姓的互动和新闻宣传这两点。“策划”是一份职业性非常高的工作,你一个人在那里高谈阔论或单枪匹马,是做不了策划的。
  别人常说我不按理出牌,但我始终坚持策划就应该是现实主义的策划,在做方案时,就应该计划好在现有状况下怎么去做,找谁去做,谁能帮我去实现。我也不会让自己不满意的活动出现,不允许残次品下线。但每次做完活动都有遗憾,我会给自己做一个总结,为什么会出问题,为什么没有按计划进行。这样的总结能帮助我不断进步。
  做了这么多年策划工作,唯一的秘诀就是拥有良好的心态。一定要忍受别人难以忍受的寂寞,承受别人难以承受的压力,要了解别人不知道的领域。请相信生活是平衡的,不要只看到成功的人在笑,他以前一定眼泪比笑容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