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全面减速的风险要警惕

标签:
财经 |
分类: 安邦观点 |
进入三季度,中央刺激投资的意图并未改变,力度并未减弱,但结果却并不尽如人意。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1-7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88469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1.2%,增速比1-6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创15年新低。
分产业看,二产、三产投资增速都出现了回落。1-7月份,第二产业投资118891亿元,增长9%,增速回落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161837亿元,增长12.1%,增速回落0.3个百分点。
分地区看,各地区增速都出现下滑。1-7月份,东部地区投资133940亿元,同比增长9.7%,增速比1-6月份回落0.4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投资82075亿元,增长14.7%,增速回落0.2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投资70399亿元,增长9.5%,增速回落0.4个百分点。东北地区的数据没有公布,但今年以来东北一直处于寒冬之中,很多指标都是负增长,且衰退的幅度很大,此次数据很可能是惨不忍睹,所以“不忍公布”。
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各类型企业投资积极性都有所下滑。1-7月份,内资企业投资274763亿元,同比增长11.6%,增速比1-6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港澳台商投资6666亿元,增长6.9%,增速回落2.2个百分点;外商投资6032亿元,增长1.4%,增速回落1.9个百分点。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当前投资状况的恶化很可能不是局部的问题,而是全面的减速,这也是最危险的地方!
事实上,对于投资增速下滑的风险,安邦咨询(ANBOUND)早就注意到了,并发出了警告。在7月29日的每日金融分析中,安邦便已指出,下半年固定资产投资面临后劲不足的风险,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增速低迷,投资主要依靠存量项目拉动,表明固定投资增速企稳的基础很不牢固,下半年稳投资的压力依旧很大。如今这一判断得到了印证。
在此之前,固定资产投资5、6月份当月增速连续两个月回升,以至于1-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是11.4%,和1-5月份持平,增速下滑的趋势得到了初步的遏制。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当时表示,二季度最显著的亮点,就是主要指标增速在回暖。然而,这一企稳回升的态势未能延续到三季度,投资增速再次下滑,表明保增长的压力依旧很大。
投资增速再次下滑,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当前经济活跃度降低,实体经济发展低迷,社会资本投资意愿下降,这突出地反映在房地产投资上。2015年1-7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52562亿元,同比名义增长4.3%,增速比1-6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一些利润较为丰厚的领域又存在垄断,导致政府及国企无力投资,民资却无法投资。
其次,尽管中央屡次推出工程包,但财政收入增速下降和投融资平台切割、地方债务清理等政策调整使得地方政府扩大投资有心无力。1-7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384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5%,同口径增长5.4%。总的看,1-7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3.1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增长呈中速偏低态势。加上去年下半年中央财政收入基数抬高较多,今年后几个月财政收入增长压力仍然较大。政府财政收入进入中低速增长的新常态,PPP模式依旧难当大任,地方政府在推动投资时既缺乏资源,又缺乏手段。
第三,过去地方政府推动大投大建,往往与利益相关。现在国内持续反腐,投资建设的“油水”变少,相当一批地方政府官员的心态出现变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增多,多重因素导致政府“懒政”增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方投资的热度。第四,尽管中央推出的项目工程包不少,但也存在地区差异,有部分地区项目储备不足。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投资增速再次下滑,表明保增长的压力依旧很大。未来中央工作的重点,不仅在于推出和批准更多的项目,更在于促进投资的落实,尤其是督促已审批项目尽早开工。(AWSQ)